4月12日,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以《美國海軍的「朱姆沃爾特」號隱身驅逐艦還能正常發揮作用嗎》為題刊文表示,曾經名噪一時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需要在未來進一步改進,以更適用於執行水面作戰任務。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被稱為美國海軍最先進的驅逐艦,同時它也備受爭議,被貼上「最失敗驅逐艦」的標籤,「是美國海軍的一個教訓」。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是美國海軍在冷戰後設計的一種專為瀕海作戰和執行對陸攻擊任務的多功能驅逐艦。其整艦全長183米、寬24.6米、航速30節,排水量1.5萬噸。由於採用了綜合集成上層建築、綜合電子系統、全隱身艦體、新型側舷垂直發射系統等世界艦船領域頂尖新技術,該艦問世後一度被稱為「科幻戰艦」。
在軍艦設計方面,「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艦體採用穿浪式船艏設計,不但能有效減少航行阻力和增加艦體穩定性,還具備了極佳的隱身特性。雖然其船體比「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大了40%,但是雷達反射面卻比漁船還小。該艦整體航行噪音在110分貝左右,相當於後期型的「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幾乎是目前世界上最安靜的大型水面艦艇。
在作戰能力方面,該艦主戰武器為兩座155毫米口徑的「先進艦炮系統」,發射增程彈時最大射程可達160公裡,由於實現了全自動化,整個火炮系統的操作一人即可完成。同時,艦上還安裝了20套MK-57舷側垂直發射系統,可裝載發射多達80枚遠程反艦飛彈、「海麻雀」飛彈、「戰斧」巡航飛彈以及洲際飛彈等多種型號的飛彈。該艦作戰系統使用的是高整合度艦載戰鬥系統,僅需140餘名艦員即可操作整艦進行作戰。
目前,美國海軍訂購的3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已經完成交付兩艘。2016年10月15日,該級驅逐艦的首艦「朱姆沃爾特」號正式服役。2019年1月,第二艘艦「麥可·蒙蘇爾」號在聖地牙哥入役。第三艘「林登·B·詹森」號也於2018年12月9日在緬因州巴斯港舉行了下水典禮,預計2022年交付。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擁有「最先進戰艦」的耀眼光環,但在實際應用中卻問題一大堆,使其成為美國海軍的「問題軍艦」。
上世紀90年代,美國海軍提出「由海向陸」戰略,即由大洋海戰轉變為對陸地武力投送,「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設計思想即源於這一理念。根據當時的設計要求,美國海軍把瀕海作戰、支援對陸打擊作為重點任務。但隨著國際戰略格局的演變,美國軍事戰略也在不斷調整,無論此後美軍全球範圍展開的反恐作戰,還是當前「重返大國競爭」時代,只適合在瀕海地區活動不能用於遠洋作戰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一下沒了用武之地。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因為採用了大量前沿技術而獲得了「世界上最先進戰艦」的美譽。但實際上,按照武器裝備的發展規律,新技術的比重應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並不是採用的新技術越多越好,否則會造成實際運用中「水土不服」、問題不斷。
作為美軍投入巨資研製的新一代戰艦,前期投入的研發費用巨大,再加上後期美軍訂購數量銳減,造成其成本極高。首艦的造價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44億美元,最後一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造價也高達42.6億美元。海軍原計劃建造32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後來減少到7艘,最終只訂購了3艘。事實證明,這種價位的武器即使財大氣粗的美國海軍也難以承受。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一出生就過時了,但已經耗費了巨資的美國海軍並不甘心,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方式以更有效地利用它,希望能充分發揮這3艘軍艦的「餘熱」。
2018年3月,美軍戰略司令部司令約翰·海騰空軍上將表示,根據新出臺的《核態勢審議》報告,將考慮為海軍「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配備新型核巡航飛彈。作為一種新型、搭載低當量核彈頭的海基巡航飛彈,將不再以彈道飛彈核潛艇作為唯一的發射平臺。而「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隱身外形和對地攻擊能力使其成為搭載核巡航飛彈的理想平臺,這也將大大提升該艦的戰略地位。
與此同時,美軍計劃對「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進行升級改造,包括為其配備「標準SM-2 Block Ⅲ AZ」中程防空飛彈、「海麻雀ESSM Block 1」艦空飛彈等,而具有1600公裡射程的「海上攻擊戰斧」巡航飛彈將使其具有更加卓越的遠程反艦能力。
總的來說,美國海軍正在將「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戰場功能由對陸攻擊轉向制海作戰,從而在根本上改變其「無用」的狀態。同時,作為對未來水面主戰艦艇超前探索的新技術儲備艦和試驗艦,該級驅逐艦應用的很多成熟技術無疑將會出現在美國海軍未來大型水面艦艇的設計中。(王鵬 作者單位:空軍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