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購房者和開發商的水平無法相比,但人們越來越覺得他們的命運是相似的!事實上,買家和開發商都面臨著同樣的情況。房地產長期以來一直是大型房地產企業和富人之間的遊戲,這意味著集中度越來越高。如果你用光了6個錢包買房子,開發商不可能到處借錢。然而,為了生存,開發商必須有土地儲備,如果買家不買房子,他們無法解釋自己。
購房者富有嗎?開發商有錢嗎?我認為,總的來說,人們普遍缺錢。當我們談論一個環境和一個時代時,我們應該談論一個共同的現象,而不是個別的現象。任何時候,沒錢的人都有有錢的人陪著。然而,在開發商巨頭孫宏斌,看來,開發商是有錢的,而普通人沒有錢。
他的話很有代表性。在8月26日的業績會議上,雖然在年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除了中國, 融創的孫宏斌話「現在是土地市場風險最大的時候」之外,對今年的房地產市場顯然並不樂觀。開發商手裡有錢,老百姓手裡沒錢,土地貴,房價壓力大。」
他的話聽起來很簡單,但背後的邏輯是,開發商仍在瘋狂擴張,因為他們的錢,他們面對的人已經透支了很長時間。如果他們手中沒有錢,這可能比開發商的錢更危險。如果你的擴張不能轉化為買家買房,這意味著你的問題將繼續擴大。
為什麼普通人沒有錢?此前的報導顯示,中國城市家庭更喜歡買房,住房資產比例高達77.7%,接近80%,是發達國家家庭(34.6%)的兩倍。年輕和老年家庭、低教育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擁有最大比例的房地產。
當然,我們熱衷於買房是有原因的,但現在我們正面臨著房地產行業的巨大變革。隨著房子的定位是為了生活,而不是為了投機,它變得越來越受歡迎,過去的思維邏輯已經改變。無論從政策導向還是普通人的實際承受能力來看,他們都無法像過去那樣支撐一個強勁的市場。
需要多少錢?有多少負擔得起的需求?一方面,住房擁有率相對較高;另一方面,房地產已經從高速公路上下來,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
他們將來不僅透支自己的養老金,還透支父母的錢。因此,他們已經買了他們應該買的東西,卻買不起他們買不起的東西。權威報導稱,我國的購房者已經被掏空,而人民日報表示,樓市不應該走依靠房地產拉動經濟的老路。這意味著不可能指望房地產與經濟掛鈎,房地產繁榮的時代已經結束。不難理解孫宏斌給業界的建議。說白了,生活是最重要的,不是說發展不重要,而是說盲目擴張不能再繼續了。即使今年沒有特殊情況,房地產的高增長已經成為歷史。今年的客觀影響可能成為你在行業轉型期盲目擴張的導火線和最後一根稻草。
收緊住房企業融資的消息非常普遍。「監管部門收緊了住房企業的融資,主要是為了防止開發商盲目擴張和定向監管高負債企業。」可以看出,這給開發商的融資施加了「緊箍咒」。這對開發商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應該說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售房資金撤出的結果上。如果房子賣得好,其他債務可能會被消化掉。然而,一旦它賣得不好,它可能只會承受壓力。
作為一個嗅覺敏銳的開發商,孫宏斌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風險,並意識到人們手中沒有錢,這是他們最擔心的。從開發商的角度來看,如果你不能賣掉你的房子,你就不能收回你的錢。從經濟角度來看,它會影響普通人的消費水平。至於他說的,開發商有錢,其實我不太同意。只能說,還是有一些不缺錢的房地產龍頭企業,但大多數還在掙扎。
但是,我相信,通過今後政策的連續性,房地產市場將繼續保持穩定,隨著各種經濟適用房產品的實施,人們的住房問題將得到輕鬆解決,人們的消費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然而,我們必須知道,不會再有大的上升時間,繼續這樣的運氣只會傷害別人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