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良好的家庭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父母所給予孩子的家庭教育,其作用不亞於學校教育,但往往有些孩子受到的家庭教育卻並不盡如人意。
案例:
之前,一篇名為《北大博士不願跟病危母親相見》的文章在網絡上走紅,引起了諸多網友關注。
這位北大博士名叫王永強,面對自己病危母親的苦苦哀求,他卻不願意與其相見。文章一出,引起了一片熱議。不少網友認為王永強有些太過絕情了,畢竟母親辛苦付出這麼多年,且母親對他還有養育之恩和生育之恩。
面對許多網友的爭議,王永強不得已站出來說出了事實的真相。原來王永強出身於貧寒的農村,從小和哥哥與母親相依為命。自從王永強考上大學以後,他就成為了村裡的風雲人物,很多親戚朋友都經常跑到他家裡借錢或是尋求幫助。
這種情況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倒是因為王永強讀了博士又找到了好工作而越來越多。
母親和哥哥並不理解王永強的壓力,王永強每次接到家裡的電話都是父母和親戚來要錢的。雖然已經工作了幾年,工資也很可觀,但因為家庭就像是一個無底洞一般,王永強身為北大博士,卻沒有任何的存款。
可以說王永強就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男版「樊勝美」,可就算這樣他也並沒有換來母親和哥哥的一絲心疼。
最終,王永強決定逃離這個只把自己當作搖錢樹的吸血家庭,逃到日本發展。沒有辦法打電話要錢的母親想到了發動媒體幫忙找兒子的辦法,於是就有了這麼一篇文章。
知道了真相的網友們紛紛表示理解,同時感慨:養育之恩,真的大於天嗎?
什麼才是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發展中幾乎可以起著決定性作用,其影響要遠超於家長們十分在意的應試教育。對於家庭教育而言,家長們似乎很難感受到什麼直接的影響或是作用,覺得孩子並沒有什麼明顯的改變。但也正是這種內隱的、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卻起著意想不到的效果。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應該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而應該是一種民主、溫和且更加風格多變的教育方式。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感受到一種如沐春風的教育方式,這種情感性的教育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父母應該怎麼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1、民主型的教育方式
很多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是權威性,也就是父母說一不二,孩子只要負責聽從就可以了。但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其實對孩子而言並不是最為合適且效果最好的。民主型的家庭教育在於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父母和孩子共同為孩子的未來決策,這種家庭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遇事沉著穩重,處理事情也更為妥善。
2、增加溝通頻率
溝通一直是很多家庭的主要矛盾之一,甚至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孩子「訴苦」說自己現在越來越不知道和父母說什麼了。對於這種情況,逃避不是解決方式,而是應該迎難而上。溝通在家庭教育中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父母與孩子多溝通法可以更了解彼此的想法,十分有利於解決矛盾與問題,而且還可以促進感情聯繫。這樣的好辦法又何樂而不為呢?
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像是孩子成長的營養液,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解決成長道路上的問題,還可以讓孩子受用一生。孩子是個體,沒有一個孩子能夠忍受永遠對母親言聽計從,大家對此是怎麼看的呢?
本文由小兔媽媽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