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拒絕相見病危母親,得知隱情後,網友紛紛表示理解

2020-12-19 小兔媽媽育兒

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良好的家庭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父母所給予孩子的家庭教育,其作用不亞於學校教育,但往往有些孩子受到的家庭教育卻並不盡如人意。

案例:

之前,一篇名為《北大博士不願跟病危母親相見》的文章在網絡上走紅,引起了諸多網友關注。

這位北大博士名叫王永強,面對自己病危母親的苦苦哀求,他卻不願意與其相見。文章一出,引起了一片熱議。不少網友認為王永強有些太過絕情了,畢竟母親辛苦付出這麼多年,且母親對他還有養育之恩和生育之恩。

面對許多網友的爭議,王永強不得已站出來說出了事實的真相。原來王永強出身於貧寒的農村,從小和哥哥與母親相依為命。自從王永強考上大學以後,他就成為了村裡的風雲人物,很多親戚朋友都經常跑到他家裡借錢或是尋求幫助。

這種情況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倒是因為王永強讀了博士又找到了好工作而越來越多。

母親和哥哥並不理解王永強的壓力,王永強每次接到家裡的電話都是父母和親戚來要錢的。雖然已經工作了幾年,工資也很可觀,但因為家庭就像是一個無底洞一般,王永強身為北大博士,卻沒有任何的存款。

可以說王永強就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男版「樊勝美」,可就算這樣他也並沒有換來母親和哥哥的一絲心疼。

最終,王永強決定逃離這個只把自己當作搖錢樹的吸血家庭,逃到日本發展。沒有辦法打電話要錢的母親想到了發動媒體幫忙找兒子的辦法,於是就有了這麼一篇文章。

知道了真相的網友們紛紛表示理解,同時感慨:養育之恩,真的大於天嗎?

什麼才是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發展中幾乎可以起著決定性作用,其影響要遠超於家長們十分在意的應試教育。對於家庭教育而言,家長們似乎很難感受到什麼直接的影響或是作用,覺得孩子並沒有什麼明顯的改變。但也正是這種內隱的、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卻起著意想不到的效果。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應該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而應該是一種民主、溫和且更加風格多變的教育方式。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感受到一種如沐春風的教育方式,這種情感性的教育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父母應該怎麼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1、民主型的教育方式

很多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是權威性,也就是父母說一不二,孩子只要負責聽從就可以了。但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其實對孩子而言並不是最為合適且效果最好的。民主型的家庭教育在於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父母和孩子共同為孩子的未來決策,這種家庭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遇事沉著穩重,處理事情也更為妥善。

2、增加溝通頻率

溝通一直是很多家庭的主要矛盾之一,甚至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孩子「訴苦」說自己現在越來越不知道和父母說什麼了。對於這種情況,逃避不是解決方式,而是應該迎難而上。溝通在家庭教育中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父母與孩子多溝通法可以更了解彼此的想法,十分有利於解決矛盾與問題,而且還可以促進感情聯繫。這樣的好辦法又何樂而不為呢?

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像是孩子成長的營養液,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解決成長道路上的問題,還可以讓孩子受用一生。孩子是個體,沒有一個孩子能夠忍受永遠對母親言聽計從,大家對此是怎麼看的呢?

本文由小兔媽媽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日本打工20年拒絕回家,母親病危也不願相見
    正如北大博士後王永強,他曾有一段時間在網上被大眾所指責,因他去日本打工20年拒絕回家,期間家人也聯繫不到他。即便聯繫到了,在得知自己母親病危了之後,他也不願相見,以一句「清官難斷家務事」作回應,其中究竟有何緣由? 風雨飄搖的求學之路 生離死別是人生最難過的事,究竟王永強和自己的父母有什麼深仇大恨呢?
  • 北大博士不願與病危母親相見,網友:養育之恩,真的大於天嗎?
    常州市一位病危母親在臨行前的最後願望是:我想和兒子見最後一面。看上去很簡單的要求為何變得如此困難?很多熱心網友為了幫助這位母親實現願望,提供了很多相關信息。據悉,這位兒子名叫王永強,北大博士,出國深造20年,但從未與家人取得過聯繫,為了讓兒子回來探望病重的母親,魏村派出所的一名工作人員聯繫到他,並說明情況。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王永強只說了一句話「清官難斷家務事」,便拒絕了與母親再次相見。
  •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赴美留學,母親病危拒絕回國照顧,只回復7個字
    21年前,北大物理博士後王永強赴美留學,後來一直與家裡斷了聯繫,母親病危時他也拒絕回國照顧,引人深思。 不久後,王永強又考取了中科院物理博士、北大物理博士後。當年誰家出一個大學生,已經是非常令人羨慕的事情了,這意味著他們日後工作能有「鐵飯碗」,更何況王永強還是北大物理博士後,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 北大博士後消失20年,老母親病危想見他最後一面,他用一句話拒絕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是一位北大博士後,當年他畢業後決定出國深造,卻不料從此「消失」20年,與家人斷絕聯繫,甚至當母親病危,都不願回國來看她一眼,此事一出,立刻引發了社會熱議,他是誰?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 北大博士後赴美留學消失20年,拒絕回國照顧病危母親,僅回了7字
    此事一經曝光,網友們立刻行動起來,想要幫助郭巧娣老人找到兒子,人多力量大,很快便找到了關於兒子王永強的信息,如今的他正在美國亞特蘭大某公司工作,各方麵條件都相當不錯,然而當他得知家人動用媒體和輿論的力量在尋找他時,王永強非常不高興,並冷冷回了7個字拒絕回國。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才造成這樣的悲劇?
  • 北大博士失聯20年,拒絕見母親最後一面,背後原因很無奈
    在江蘇的某個農村,一個只能靠賣老鼠藥勉強維持日常的農民家庭,好不容易培養出了一個北大的博士後,結果他卻跑到外國,足足20年不肯與家裡人見面,母親病危想見他最後一面,他冷漠的說「不見」。他叫王永強,1969年出生於江蘇的一個農村家庭,家中非常貧苦,自己排行老三,家中還有個哥哥和姐姐。
  • 北大博士後失蹤20年,被找到後拒見病危母親,現如今怎樣了
    北大博士後出國深造,隨後失蹤20年,家人找不到他在哪裡,母親郭巧娣77歲了,躺在家裡生命垂危,她非常希望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見到兒子。於是大家開始自發地幫助這位可憐的老人,希望能找到這位博士後的下落。不查不要緊,查到才發現,早在1999年,他的身份信息就已經被註銷出境了。而當網友不遺餘力地尋找他的工作地點時,他也明確拒絕回家見母親。
  • 北大博士出國20年不聯繫父母,只因父母找他拿錢,一家人後來如何
    一個北大的博士出國之後20年都沒有聯繫過父母,僅僅是因為母親向他要錢。在上個世紀,供養一個大學生就非常不容易了,何況是培養出一個博士生。這位母親是在病重並在醫生下達病危通知書的時候才想要了結自己這個心結。這位母親以及77歲了,叫做郭巧娣,來自江蘇常州,她和她的兒子王永強已經有20年沒有見面了。
  •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畢業後就去日本打工,母親病危也拒絕回國
    對於王永強來說,父母每一次提出的對於自己放棄學習的要求都是磨難,年少時用小小的身軀抵抗著父母家庭的阻止和壓力,一路堅持到了他考上大學,然後步入更高的學習殿堂,最終成為了北大博士後。他的學習之路,全靠自己的努力,也幸好成績特別好,給了他足夠的希望和勇氣。
  • 關於奇異博士的手勢「1」的理解!網友紛紛表示不同意!
    粉絲看後均表示十分滿意~很多的梗和細節都是只有粉絲才能夠看懂的~我們也知道了最終託尼的結局,在望向奇異博士以後,得到了一個手勢「1」,然後鋼鐵俠選擇犧牲了自我!救下了所有人~想對鋼鐵俠說一句: I love you three thousand times!我們知道這是1400多萬種未來,只有一次可以取勝,這一次也就是託尼的死~或許這也是復聯3奇異博士換回託尼的真正原因吧!
  • 北大失聯博士拒絕母親臨終前的見面,原因何在?
    北大失聯博士,是現實生活中典型的男版蘇明玉,並且比蘇明玉的遭遇有過之而無不及。1、面對複雜的人性,理性思考在這件事被媒體報導的沸沸揚揚的時候,我就選擇了保持中立的思維。但北大博士不知是相對仁義,還是不想擴大事態,沒有繼續澄清此事。這件事也就偃旗息鼓了一段時間。雖身負罵名,至少過了一段相對安穩的日子。而後來,熱播劇《都挺好》轟轟烈烈的上演了。蘇明玉的人設,讓觀眾隨著劇情一點一點的發展,從對她的討厭轉向對她的同情和理解。甚至於是最後全劇中獲得人心所向票數最高的角色吧。
  • 北大博士被985大學錄用當老師,曬出收入後,網友:羨慕!
    前段時間小編在論壇看到這麼個帖子:北大博士被985大學錄用當老師,曬出自己當老師的收入後,網友表示:羨慕!這個網友是一個北方人,是剛剛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家裡雖然是普通工人,但是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拿下了這個高學歷。現在這個網友手裡有兩份offer,他自己有點猶豫,於是發到了網上準備讓大家集思廣益一下。
  • 還記得那個北大博士王永強嗎?打工20年,母親最後一面也不見
    導語:相信很多人都會為家庭的改變而讀書,畢竟不是一生下來,就可以獲得優渥的生活的,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取收貨,不然就算給你優渥的生活,你也會守不住的,就是這樣,有一個人特別努力的讀書,並且考上北大博士,本以為他會因此改變自己家庭的命運,但沒想到他畢業之後,卻是選擇前往國外打工
  • 狠心奶奶自斷親情,28年後孫女拒絕相見:「不知我的苦,別勸我大度」
    得知這件事後,邦尼的朋友不僅沒有安慰她,反而勸她要學會感恩: 「你當然要感謝你媽,她給了你生命,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了,這就是養育之恩哪。 你現在眼界打開了,閱歷也豐富了,為什麼還要和你媽計較?能不能多點理解,多點包容?」
  • 「05後」北大新生,「00後」華科博士報到了……
    據北京日報報導,昨天下午,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鍾芳蓉表示此行赴京是跟同學結伴而來,沒有父母的陪伴。今天上午,記者從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確認,她已完成報到手續,正式開啟大學時光。來源:北京日報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黨委書記陳建立表示:「任何一位同學,只要來到北大,來到學院,喜歡考古專業,我們都有責任把他教育好、培養出來,幫助他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對於考古冷熱門之議,他說,「專業沒有高低貴賤,也無所謂冷門和熱門。
  • 北大博士王永強:因為父母討錢離家出走20年,他被罵白白學習
    然而孝順父母不服從父母的話,父母和孩子需要更多的理解和關心。從前,北京大學有一位博士,名叫王永強,他的父母經常向他要錢,他離家出走都沒讀過書。那麼,王永強後來怎麼了?進一步了解一起來。一、在求學路上的艱辛王永強誕生,他家很窮,他不僅有一個孩子,而且還有哥哥和妹妹。
  • 北大博士成功入職985,曬出名校教師福利後,網友:實名羨慕
    放眼現在,本科學歷已經遍地都是,很多真正有實力的公司,都會更想招到研究生、碩士、乃至博士。如果一個人取得了博士學位,那麼今後的職業起點,將會出奇的高。有一位褚先生取得了北大博士學位,他在職業論壇上分享了自己的求職狀況,引起了網友們的熱切討論。褚先生出生於普通家庭,從小立志讀書,不負所望地考入北大,並取得博士學位。
  •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消失20年不顧父母死活,為何網友卻說可以理解
    2019年時,就有一位北大博士後用這樣一句話,回應了社會對他和父母關係的關切。 2019年年末,江蘇常州73歲老人郭巧娣在病危時,向身邊陪護的人絮絮念著自己已經20年沒見的兒子王永強,希望能夠在去世之前見到兒子一面。
  • 北大博士王永強,因家人找他討錢,出國20年不聯繫,他後來如何?
    北大博士畢業的江蘇小夥,因為老母親找他討錢,遠赴日本20年不回國,如今怎麼樣了呢?一、艱難的求學路這個北大博士畢業的江蘇小夥名叫做王永強。王永強在1969年的時候出生於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上面有一個哥哥,下面還有一個妹妹,所以家庭生活是非常貧困的。
  • 北大博士被985大學錄用,曬出高校當老師收入後,網友:羨慕不來
    現在這個社會,學歷真的是太重要了,學歷高代表著你能選工作,而不是工作選你,一般到博士這個學歷,就差不多是由你來挑工作了。但博士段位的學歷不是那麼好拿,只能說沒有非一般的頭腦,是難以達到博士的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