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畫圈裡混,總會聽到這麼一個詞——醜書。是啊,有些書法作品真的是看不懂啊!又錯了,也不是你看不懂的就是醜書。
那醜書到底什麼樣呢?其一,形神皆醜;其二沒有法度。
形神皆醜應該好理解,外形上讓人沒有舒適的感覺。
形質奇特,不明其狀,以譁眾取寵;或者筆畫癱軟,如死蟲惡肉;或者筆畫枯乾,形如亂柴僵骨。這些往往混淆在稚拙之間,冒充佳品。但是它們跟真正的稚拙和自然是不一樣的,真正的稚拙雖然不靚麗,可能不妖俏。卻如同嬰兒,樸拙自然,除了那種心存不善的人,都會喜歡,而醜卻是沒有人會喜歡的。
任何人為的痕跡都會帶有一種含義,或高雅或粗俗,或處於兩者之間。沒有文氣,甚至會有痞氣,沒有生動的意蘊,讓人心生厭棄,或助人心生邪惡。
沒有法度,不符合書法點畫、筆法、氣勢、章法等規則。沒臨過帖,不懂得書法的特性,或臨帖但是不精到。
這些都是醜書涉及的範圍,所以有人就說了不拜名師,終究是野路子,都是醜書。這種說法有點以偏概全。
這話要放在幾十年前是十分正確的,因為我們的祖先都有一個特點,無論什麼秘籍寶典都會秘之寶之,以求純正。這樣就造成了各家書法的法度密不外傳,要想學到真正的技法,就必須要拜名師學習,就算有再大的能力,多數人靠自己是很難悟通的。
另一方面古時人多誠信,不欺人。我點名氣的大都有套本事,不像現在有些人靠的是坑蒙拐騙,看的是方孔銅錢。
現在的不同在於,物質的高度滿足,使很多傳承技藝失去物質價值。在高科技條件下,古人那些密之寶之的書法筆法文獻,被大量複製。東西多了當然就會廉價,隨便什麼人,想學書法,可以在圖書館找到資料,甚至某些網絡平臺上都能找到高清的象拿放大鏡看的圖片。
所有運動軌跡,運筆手法,都能讀出來。只要你有古文基礎,學會怎樣讀帖,比那些普通的老師要靠譜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