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80年代,對外武器裝備獲得以及技術交流國家不少,其中就包括了越南。曾經有過一段兄弟般友情下的互助往來,大家印象中都是我們提供大量武器進行支援,實際上從美國參與下的越南戰爭開始。由於美國在越南戰爭投入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實戰中多少有損耗包括戰損殘骸、戰場繳獲等。對於這些引領世界先進水平的武器裝備,在一個時間段內我們也能共享成果,研究參考基礎上進行了必要仿製借鑑。
其次,到了後期邊境自衛反擊戰,由於越南特殊的國際環境擁有大量美蘇先進武器。我們也在戰場中也繳獲不少,同樣在後來的國產裝備研製方面得到借鑑,兩者結合開啟了從各種渠道神奇的引進史。
AT-3「薩格爾」反坦克飛彈,國內仿製型號紅箭-73,絕對是戰場常青樹先後發展了多種改型。可用於反坦克、反裝甲車輛,以及攻擊碉堡工事等,這款反坦克飛彈源自蘇聯60年代的AT-3「薩格爾」。除了蘇聯本國裝備外,還大量出口華約、阿拉伯國家等,在中東戰爭、敘利亞戰爭、越南戰場中都取得不俗戰果。
我國自上世紀60年代起,也在全力發展反坦克飛彈,不過受限於技術一直無法取得成果。特別是珍寶島衝突後面對T-62這樣的坦克毫無還手之力,於是利用中轉國家獲得不同型號AT-3反坦克飛彈,包括1971年從羅馬尼亞以及1979年從越南繳獲,通過逆向測繪仿製出紅箭-73。
「麻雀」3(AIM-7D),美制中距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具備全天候、全向攻擊能力,是美國乃至北約大半個世紀的中堅力量。最大射程24千米,最大飛行速度3馬赫,30千克高爆炸藥戰鬥部。上世紀60年代越戰正酣,美軍F-4「鬼怪」式戰鬥機時不時侵入南部沿海(廣西、海南方向)上空,不斷進行偵察和騷擾挑釁。攜帶AIM-7空空飛彈的F-4,在1965-1967年之間,和海航及高炮部隊多次交手。被擊落多架,從戰機殘骸中發現了幾枚完好「麻雀」飛彈,成為後續PL-4空空飛彈研製基礎。
PL-4作為殲-9的配套用彈研製,也是我國第一代中距空空飛彈的嘗試,殲-9下馬後成為殲-8II配套用彈。1985年在歷經20年研製後,PL-4才和殲-8II進行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地面匹配試驗,由於性能不達標關鍵技術無法獲得突破,在「阿斯派德」等空空飛彈引進後下馬。
70年代中期,越南將戰場繳獲的美制M48A3坦克、M113裝甲輸送車,以及響尾蛇飛彈,以時任國防部長武元甲個人名義贈送給我國。贈送原因是感謝抗美援越所付出的巨大犧牲,這些裝備由軍事院校、科研單位及專業廠家進行測試借鑑,比如對M48坦克進行了1000多公裡試車。車載傳動系統、風冷發動機、液力懸掛等子系統,對於手頭上蘇制坦克的發展模式帶來不少啟發。
至於M113裝甲輸送車,包括傳動等子系統也得到借鑑,而響尾蛇飛彈早在50年代末期國土防空中也曾獲得。出口轉內銷(缺少技術只能送到蘇聯),蘇聯仿製品AA-2「環礁」,我國引進仿製型號PL-2。
M18A1「闊刀」定向地雷,美國於60年代為越南戰爭研製的定向人員殺傷雷,也是反步兵地雷。這東西太過兇殘一殺一大片,爆炸殺傷範圍前方50米,可以60度扇形範圍擴散內置鋼球。射擊高度2到2.4米之間,最遠射程可達250米,越軍在繳獲之後送給我們,對應仿製出了66式反步兵地雷(後期大量應用在反擊戰中)。
陶氏反坦克飛彈,同樣越南從戰場上繳獲並贈送給我們,這是一款美制第二代先進反坦克飛彈。70年代入役,射程從65米到4千米,500米以內命中率為90%,500到3000米可達100%,可以擊穿現役任何坦克裝甲,也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反坦克飛彈。
國產第二代反坦克飛彈紅箭-8,1984年設計定型,傳聞是以陶式為基礎仿製。實際上紅箭-8研製時間很長,先後也參考了霍特、陶式等飛彈,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借鑑很正常但談到仿製可能不大。成功研製的紅箭-8反坦克飛彈,後來成為主力當家出口到巴基斯坦,然後得到授權生產並命名為」綠箭「再次出口到中東。
AGM-45「百舌鳥」反輻射飛彈,美軍第一款投入實戰的空地反輻射飛彈,最大飛行速度2馬赫,最大射程40千米,可以有效防空系統。先後參與了越南戰爭、中東戰爭等,對於這樣的新銳武器自然引發我國高度重視,在越南戰場上先後尋找最後拿到一枚未爆的百舌鳥。進行拆解測繪後開始仿製,仿製型號「風雷七號」,1984年完成樣彈試製不過試驗結果不夠理想最終下馬。
SVD狙擊步槍,長期以為陸軍中雖然一直有神槍手的培養傳統,但在精確狙擊步槍研製方面卻很尷尬。一直沒有專業狙擊步槍可供使用,在自衛反擊戰中繳獲了蘇制SVD狙擊步槍,緊急仿製成功79式狙擊步槍。1981年開始配發前線部隊,後來才有了改進的85式狙擊步槍,它的出現緩解了我軍長期缺乏專業狙擊步槍的尷尬。
除這些經典款外,越南戰場由於大國角力的特殊性,也貢獻了不少各式武器裝備。或多或少得到引進,在軍工長期裝備打造中起到很大的借鑑作用,當年技術受限、科研手段有限,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