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是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所寫。主要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中國的故事:夜鶯美麗的歌聲打動了所有人,國王喜歡夜鶯的歌聲,它成為國王的寵兒。但不久之後,一隻外表華麗能唱出美妙歌聲的人造小鳥更加受大家喜歡,於是,夜鶯飛走了。然而,當死神來收割國王的生命,人造小鳥壞了,唱不出歌聲,夜鶯用美妙的歌聲與死神作交易,救了國王的生命。
《夜鶯》給我們的生活啟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貧苦的小女孩每次回家帶著剩飯給生病的媽媽。小女孩非常有孝心,一邊工作,一邊奉養自已生病的母親。這裡寫人性的真善美。古人言,百行孝為先,父母養育之恩,恩重如山。為人子女應當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宮廷祭司與貴族尋找夜鶯的過程中,聽到母牛的叫聲與青蛙的叫聲,以為是夜鶯歌唱。揭露封建社會,貴族官員,生活侈靡享樂。他們五穀不分,連母牛與青蛙的叫聲都分不出來。就象中國東晉時期,有些膏梁子弟看見馬飛奔而來,說是老虎跑來。夜鶯來皇宮為皇帝唱歌,皇帝只給它白天出去兩次和夜間出去一次散步的自由。每次出去,十二個僕人跟著,他們牽著系在它腿上的一根絲線——而且老是拉得緊。夜鶯為了皇帝第一次聽它歌聲而落淚感動,覺得這淚水比任何報酬都彌足珍貴。夜鶯為報答皇帝的感動之情,答應留下給皇帝唱歌。然而皇帝卻控制了它的自由。夜鶯心裡不開心,仍任勞任怨為皇帝唱歌。夜鶯的心太善良,皇帝卻是個自私的人。做人不要太善良,人善被人欺,做人太好也不好。自由的可貴。真假夜鶯。真的夜鶯一身灰色的羽毛,外表普通。假的夜鶯,全身裝滿了鑽石、紅玉、和青玉,外表華麗。真夜鶯善良,假夜鶯只是人工造的物品,沒心靈。說明看事物不能只看外面,外在美永遠比不上內在美。內心美麗,才是最美麗。
大家喜歡假夜鶯,真夜鶯飛走了,朝臣說真夜鶯是一個忘恩負義的東西。喜新厭舊是人類自私醜陋的一面。當自私的人們看見自己喜歡新的事物,就忘記了舊事物的美好。忘記了舊事物作的貢獻。朝臣們不感謝真夜鶯的歌聲,還罵它忘恩負義。皇帝重病,宮廷的人們不去看望老皇帝,都跑去向新皇帝致敬。丫環們還開起盛大的咖啡會,男僕們只是在討論事情。歷朝歷代,宮廷的人際關係非常複雜,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它是一個大染缸,再怎樣清純的人進入皇宮,為了生存,也會變得五顏六色。宮廷裡的人們非常趨炎附勢,勢利小人很多。老皇帝一生病,快死了,就沒人理了。都跑去向新皇帝奉承。然而老皇帝沒死,估計身體好了,會對那些勢利小人算帳。做人不能太過勢利眼,人走茶涼的小人行為要不得。當死神來收割皇帝的生命,假夜鶯唱不了歌,真夜鶯卻挽救了皇帝。當皇帝有危難時,假夜鶯唱不了。說明假的東西永遠都是假的,始終代替不了真的。真夜鶯不計前嫌,飛來救皇帝。真夜鶯知恩圖報,感謝皇帝的知遇之恩。做人要感恩,特別當別人幫助我們時。古人言,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韓信為報一飯之恩,送千金給漂母。懂得感恩的人,朋友多,貴人也多。人生道路走得較順利。
真夜鶯,它喜歡為人們唱歌,無論窮人還是富人。它希望歌聲能帶給人們快樂,力量。它知恩圖報,不計前嫌,是真善美的化身。皇帝死過一次後,幡然醒悟,知錯就改,希望真夜鶯留下來,與他共享富貴。真夜鶯不想當金絲鳥,更希望自由廣闊的天地,去歌唱美醜,歌唱受難的人們和幸福的人們。它有空會飛來皇宮唱給皇帝聽,告訴皇帝,世間的美與醜,人民的生活狀況。以便皇帝治理朝政,為人民服務。它讓皇帝為它保密,不要把它的事跡告訴任何人,只有這樣,一切才會美好。我們相信,皇帝在真夜鶯的幫助下,會成為一位為人民服務的好皇帝。
《夜鶯》這篇童話故事簡單,寓意深遠。大人小孩都適合閱讀。它告訴我們什麼是真善美,以及人性的自私、勢力,無知等醜陋品質。我們要學習夜鶯好的品質,更加熱愛自由,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