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臺灣媒體報導,蔡英文自從連任以來,在重大決策方面顯得專制獨行,並通過「大內宣」的方式來替代社會溝通,而一旦發生了爭議,那麼蔡英文自己就退到二線,一幅事不關己的樣子。
臺灣的重大決策背後,都有蔡英文的影子,比如開放美國進口瘦肉精豬肉,撤銷臺灣中天新聞臺的牌照,都是蔡英文在背後操縱。從這裡我們可以作出判斷,蔡英文之所以退居二線,並不是因為想要撒手不管,而是想要在背後操控,這樣蔡英文就可以在明面上當好人。
而壞人這個角色是由民進黨的蘇貞昌來扮演,希望通過唱黑白臉的方式來維護連任前期以及防疫成功帶來的施政滿意度。蔡英文無意對臺灣政壇進行改革,只想穩住局勢,安全卸任。
蔡英文很難安全卸任
然而,這樣的想法只不過是蔡英文自己的一廂情願,將過錯推到蘇貞昌甚至「在野黨」的身上,是臺灣民眾所不能接受的。實際上,根據臺灣最新的民意調查,蔡英文躲躲閃閃、推卸責任的行為,正在使她失去臺灣民眾的支持。
從開放美國進口瘦肉精豬肉,到撤銷中天新聞臺牌照,都可以看出蔡英文不太可能安全地卸任臺灣領導人這一職位。在施政滿意度方面,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關於蔡英文的滿意度就大幅下降,目前滿意與不滿意之間的差距已經從25%,縮小到了2%。
曾經在2019年擔任蔡英文民意支持度飆升火車頭的蘇貞昌團隊,如今成為了蔡英文民意支持度下滑的原因之一。很明顯,就算蔡英文將政治炮火全部引到蘇貞昌的身上,蔡英文也很難安全卸任。
民進黨出現派系爭鬥
蘇貞昌的執政模式屬於民粹治理模式,這樣的模式雖然可以在特定的選舉時期為民進黨帶來諸多利益,然而在選舉結束以後,民心逐漸趨於穩定之時,就會產生利空的現象,讓人產生厭惡的情緒。除此以外,民進黨在選舉勝利以後,其內部各派系迫不及待地瓜分利益,這是臺灣民眾深惡痛絕的行為。
同時,民進黨讓大量非專業的人士擔任專業部門的負責人,向社會傳遞出政治高於專業的信號,從而動搖了社會穩定的根基。從目前的民意調查來看,「厭惡民進黨」的社會情緒正在形成之中。
正如國臺辦曾經所說的那樣:民進黨當局不顧民意反對,為政治目的執意開放有問題的美國農畜產品進口,損害島內民眾的健康福祉,藉機換取外部勢力對「臺獨」勢力的支持,勢必遭到兩岸同胞的堅決反對。
文丨常樂 校丨竹染
免責聲明:本文由《看見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