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經常上大魚,這個問題是老生常談了,那麼新手群體是不是在釣魚方面有特殊的加成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這魚難道還能專門找新手的鉤來咬嗎?其實新手能釣大魚往往和一些作釣壞習慣有關,而這些壞習慣正好是大魚的剋星。
起杆頻率低
新手釣魚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起杆頻率低,兩團餌料下去等半天。這種作釣習慣說實話和現在很多釣魚人提倡的打頻率、餌料做窩相違背,卻是對付大魚的不二法門。魚存活的時間越長行為就會越謹慎,大的魚靠岸的次數較少,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它們就會溜之大吉。所以作釣大魚一般都要減少頻率,誘魚和留魚的任務交給窩料來承擔。
電視上相信大家經常看見一些釣魚大師打個大窩就是守,這種行為看著有點好笑,但也確實是無奈之舉,大魚的警覺只能靠釣手的耐心來消磨。
釣組大
對臺釣有一定了解的人都會知道線組的粗細對於作釣的影響,小線反應靈敏但容易斷,大線遲鈍又較為堅固。釣齡較長的、或對自己遛魚有點信心的都喜歡追求浮漂的靈敏以及釣組的精細,這樣的話小魚自然好釣一點,但大魚中鉤後逃脫的概率就會上升。反觀新手都喜歡走偏鋒,線組用的非常大,大線組對大魚影響頗小,對於它們來說切線那根本是不存在的,反正中魚就生拉硬拽。
以不變應萬變
釣魚講究隨機應變,其實現在最常討論的就是這個話題,突然沒魚了該怎麼辦、小魚鬧窩了又該怎麼辦,這些問題沒有準確的答案,因為大家所處的地域、魚情不同,所以只能根據自身的經驗來判斷。
從習慣上來說釣齡長的釣友遇到突發情況喜歡「變」也就是搗鼓,而新手由於經驗有限更常做的是「以不變應萬變」。有時候會出現這麼一種情況,老釣手一陣搗鼓沒解決問題,反而白白浪費了作釣時間,等你回過神來新手都上大魚了。
小黑個人遇到過這種情況,前些年我和一位釣友在河邊釣魚,兩個人都遇到了陰漂的現象。因為這地方在我家附近,我清楚地知道這是冬天羅非特有的情況,所以我並沒有改變作釣方式,而我旁邊的釣友以為是鯽魚,結果就各種搗鼓起來。他首先將漂調鈍(以為檔口),接著調靈(以為輕口),最後實在搞不定把餌料都換了。來回搗鼓浪費了很多的時間,結果鯉魚都進我窩了,他自然就空手回家了。
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身上都有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我們不應該把新手容易釣大魚簡單的歸類到運氣問題,而要看到其背後蘊含的道理,這樣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