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成為「金絲雀」各位家長正確的做法其實是這樣

2020-12-22 兒童營養師黃廷偉

現在生一個孩子可以說是越來越不容易了,作為父母肯定都希望自家的孩子可以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過完整個童年,所以對於孩子的安全問題是非常重視的,而且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在面對孩子的時候肯定都是充滿著愛,巴不得每天24小時都看著孩子,待在孩子的身邊,而想要變成這個樣子,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讓孩子總是待在家裡面,讓孩子待在家長自己的視線之內,如此自己才能夠放心。

身邊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教育孩子的,每天按時接送孩子上下學,晚上不準孩子出門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因為怕別的小朋友不懂事,欺負自家的孩子,如果孩子實在是想要出去玩,家長也要每分每秒都陪同著孩子,生怕孩子一離開自己就出什麼意外。但是出乎人意料的是,現在這個孩子變得非常的膽小怕事,一個男孩子卻表現得非常的懦弱,稍微碰到點什麼事情就回家找媽媽,找爸爸,班上的男孩女孩都不願意和他玩,說他是「金絲雀」,「媽寶」……

相信各位家長應該已經看出來了這位朋友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存在著哪些問題了吧,沒錯,她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太過於保護孩子,把孩子看得太重要,慢慢地已經把孩子培養成為了一個溫室裡的花朵,稍微在外面見到什麼小風小雨就開始大搖大擺了,筆想說的是,如果這位家長在面臨這些問題之後,還是依然不改正,那麼孩子的自理能力,抗挫能力則永遠得不到提高,到最後就真的成為了那籠中的金絲雀了。

其實知道,很多家長的孩子都是來之不易的,而且對於一些媽媽來說,生一個更是豁出去了半條命了,所以孩子肯定是他們心裏面的寶貝,別人碰不得摸不到,仿佛別人一碰,或者是太陽光一照,孩子就會碎一樣。但是這樣對孩子來說真的好嗎?真的有利於他們長大嗎?而作為家長的你們,可以保證自己可以保護他們一輩子嗎?為了讓各位家長更加清楚地認識事情的嚴重性,下面筆者就給各位家長介紹一下,過度保護孩子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的危害。

①讓孩子變得沒有自主意識

就像之前講述的朋友的故事一樣,就是因為朋友事事都幫孩子包辦,處處都護著孩子,所以讓孩子變成了一個只會依賴大人的孩子,長期這樣,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失去他們的自主意識,遇到什麼時候都不會自主思考,都只會找大人求助。

而且,家長還會發現,長期這樣,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變得不喜歡說話,不喜歡表達自己,自己的想法也不會告訴父母,總是聽從父母的指揮,如果父母再這樣繼續下去,孩子總有一天就會變成這樣。

②成長的道路變得越來越漫長

孩子的成長其實是有一個期限的,如果超過了這個期限的話,那麼這樣的孩子就是「幼稚」的孩子,而這裡說的幼稚,不同於大家平時所說的心理幼稚,這裡指的是孩子的各方面,比如身體發育方面,思想行為方面都表現得非常的幼稚。而孩子之所會朝著這方面發展,其實就是因為父母太過於保護孩子,導致孩子不會自己成長,什麼都比別人落後,也許現在什麼都可以找父母,但是等到自己長大了,父母變老的時候呢?那時候孩子又應該怎麼辦呢?認為這也是各位家長所需要思考的問題。

③永遠都不會獨立

獨立是每一個孩子最終都必須經歷的事情,因為家長即便再美好,再年輕,孩子長大的速度是永遠跟不上他們老的速度的,所以說家長一定要在有限的時間裡教會孩子獨立,自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但是家長如果總是把家長關在自己的身邊,又怎麼可能讓孩子學會長大,學會獨立呢?而且家長基本上什麼事情都在為孩子考慮,這不是就在變相地教會孩子自私自大嗎?長期這樣下去,只會讓孩子變得不考慮他們的感受,不僅不獨立,而且也不受到別人的喜歡。

02家長還要繼續把孩子關在家裡嗎?是時候讓孩子出去玩了,好處多多哦!

家長之所以不允許孩子出去玩,把孩子永遠帶在自己的身邊,不允許孩子和其他的孩子玩,其實初心不是不好的,只是方式可能存在一些問題,而且處理方式的問題也有點太過於極端了。相信每一個家長的心肯定都是好的,肯定都是希望孩子可以變得健康,成功優秀的,那麼從現在開始,希望各位家長就放開孩子,允許孩子出門玩,這就是讓孩子獨立成長的第一步,而且還有很多其他的好處。

①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有一個質的飛躍

如果家長平時為了讓孩子學習所以把孩子關在家裡面不準孩子出門玩的話,那麼建議這類家長是最應該把孩子放出去玩的,如果孩子每天如此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也沒有什麼提升的話,很有可能就是學習的方式環境出現了問題,或者是這種方式不適合孩子,而且長期讓孩子處在這樣的壓力下,其實對於學習的提高沒有什麼幫助。

如果家長可以讓孩子出去玩,其實可以給孩子更多創新的想法,而且通過接觸外界的新鮮東西,也可以讓孩子學習到很多小知識,可以刺激孩子的思維發展和跳躍。

②提高孩子的睡眠質量

其實家長如果總是把孩子捆綁在身邊的話,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和折磨,長期如此,心裏面的壓力堆積得越來越多,很有可能就會造成孩子的失眠。

所以說家長還不如帶孩子出門走走,散散心,呼吸呼吸新鮮的空氣,對於孩子身心的放鬆非常有幫助,而且如果總是待在家裡的話,孩子沒有暴露到外界的自然界中,那麼他們的免疫力也得不到提高,會很容易身邊,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哦。

對於任何人來說,社交生活都是必須的,沒有社交的人他們是孤獨的,是無趣的,而如果家長把孩子關在家裡面,自然就會限制他們的交往發展。家長應該讓孩子在外面接觸各種各樣不同的人,這對於孩子的情商的培養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孩子懂得察言觀色,沒準還能遇到幾個小夥伴,增加自己平時的娛樂活動,讓孩子的童年可以過得快快樂樂地。

03放孩子出門的時候,各位家長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放孩子出門去感受大自然,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交往固然是好的,這其實就是培養孩子走向獨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但是在放孩子出門玩的時候,家長也不要忘了這些事情哦。

①父母要學會旁觀

有的父母幫助孩子幫習慣了,所以在外面看見孩子稍微遇見點什麼困難就開始幫助孩子,但是這樣和把孩子關在家裡面受家長的照顧有什麼區別呢?所以筆者希望各位家長要學會旁觀,孩子遇到一些小難題的時候,讓孩子自己的動腦思考,孩子遇到什麼困難,也讓孩子自己動手,只有這樣才能起到真正的鍛鍊作用。

家長要學會適當引導孩子

孩子出門玩和闖的時候肯定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的,作為家長雖然不要動不動就走上前去幫助孩子,但是也不要放任孩子不管,可以適當地引導孩子,教導孩子,但是最終還是他們自己取得成功的,這樣可以非常有效地鍛鍊孩子自己的興趣,而且還能幫助孩子擴大他們所涉及的領域。

③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有的家長放孩子出去玩了就玩了,什麼東西也沒有學到,什麼感悟也沒有,這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各位家長在放孩子出去的同時,要學會引導孩子去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物,這個大自然和這個世界其實是很神奇的,有很多需要大家去探索,家長就要學會這樣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探索這個世界的奧妙,對他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小結:

「金絲雀」,「溫室花朵」這樣的詞語都不適合孩子,真正適合孩子的是努力飛翔的小鷹,作為家長也要像老鷹一樣學會放手,只有放手了才會讓孩子學會飛翔,不然就只能讓孩子一輩子呆在自己的「窩」裡面,什麼也不知道,什麼也不是,這樣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相信各位家長也不希望自己孩子的人生變成那副樣子吧。

相關焦點

  • 孩子過度玩手機電腦,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家長朋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因為管教不當,沒有採取科學的引導方式,不少家庭由此產生了很多親子矛盾,造成孩子與父母關係緊張。那麼,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減少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呢?下面潤仁教育專家老師給各位家長朋友分享一些好方法和建議。
  • 孩子的幾種行為,家長誤以為是調皮搗蛋,其實是孩子在偷偷變聰明
    其實各位家長可能不知道,對於孩子來說,特別是一些聰明的孩子,當他們成長到一定階段的時候,確實會做一些非常調皮搗蛋,讓家長恨得牙痒痒的事情。 但是遇到這類事情,家長應該感到慶幸,因為這很有可能是孩子聰明的徵兆,下面就為各位家長好好的說一說吧。
  • 孩子過度沉迷手機,傷害顯而易見,家長別讓手機毀了你的孩子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玩手機有利於學習新知識,還有的家長認為手機耽誤孩子學習,他們都不無道理。其實,手機是把雙刃劍,用好了自然就是好的,可是一旦使用不當,就會產生麻煩,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後果。到底該如何處理孩子和手機之間的關係呢?讀完這篇文章,你自然會知道答案。
  •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如何防止孩子沉迷網路遊戲
    目前,網絡的不良因素已成為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網路遊戲的危害作為父母要知道網路遊戲對孩子的危害。首先,網路遊戲對孩子視力的影響。網遊必須要集中精力,眼睛要長時間地對著電腦屏幕,視力肯定會受損。
  • 孩子考試第一名家長的正確做法
    如今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尤其是孩子考試得了第一名,更加喜不自勝,無原則滿足孩子都要求,這樣都做飯很不好,容易助長孩子的不良習慣,改變他對學習的認識,認為我學習是為你而學,以後沒有獎勵,要求達不到就會不努力不學習 , 甚至放棄學習,要挾家長,如果
  • 「我要怎樣,才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孩子一句話,家長陷入沉思
    不要以大人的想法去要求孩子 很多家長朋友們,其實最大的問題不是對孩子不夠關愛,而是關愛過度,想對孩子有絕對的控制權,但這違背了他們成長的規律。 青鳥曾有這樣一個孩子,孩子不壞,只是有點淘。 他剛入學時,性格有些自卑。
  • 3種典型的溺愛做法,易導致孩子性格缺陷,家長別再這樣做了!
    文:超媽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為人父母都愛孩子,但寵愛不是溺愛。要知道,當過度的愛變成溺愛,很有可能會「坑」了孩子一生。尤其是以下這三種典型的溺愛做法,家長千萬要注意了。一、包辦代替,不捨得用孩子網上曾有一張照片很是搶眼,家長們接走出校門的孩子,都不約而同地接過孩子的書包,背在自己的肩上,孩子甩著雙手跟在後面。
  • 孩子沉迷網絡,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視頻中的男孩坐在地上,脖頸、臉部和腿上都有鮮血,還可以聽到家長嚴厲的警告聲:「只要摸手機,就是死路一條!」 雖然暴打兒子致其出血的做法在我們看來確實過分,但這位父親心中的怒火也不是無緣無故燃起的。 其實,孩子沉迷手機、網絡已經成為現在的一種普遍現象,可以說是最讓父母們頭疼的問題之一。
  • 孩子喜歡惡作劇,家長別急著打罵孩子,正確引導才能解決問題
    其實孩子們喜歡惡作劇是有原因的。為什麼孩子會喜歡惡作劇?首先,經常被他人否定。被他人否定越多,孩子就越愛惡作劇.喜歡惡作劇的孩子不一定是"熊孩子",但是把握不好尺寸,會讓孩子的惡作劇變得令人生厭,有時甚至是惱人。所以家長在發現孩子惡作劇時,先不要急著打罵孩子,而是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孩子為什麼喜歡惡作劇,最後再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家長應該怎么正確引導孩子?
  • 撒謊也是「七宗罪」,面對孩子說謊,家長最正確的做法是這樣的
    事情是這樣的:朋友給自己家孩子買了一套畫冊,孩子每天都帶會一兩本去學前班看,朋友也沒在意,忽然有一天在微信家長群裡看到一條消息和幾張圖片,圖片上是幾本畫冊,跟她給孩子買的畫冊是一樣的,消息是:請問,這是哪位家長給孩子買的畫冊,孩子每天拿來賣給我家孩子。朋友看完消息真是大吃一驚,於是放學把孩子接回來後,坐到孩子身邊問孩子:「寶寶,媽媽給你買的畫冊在哪呢?」
  • 家長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學會正確教育
    家長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對待孩子偷錢,我們應該採取正確的教育。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利用"撒謊"來自我保護,將懲罰的力度降到最低。 所以,面對父母關鍵的問題,孩子會下意識地保護自己,並非真的撒謊。如果我們貿貿然地嚴厲呵斥孩子,給他貼上"愛撒謊"的消極標籤,那麼孩子以後的性格也會受到標籤的影響。
  • 預防孩子過度沉溺於手機遊戲,正確的家庭教育必不可少
    電子產品(網絡)已離不開我們的生活,如此便利的工具,讓我們快速獲得一切,也會帶來許多不當影響,比如:用眼過度、肩頸酸痛、久坐肥胖……等健康問題;另外心理上的影響有網絡沉迷、成癮、霸凌、詐騙……等不良影響。其中,孩子沉迷遊戲造成學業下滑,是父母最頭疼、常見的現況。
  • 孩子的好奇心家長應正視,需要科學合理引導,這些做法不可取!
    孩子的好奇心家長應正視,科學合理進行引導,這些錯誤做法不可取寶寶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同時往往也是會讓家長疲於應對的。看來,一味限制孩子的好奇心反而會帶來更多的消極影響,而除此之外,家長們應對孩子好奇心的錯誤做法還有哪些呢?
  • 孩子過度任性,多半是父母的原因,糾正行為才能塑造孩子未來
    我們時常會說孩子性格怎麼會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其實很有可能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一個概念是兒童行為綜合失調症,指的便是孩子過於的驕縱總是會做出一些讓人感到非常生氣的任性行為。這是一種兒童偏異行為,家長也需要及時的去糾正。朋友的孩子是家裡面的獨生女,從小就受盡了寵愛。
  • 媽媽要吃孩子的櫻桃,孩子生氣不給,家長這樣做孩子更懂得分享
    他們不想、也不願意跟別人分享這份收穫,也正是因為這樣,「孔融讓梨」的典故才會顯得那麼高大上,畢竟當事人不同,對事件的定性自然也不可能達成一致。往小了說,這就是孩子年齡小、情商不夠高,本能地保護自己喜歡的東西,好像沒啥大不了的;可要是往大了說,這就是自私,畢竟二者之間的表現形式好像沒太大差異。
  • 郭麒麟和黃多多:想培養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關鍵在於家長的選擇
    可是從網友們對這兩人的評價來看,勵志低調的郭麒麟顯然佔有一定的優勢,而才華橫溢的黃多多卻總是被推上熱搜的風口浪尖,所以說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關鍵在於家長的選擇。總之在別人家孩子簡易玩具的時候,黃多多已經可以用流利的英語和父母對話,也已經可以擁有強大的專注力把超難的樂高玩具拼集出來,更可以在別人還不想學習的時候做出一款美味的西點。而之所以黃多多能夠這樣優秀與黃磊和孫莉的養育方法離不開,他們也和很多有女兒的父母想法一樣,用富養的方法讓黃多多成為了特別優秀的孩子。
  • 孩子拒絕走出舒適圈?這是「成就焦慮」在作祟,家長的做法很關鍵
    而且現如今的這樣的案例有很多,有很多孩子之所以變得焦慮,就是因為父母給予的高壓力。一、孩子的「成就焦慮」源於家長的高壓力其實成就焦慮指的是,期待自己成功,卻害怕自己沒有辦法做到,從而出現的恐懼和焦慮的心理情況。
  • 家長的這幾種做法,很容易損傷孩子的免疫力,難怪孩子總感冒
    每個家長最大的願望,不是希望孩子能有多好的成績,也不是孩子以後能有多大的出息,而是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首先健康是排在第一位的,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無價!可是很多家長在和小編抱怨,那就是明明每天把孩子保護的很好,可是孩子還是小病不斷,經常性的感冒發燒,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麼!
  • 放養≠放縱,正確「放養」才能解放孩子天性,培養真正的興趣
    1、孩子不受管教 放養過度顯然會有這樣的問題發生,因為家長在孩子需要糾正的時候反而疏忽於教育,認為管束和規範孩子會讓影響到孩子的天性。然而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即使想放養孩子,然而孩子犯錯的時候仍舊第一時間給予糾正。
  • 孩子過度沉迷遊戲甚至通宵,家長勸說指定無果,該怎麼辦
    同時今年的寒假馬上到來那麼作為家長改如何讓孩子既不受到疫情影響,又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呢?相信很多家長對這段話都持著不同的意見,那麼今天筆者會給各位家長以及孩子一些假期小建議,做好小筆記哦!現在的孩子出生以後幾乎個個都非常聰明伶俐,時代進步推動孩子的智商也同樣成長,當然也少不了家長們的優質基因。幾乎每家每戶的孩子都有一個習慣,就是休息時間在打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