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紀錄的9.1分高評,讓《白夜追兇》成為國產網劇的新標杆。三個月內和這部劇一樣,被高分點讚的網劇還有《無證之罪》與《河神》。許多評論認為,這些高分網劇扎堆出現,說明國內視頻網站的自製劇業務發展,已經進入了精品化的新階段。而距離業內普遍認定的2014年這個「網絡自製劇元年」,也才過去三年。
網劇變得越來越主流化的今天,曾經不屑這一形勢的名導演名製作人都開始了他們的網劇製作計劃,一度主導網劇創作方向的「大IP+流量明星」做法也不再吃香,用馮小剛的話來說,「抓住內容和表演才是關鍵。」反觀今年刷爆口碑的幾部高分網劇,恰恰遵循了這個規律。靠著演技,新人李現走紅了,沉寂的潘粵明也「鹹魚翻身了」。
專題策劃/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陳慧
國產網劇「三年大變樣」
「網絡自製劇元年」在百度百科上有專屬詞條,這一年美國網劇《紙牌屋》在內地大受歡迎,激發了包括愛奇藝、優酷還有騰訊等主流視頻網站拓展自製劇業務的野心。有數據顯示,這一年拍成的網劇有1700集之多。
事實上,網劇在視頻網站發展、壯大過程中始終不可忽視。愛奇藝剛剛創立那一年,「網絡第一神劇」《毛騙》拍了第一季,時隔一年後又在2011年完成第二季,到現在還保持著豆瓣9.3分的紀錄。只是,與最近出現的高分網劇不同,《毛騙》系列獲得好評的同時,大家都沒有迴避它製作粗糙這一點,畢竟這是早期網劇的共同點。兩年前的爆款網劇《太子妃升職記》,也存在著大量因為預算捉襟見肘被各種吐槽不精細的製作細節。可以說,很長一段時間裡,網劇有存在感,卻沒有高級感。
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認為,2015年借著《盜墓筆記》這個項目,真正打開了付費市場,看到了營收前景後,網站更有信心投入更多資源來打造優質網劇。如此背景之下,網劇主流化趨勢明顯。
根據豆瓣評分的統計,過去十個月上線的網劇平均分值達到6.4分,這一水平已高於國產電視劇的平均分值。而三大視頻網站都有自己的高評網劇「吸粉」,9.1分的《白夜追兇》無疑是標杆作品,除了這部戲,優酷出品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也拿下8.1分;《毛騙》團隊出品的《殺不死》,是騰訊視頻前三季度唯一一部8分以上作品;愛奇藝的「高分代表」在今年尤其多,年初,《射鵰英雄傳》及《花間提壺方大廚》,豆瓣評分均為8.0分,三季度的《河神》評分8.4分,緊接著上線的《無證之罪》獲得8.3分。
高分網劇幕後頻現「大咖」
掌握著越來越多娛樂圈話語權的視頻網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影視劇製作大咖加入網劇製作陣營,在他們保駕護航之下,高分網劇誕生比從前更具可能性。
落幕不過兩周的《無證之罪》,有著大電影一般的演員陣容,首先要歸功於韓三平,這位中國電影圈教父級人物是《無證之罪》的監製,當年輕的製作人齊康、導演呂行為東北籍的男主角人選沒著落著急時,「三爺」帶著《無證之罪》的劇本,去給拍攝《妖貓傳》的秦昊「探班」,一開始礙於面子看劇本的秦昊,迅速被故事打動,答應出演。
《河神》由愛奇藝與工夫影業共同出品,後者在創始人陳國富的帶領下,擁有陶昆、汪啟楠、張家魯等資深業內人士,《河神》導演田裡沒少受到前輩們關照。據說該劇劇本、拍攝方案以及拍完的素材和剪輯最後定稿,陳國富都會親自過一遍。汪啟楠則會在現場親自教授改臺詞。親手買下《河神》原著版權的陶昆,作為劇集的出品人,除了在基本的「尺度」上加以把關,創作上放手則讓年輕團隊去發揮。
可以說,重量級製作人投身網劇製作,在今年尤為明顯。馮小剛公布了他將監製愛奇藝網劇《劍王朝》的消息,周星馳所在的新文化也和愛奇藝籤下合同,共同開發《美人魚》網劇版和《西遊降魔篇》網劇版,星爺本人將參與後者的製作。《無證之罪》成功之後,韓三平還將監製網劇《戰爭傳說》,該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周大新的同名小說。
「流量明星」不再是必備
2017版《射鵰英雄傳》的監製郭靖宇,不止一次說過他在劇集啟動時堅持全新人演出陣容的艱辛,「這個項目在2015年啟動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電視臺和網站無人問津,有人勸我放棄」 。郭靖宇當時覺得,與此把幾千萬的片酬給一位未必有長時間拍攝檔期的流量明星,還不如好好培育自己的90後新人,不用去摳像也可以少用替身來拍。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今年年初楊旭文、李一桐等人主演的這部電視劇,上線後口碑低開高走,網友用8分來守衛這部「良心劇作」,畢竟將近2億多的投資全花在了看得見的地方,「服化道」等方面都體現了劇組的用心。
耿直的馮小剛也對網劇製作趨勢發表過看法,他認為流量明星為網劇加持的同時,不能排擠演技派。「在網劇這個新平臺,還是要抓住內容,抓住演技。」回看今年的高分網劇,全都實現了馮小剛的要求。《白夜追兇》讓許多人重新認識了潘粵明,儘管當過「民國小生」代言人,在與董潔那場離婚事件之後他的名氣早就被消費得差不多了,前段時間上脫口秀,潘粵明自我吐槽的段子讓所有人都笑了,他說自己本不想去《跨界歌王》,奈何節目組說已經調查清楚,「你都半年沒工作了」。 《白夜追兇》裡一張臉演出了四個人物,潘粵明開掛的演技給他開啟了新的事業高峰。
而在《河神》之前,李現在《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法醫秦明》都有露臉,卻沒有推高人氣,直到小河神「郭得友」的出現。李現為了這部戲各種加強技能,練遊泳練潛水,水下戲份能自己上就自己上,認真付出帶來的是高回報,成了不少少女口中的「現男友」。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沒有流量明星加持的這幾部高分網劇,也證明好的內容可以反過來製造流量明星,像《白夜追兇》播出期間,潘粵明靠著網友們的「打call」,就成為熱搜榜的常客。(下轉B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