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24號
今天我們來說說這部全場高能的盜竊犯罪片《驚天魔盜團 》不夜賭城拉斯維加斯,豪華的表演大廳內正在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魔術表演。由四位魔術師組成的「四騎士」配合天衣無縫,在眾目睽睽之下偷來了某法國銀行金庫內350萬歐元紙幣,此舉在現場至全世界引起轟動。FBI探員羅德和國際刑警埃爾瑪·德雷奉命對四人展開調查,卻一無所獲。無奈之下,他們只得求助於極具名氣的揭露魔術師布萊德利。
恰好探員的爸爸是個資深魔術家,黑老頭也是,但探員爸爸熱愛魔術不斷創新以此為傲,黑老頭卻不思進取靠破解別人的魔術並公之於眾獲得錢財,後來探員爸想到一個水下逃生的魔術讓黑老頭無法破解,但由於逃生道具粗製濫造,探員爸被困死在了水底,之後探員家找銀行索賠,卻由於銀行和保險公司勾結導致人死錢沒,然後探員就臥薪嘗膽,靠四大神獸及三大戰役把黑老頭魔術師,法國銀行家,保險白老頭全部處以私刑。整部電影華麗卻不抗推敲,有視覺衝擊卻沒邏輯挑戰,看的時候很爽,看完就忘。
不過有兩段話很耐人尋味,就是探員爸為了一個魔術,18年前就做好了準備,另一個就是你離得越近,目光就越窄。
《驚天魔盜團》元素很多,糅合了犯罪,警匪,推理幾種電影類型,當然還別出心裁地加了魔術。每一個畫面都精彩絕倫,極具視覺衝擊力。之所以選擇魔術,估計也是為了營造出炫麗的視覺盛宴。五彩斑斕的舞臺,目眩神迷的燈光,紛飛的彩帶,極炫的360°旋轉鏡頭,觀眾仿佛真的置身於著名魔術師的專場表演。從拉斯維加斯到紐約塗鴉牆,觀眾好像在看電影,又好像在看一場巨大的綜藝節目秀。
好萊塢電影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著觀眾的視覺神經,仰賴著數位技術革命,憑藉著後期特效,可以做出無數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上天入地,應有盡有的超越真實世界的電影奇觀。難怪詹姆斯卡梅隆會把它稱之為數位化的文藝復興運動。
回到《驚天魔盜團》,說實話觀看過程中你很難有機會思考,精彩的畫面閃得太快了,我靠,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閃瞎了我的狗眼。我發現我的腦子很難跟得上我的狗眼了。
《驚天魔盜團 》開頭太炫,所以一邊看,一邊叫人不斷擔心會變成爛片的電影。節奏特別快。
前一個小時閃瞎眼,幾場魔術秀刀光劍影,涉案金額也越來越大,於是更擔心餅攤得太大,後邊麵粉不夠了很難畫圓。快到超常的節奏儘管很炫,卻包含著裝逼的隱憂——我一邊看,一邊就想起《大腕》裡頭把哀樂加速10倍就變成喜慶鑼鼓的橋段——快節奏讓人不信任的原因也是:假如放慢到正常速度,是不是一切就變得平淡無奇?
果然,後半段開始,炫酷的高智商犯罪,慢慢露出了典型商業片的面目——追捕、飛車、大劫案……最後半小時,按道理是到了「逆轉」時刻,也確實開始逆轉,準備供出幕後大boss——但是供出來以後,又和想像中的距離不遠,還略牽強。
一般到了這種時候,觀眾都會在腦子裡把劇情從頭到尾再擼一遍。假如擼下來沒多大破綻,前邊鋪墊的,後邊都有照顧到,就算合格。反之,則被打入爛片行列,任你再炫再酷都沒用。
好在,《驚天魔盜團》擼下來,還是可以過關的。就像同一個導演的《諸神之戰》,儘管總體有褒有貶,起碼美杜莎那一節還是拍得很可觀的。
《驚天魔盜團》煙幕彈非常多。
早在電影開頭,旁白就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提醒觀眾:這個計劃不能用尋常的邏輯去理解,一定要保持距離去看,離得太近反而看不清……等等等等。重複次數之多,讓觀眾(如我)略有被當成傻子看待的不爽感。這些年來大家也都看了不少美劇,陰謀論積累得只多不少,最會的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騙局看真相」好不好?
但是,看完了再想想,這樣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本身也是騙局之一呀!或者說,讓觀眾自以為很聰明能看穿本質,也是整個騙局中,至為關鍵的一項基礎設定。由此,導演完成了他對大部分觀眾的催眠。就像他安排「隱者」對魔術秀場裡的觀眾催眠一樣。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你一旦相信表象背後有大陰謀,你就要找大boss對不對?四騎士在小房間裡看到複雜的設計圖之後蟄伏了一年,必定發生了什麼事,幕後必定有主使。好,這時候導演就把麥可凱恩拋給你——拜託,麥可凱恩耶!絕不會打醬油的對吧?是他資助了四騎士的演出,他一定是想藉機斂財嘛——這是第一枚煙幕彈。
到第二場,麥可也被黑了,白白損失1400多萬,聲稱要復仇。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他再度找摩根弗裡曼談判——拜託,摩根弗裡曼耶!假如麥可洗白的話,那他必定是黑了對吧?或者,還是麥可是黑,摩根才是煙幕彈?——到這裡,兩枚煙幕彈交鋒,因為演員本人的魅力太過強大,怎麼解釋都是可以的,所以到這裡已經略暈。
不過,很快也能知道,摩根其實不是黑,而是被黑的事實。為啥呢?因為他老作出一副「你們都是傻子,老子無所不知」牛逼哄哄的樣子,按照「裝逼被雷劈」的邏輯,他基本上就是最後的倒黴蛋無疑。再加上,警隊裡那麼多豬隊友的出現,也讓人明白這必須是個「無間道」的故事,警隊必有內鬼,而迫害對象,除了明晃晃的扎眼的摩根,基本上也不會是別人了。
好,到這裡,第三個煙幕彈來了——誰是內鬼?最簡單的選項肯定就是法國來的陌生女人嘛。再不然,袖子被塞到絞肉機裡的豬隊友、急吼吼趕來罵人的高銜警官什麼的,也很像煙幕彈嘛。總之,一路拼命的探員、真正的大boss:Mark Ruffalo相比之下嫌疑最輕。
《驚天魔盜團》的一些小細節(兔箱魔術、獄監鎖門)神馬的也和情節有呼應,一般爛片是不會費心思做這些的。爛片的節奏通常是:在片子的前80分鐘告訴你8%的事實,最後20分鐘再突然告訴你其餘80%(剩餘那12%導演自己都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還自以為超級牛逼地作出一副「嚇到你了吧!」的表情,最後還要留下5分鐘給男女主角抒情……
所以,《驚天魔盜團》是「有致命的快感,也有致命的缺陷」。或者別那麼誇張地說,應該是「有快感,也有缺陷」。不如《致命魔術》那麼致命,水平嘛,跟《盜夢空間》或者《非常嫌疑犯》差不多。為了營造快感,製片方撒出去的銀子大概要跟電影裡漫天飛舞的美鈔歐元差不多等量齊觀了吧?個人以為大boss儘管不出人意料,但大boss的見光方式還是挺shock的——前一秒摩根還在絮絮叨叨解釋他的見地,後一秒連唯一的聽眾都沒了。那一刻我在心裡暗罵了一聲:「擦,胡迪尼!」其實Mark就這麼走掉也蠻好的,比留下來罵摩根幾句更有一種「老子這種段數的魔術師不必跟你多廢話」的爽感。
不知各位看官怎麼看?
歡迎各位看官評論轉發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