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只要有手有腳,走到哪裡都餓不死
近日日本的一則悲劇新聞讓我們不得不重新來審視一下這句話
據日本《每日新聞》28日報導,日本大阪府的一對母子被發現死在家中,家裡的自來水和燃氣因欠費被停,家裡僅剩半罐沒吃完的人造黃油和一些零錢,死亡原因很有可能是因貧困而被餓死
我們再仔細了解一下這個家庭,這對母子居住在大阪府八尾市,母親57歲,單身母親,靠低保生活,腿腳不便,兒子24歲,負責照顧母親
疑問一:既然家中有身體健康的24歲兒子,母子倆為何會在家中被餓死?
繼續了解,母親腿腳不好,曾因結膜下出血做過手術,兒子高中畢業後,曾在便利店和其他機構工作過,但是幹不長,母親的前夫病死後,母子倆的收入只有母親的低保
疑問二:難道這名24歲的年輕人,是日本的啃老一族?啃的還是母親的低保?
再來了解,2019年12月,母親最後一次到當地政府領取了低保,但2020年1月份,母親就沒有再出現過,政府曾給她打電話,但是沒有聯繫上,2月份也無人去領取低保,政府職員前往其家中查看,2月18日,政府以失蹤為由,取消了她的低保
疑問三:且不說日本政府這一波操作的合理合法性,在12月母親領取完低保之後,兩個月裡,母親一直未去領取低保,難道年輕力壯的兒子也不能去嗎?
其實這三個疑問共同指向了一個社會話題:啃老
筆者公司有一個90後女孩,家境不錯,月工資不高,父母出錢給她買了房子,月供父母還,她的工資每個月用來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球鞋,包包等,缺錢了找父母要,活得也挺滋潤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一個男子因為需要跟女友結婚,逼迫父母掏乾淨了養老存款買房子,彩禮,婚禮都要辦最好的,結果父母實在掏不出更多的錢,這名男子就把結婚不成的怨恨發洩在父母身上
當啃老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我們是否應該來仔細分析一下
為什麼會出現啃老?
社會壓力巨大,年輕人的能力和希望獲得的東西不匹配,比如靠自己收入買房,開好車,購買奢侈品等
橫向對比的心理作祟,現在的人真的很喜歡攀比,誰也不能過得比誰差,超出自己能力的東西,就想各種辦法找父母要
父母的思維變化,現在很多父母並不認為幫助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在啃老,只要自己有,只要孩子需要,就行
甚至有調查表明,現在60%的家庭有啃老現象
我們既能理解父母的那種不捨得孩子吃虧的心態,也能明白當今社會年輕人巨大壓力下的難處
嚴格來說,啃老這種現象,是略帶畸形的,是不符合一個正常家庭的模式的
解決啃老問題
一是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正確地認識到自己該得到什麼,該怎麼得到,不教孩子攀比,不受社會上很多不好的思想的影響,上文中那個24歲的日本年輕人,為什麼只依靠父母的低保生活呢?為什麼不能出去工作,哪怕只是高中畢業,哪怕打臨工
二就是做子女的,可以在某些時候接受父母的幫助,但是不能把這種幫助當成一種常態,在接受父母幫助下,不僅要自己有意識的償還,而且還要更加孝敬父母,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日本這對母子的悲劇讓人覺得揪心
遠離啃老,放鬆自己的父母,活出自己該有的生活
你覺得呢?歡迎留言評論
我是江城老馬,專注社會評論,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