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才到眾神的距離,隔著智慧的化身
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將於10月1號上映。該片與去年大獲成功的《哪吒》出自同一系列,片子尚未上映已獲得普遍關注。
《姜子牙》和《哪吒》電影的創意,均出自中國神話《封神榜》人物。但不同於哪吒,姜子牙並非杜撰的神仙,而是有真實原型的歷史人物。那麼,褪去神仙的外衣,姜子牙到底誰?
姜子牙發布的海報預告。圖源《姜子牙》
姜子牙,人稱姜太公,周王朝歷史上的開朝功臣。歷史中鼎鼎有名的姜太公,也曾半生坎坷。史料記載,姜子牙生於商末一貴族,出生時家境已敗落。他半生寒微,至暮年才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歷代君主與賢臣的相遇,總帶有幾分傳奇色彩,姜太公也不例外。在他得到帝王垂青的傳說中,最著名當屬"願者上鉤"的故事。老翁持一魚竿,卻無彎鉤,表面釣魚,實則釣君。當然,其他史書的記載或許更為真實,大抵是主動投靠或被請出山。無論哪種說法,都印證同一個事實:姜子牙大器晚成,富有雄才謀略,深得君主青睞。
姜子牙海報中透露出影片意向。圖源《姜子牙》
姜子牙一生擁有多重身份:君主參謀、百家宗師、齊國始祖……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應是他的軍事才能。
牧野之戰前,佔卦不吉,姜子牙力排眾議,客觀分析利害關係,勸服成功並發起攻擊,一舉擊潰商軍。此戰之後,周王朝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而後成王繼位時,周公欲踐位,危難之際,姜子牙協助成王統治,保證了周王朝之根本。
此次平定後,姜子牙被封為齊候,也由此成為了齊國的開創者。
姜子牙用智慧為自己謀求福利,也藉此謀求百姓福利。協助統治期間,他重視民生,實行有利於農民的經濟政策,深得民心。
司馬遷這樣評價他:"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時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之言。如此傳奇人物,也難怪為歷代所擁戴。
圖源《姜子牙》
至元朝,民間傳頌中的姜子牙逐漸神化。明代萬曆年間,《封神演義》在許仲琳筆下誕生,由此,姜子牙從人正式成了神,並為民間廣為信奉。
"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封神榜中姜太公雖沒有位列仙班,但並不妨礙他成為眾神之神。姜太公無論在歷史上還是藝術中,都透露出智慧的光芒。從賢才到眾神,相隔一個智慧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