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都難以避免爭論的問題之一,是哪裡最熱。
對於全球國土面積世界前四、擁有至少五種氣候類型(18種細分類型)的中國而言,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
何況,每個人擁有自己的感受。所以在面對火爐城市討論的時候,很多人往往會覺得:我住在這裡,我就覺得很熱,憑什麼我這裡沒上榜?
那麼到底哪些城市才是真正的火爐呢?傳統的「四大火爐」還能坐穩自己的位置嗎?
日趨穩定的中國火爐排名
看著天氣APP上顯示的氣溫數據,站在室外的我們經常會覺得這個數字好像不太準。如果想在數據有限的情況下儘可能地還原個人在不同地方對熱的感受,綜合考慮溼度、風速影響的「室外體感溫度」[1]會是比「氣溫」更適合的指標。
基於新浪微博用戶@王_曉磊根據美國國家氣候數據中心數據整理更新的中國氣象歷史數據(https://beijingair.sinaapp.com/),數讀菌計算了室外體感溫度為基礎的各類指標,對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不含港澳臺)的省會城市酷熱程度進行了排名。
(點擊查看大圖)
為什麼只對省會城市進行排名,難道其他城市的人就不覺得熱嗎?
這個問題在數據分析的過程得到了完美解答:如果對全國300多個地級行政區的酷熱程度進行排名,那麼前20名將有極大概率由海南、廣東、廣西3省各城包攬。
為了留住各大火爐的面子,數讀菌這裡只對省會城市進行了分析。
(點擊查看大圖)
上圖呈現了1973-2018年間,7-9月室外體感均溫至少1次排名前10的省會城市。
廣州、南昌、海口、南寧4個城市在四十六年間體感均溫始終大於29℃,霸榜前四。除了海口為熱帶季風氣候,其餘三城都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低緯度為他們的夏季帶來了充足的太陽輻射量,是這些城市長期以來讓人們覺得酷熱的重要原因之一。
唯一有機會衝擊前四的武漢,在1991-2000年間體感均溫逼近南昌,達30.33℃,不過此後體感均溫呈下降趨勢,排名漸降。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城市是福州,其體感均溫從1973-1980年間的不足28℃持續上升,至2011-2018年間已達30.23℃,成為近年來霸榜四城之外最熱的省會。
有讀者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新疆沒有上榜。新疆作為陸地面積第一大的省級行政區,其內部氣候存在不少差異,省會烏魯木齊的夏季並沒有想像中炎熱。
不過,火焰山吐魯番的熱名不虛傳,7-9月室外體感均溫可達29.56℃,更不用提建國以來的歷史記錄極端最高氣溫就發生在吐魯番(1975年7月13日,49.6℃),只是由於並非省會,因此未能入榜。
看見數字,我就覺得熱
儘管不及吐魯番,省會城市的極端高溫也不容小覷。
為了更好地反映某個省會城市最熱能有多熱,數讀菌選取了每個省會城市7-9月室外體感溫度排名前1%對應的數值,並計算出比這更高的極端高溫出現了多少天。
(點擊查看大圖)
上榜省會的每個極端高溫都比人體正常的體溫要高,真是看見數字就能感覺到熱浪來襲。
北方城市西安、鄭州入榜,室外體感極端高溫下限分別為38.42℃、38.08℃,1973-2018年間體感溫度高於高溫下限的天數分別為27天、22天,基本上兩三年就能遇到一次,並非十分罕見。
就在今年夏天,河南商報6月3日的報導稱,鄭州成為全國首個分鐘級氣溫達到40℃的省會城市,河南省域內其他城市甚至有氣溫超過40℃的。[2]
雖然高溫發生在6月,與上圖數據的時間跨度並不重合,但也足以證明在極端高溫方面,鄭州及其所在的河南城市同樣不容忽視。
杭州、廣州極端高溫出現的天數最多,均為32天,室外體感極端高溫下限分別為40℃、39℃,平均來說每隔一年多就能碰上一回,可能比你微信上某些好友的見面頻率更高。
中國天氣網在2017年7月26日曾報導,杭州當時已連續五天最高氣溫衝上了40℃,可以說是「田水沸如湯,背汗溼如潑」。[3]
再黑的夜,也擋不住熱浪
對於溫度的感受,除了平均溫度、極端高溫這類通過一個數據點表示溫度集中趨勢以及極端情況的指標外,呈現一定時間段內溫度變化大小的指標也十分重要。
簡單來說,如果一個地方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都那麼熱,會讓人更絕望。
(點擊查看大圖)
從上圖能夠看出,海口、福州、廣州、南寧四城的體感溫差顯著低於其他城市(至少相差超過1℃),在緯度低與離海近的協同作用下,夏季生活在這4個城市的人即使在晚上也很難感受到明顯的涼意,一天下來不同時候的體感溫度和日平均體感溫度的差別並不大。
相比較而言,上圖其他城市的體感溫差較大,一天當中會有相對較為明顯的室外體感溫度低潮期,實屬難得的涼意。
如果說一天之內的體感溫差小到已經足夠讓人絕望,那麼幾十天之內都很熱就更讓人無奈。
雖然前文的統計範圍是常識中比較熱的7-9月,然而有些地方熱的時間甚至比這更長。
研究顯示[4],人體最為舒適的體感溫度為18-23℃,體感溫度在23-28℃之間就會有熱的感覺,在此之上會覺得炎熱,開始感覺難受。
(點擊查看大圖)
100天,將12個城市分成了兩個世界。
在海口、廣州和南寧,長期以來每年室外體感溫度大於29℃的天數都超過了100天,也就是說每年都有超過3個月的時間讓人熱得難受。
這3個城市集均溫高、溫差小、時間長於一體,可以說是最熱省會綜合排名前3了。
與體感均溫變化趨勢類似,福州的酷熱時長增長也讓人注目,每年的酷熱時長在1973-1980年間僅為45天,約1個半月;在2011-2018年間變為每年87天,近3個月,酷熱時長增長幅度超過90%。
福州可以認為是1973-2018年間變熱程度最大的省會城市。
其實全國的夏天都變得越來越熱
福州可能是46年間國內居民感受變熱幅度最大的城市,然而它並不孤獨。在全國300多個地級行政區,1973-2018年的趨勢同樣是越來越熱。
(點擊查看大圖)
全國範圍而言,1973年7-9月的平均氣溫約22.49℃,2018年升至23.53℃,平均氣溫升幅超過1℃。
對於國土面積如此大的國家而言,平均氣溫提升1℃的難度,遠大於你的臥室氣溫因為空調或暖氣而降低或升高1℃。
全球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根據NASA的數據,2019年6月是歷史記錄中全球最熱的6月,即將過完的7月也有可能獲此「殊榮」。[5]
在越來越熱的夏天,能救我這條命的,就只有空調了。
作者|吳子勁
設計| 趙鵬路
附錄:
室外體感溫度公式(中國氣象局、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通用)
室外體感溫度=1.04*T+2.0*e–0.65*v-2.7
其中T為氣溫(℃),e為實際水氣壓(kPa),v為風速(m/s)
參考資料:
[1]Steadman,R.G.(1984).Auniversalscaleofapparenttemperature.JournalofClimateandAppliedMeteorology,23(12),1674-1687.
[2] 河南商報.(2019,June3).鄭州成為今年中國第一個"喜提"40℃高溫的省會城市.RetrievedJuly25,2019,fromhttps://www.chinanews.com/sh/2019/06-03/8854554.shtml
[3]中國天氣網.(2017,July26).罕見!杭州連續5天破40℃浙江高溫月底前後有望緩和.RetrievedJuly25,2019,fromhttp://news.weather.com.cn/2017/07/2746362.shtml
[4]Matzarakis,A.,Mayer,H.,&Iziomon,M.G.(1999).Applicationsofauniversalthermalindex:physiologicalequivalenttemperature.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meteorology,43(2),76-84.
[5]Samenow,J.,&Freedman,A.(2019,July15).EarthjusthaditshottestJuneonrecord,ontrackforwarmestJuly.RetrievedJuly25,2019,from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eather/2019/07/15/earth-just-had-its-hottest-june-record-track-warmest-july/?noredirect=on&utm_term=.96ecd5fe8445
▲
歡迎關注他們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本文來源:網易數讀
註: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於分享,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後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微信編輯:雨影晨新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