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喬治亞州聯邦參議員補選的計票尚未結束,但結果已經比較明朗,民主黨大概率贏下全部兩席(其中奧索夫那席比較焦灼,可能會經歷選票重計),從而以極其微弱的優勢時隔六年重新奪回參議院多數。在這裡做個簡短評論。
這次參議院補選非常重要。美國參議院權力高過眾議院,且控制議程。參議員共有100人。大選後共和黨控制50席,民主黨控制46席,親民主黨的獨立議員控制2席。剩下的2席都在喬治亞州,由於在大選時,兩黨候選人均未過半導致這兩個席位進入該州第二輪選舉。選舉在1月5日進行。民主黨需要全取兩席,以50席半數加上副總統作為參議院議長的1票,才能奪回參議院多數。
這種重選方案是民權法案後民主黨大分裂時這個深藍州為防止共和黨的黑人候選人借民主黨內鬥之機而摘走勝利果實而設立的。但風水輪流轉兩黨選民很快翻轉,自比爾柯林頓92年在該州最後一次借保守的南方民主黨人獲勝以後,政黨輪替逐漸完成,後者加入共和黨而民主黨的背景板變成了多族裔城市居民與白人高知,喬治亞深紅至今直到亞特蘭大崛起。但這個二輪重選的制度是一直保留了下來。
儘管在民調上奧索夫(+1.8)和沃洛克(+2.1)均領先共和黨對手(圖1),但民主黨內對這兩個全村的希望都不樂觀。因為從民主黨選民的傳統行為來看,他們的投票意願比共和黨選民要低,因此其候選人的表現往往低於民調預期,而且參議員選舉會比總統更低。在喬治亞,大選中拜登僅僅贏了12000票,而兩個參議員的表現比拜登差很多,如果這場補選在大選日發生,那麼按預期計算,他們會分別差10萬票左右。也就是說,很多共和黨選民只是因為反對川普才投了拜登,但議員票還是投給了本黨。這個就是所謂深紅州的底蘊。
因此雖然事前有很多跡象表明民主黨會贏,包括提前投票數破紀錄,黑人投票率提高,兩個候選人籌款遙遙領先共和黨對手等等。但藍方都懷抱一個「贏了血賺,輸了正常」的心態。特別是1月5日又是個大晴天,並非風雨大作,正適合更喜愛當天現場投票的共和黨選民。
但投完票跡象就不對了,因為去投票的人明顯比預期少,與提前投票的熱火朝天形成鮮明對比。開票情況顯示,在紅郡,相比大選,共和黨輸了1-2個點,在藍郡,相比大選,共和黨輸了4-5個點。儘管現在票還沒有開完,雙方也都焦灼,但剩下的票基本都在藍郡,預期奧索夫會贏1.1%,沃洛克會贏1.9%。
2008年作為深紅州的喬治亞急速藍移,但之後民主黨並沒有能夠看到成果,它長期作為偏紅的搖擺州存在。直到拜登在亞特蘭大的超級發揮以極其微弱的優勢拿下了桃子州(圖2)。考慮到民主黨在參議員選舉中的表現一般次於總統,所以這次大家都不看好,包括拜登也放話說會在沒有參議院的情況下推進議程。可以說民主黨內尚未為這場勝利做好準備。
民調可以供我們分析原因,其轉折點發生在12月底,準確說是12月27日。正好是新冠紓困法案出臺的前夕。
當時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民主黨要求給受困於新冠的永久居民每人發2000美元,共和黨要求不發錢,考慮到共和黨控制參議院議程,最終雙方妥協在600美元每人。並與政府支出方案打包通過。
結果川普否決了法案,並憤怒地批判600美元怎麼夠?要每人發2000美元。還有這個支出特別可笑,那個支出特別沒必要等等。其實他批評的很多支出都是白宮自己提的,但他天天打高爾夫從來不看不過問。民主黨自然大喜過望,立刻爬杆要求2000美元。炸藥包就扔到了共和黨手裡。儘管最終兩院否決川普的否決。但民主黨得到了一個在喬治亞的重磅宣傳議題:
——「看看,如果投我們的參議員,讓我們控制參議院,你這次就能拿到2000美元,而不是可憐的600了」。
這個宣傳被陷入新冠困境的選民接收,民調立刻劇烈翻轉了5-10個點(圖中由於是平均值所以波動速度慢,其實單個民調的振幅非常大),以至於我們看到民調都難以置信。儘管民調有時候只是大家口頭說說不代表投票選擇,但這樣大的波動總是有一部分能反映到投票上的。
另一個更加糟糕的事情就是川普在落選後長期鼓吹的投票舞弊陰謀論。而且他的施壓目標重點在喬治亞州因為這個州他輸得最少又是傳統深紅,從上到下都是共和黨掌權。此前和州務卿的通話摩擦就是在這個州發生的。這種謠言陰謀論對他自己穩固支持者基本盤,乃至募集捐款都是很有用的,但後果就是共和黨人真信了,於是不去投票了。共和黨候選議員們就倒了大黴。
致命一擊則是右翼在那裡組織1月6日的華盛頓DC大進軍。因為當天要宣布大選結果。但喬治亞的補選投票是在1月5日啊,川普的鐵粉去首都了,沒法現場投票。雖然可能不多,但這種時候,少一票就是一票。
而民主黨在選前的動員做得極其紮實,早期投票率相比大選時逆行上升就是明顯的信號。此消彼長,這次原本挺有把握的選舉就成了共和黨的滑鐵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