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接班費納德三巨頭,前世界第一:我認為是蒂姆

2020-12-14 懂球帝官方

英國媒體《地鐵報》報導,前男子網球世界第一史蒂芬-埃德伯格認為,蒂姆是最接近費德勒、納達爾和德約科維奇的選手。

目前,蒂姆和梅德韋傑夫是男子網壇26歲以下球員裡水平最高的,而31歲以下的球員裡,還沒有誰獲得過大滿貫冠軍。自2016年來,除了瓦林卡奪得一次冠軍外,三巨頭包攬了其餘全部大滿貫冠軍。

而蒂姆三次打進大滿貫決賽,是所有非三巨頭成員裡,次數最多的球員,他兩次在法網輸給納達爾,一次澳網不敵德約科維奇。

埃德伯格是前世界第一,他六次獲得大滿貫單打冠軍,也曾與費德勒共事兩年。他認為,蒂姆是最具有領先優勢的挑戰者,而且看好他結束三巨頭的統治。

埃德伯格表示:「他在今年早些時候就表現出了爭奪澳網冠軍的實力,這對於他來說是個絕好的機會。如果納達爾有一天不參加法網,蒂姆就可以獲得冠軍,這一天對於他來說很接近了。」

「當然,茲維列夫也表現出了很大的潛力,不過他有點迷失了方向。不用太長時間,他就能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西西帕斯向大家展示了一些能力,他肯定也在向大滿貫冠軍目標邁進。」

相關焦點

  • 同樣27歲,被視為費納德接班人的蒂姆和老大哥們相比如何?
    那麼同樣是27歲,被視為新生代領軍人物的蒂姆,與費納德三巨頭同時期成就相比又如何呢?我們將從大滿貫、大師賽、世界排名等方面進行對比。0冠3亞當蒂姆還在為個人乃至整個九零後爭取第一座大滿貫冠軍獎盃時,費納德三人在同樣年紀早已成為該賽場上絕對的霸主。
  • 蒂姆攜手梅總送納德回家,年終總決賽成為費納德失守的第一塊陣地
    這場比賽質量之高,從非常接近的比分就可看出來,經過2小時55分鐘的大戰,蒂姆寶寶取得了勝利,進入決賽,也從側面說明了他在對陣盧布列夫的比賽中「狀態不好」的策略還挺成功的。面對素來有大心臟之稱的德約科維奇,搶七中0:4落後時,居然能連追六分最終翻盤逆襲,從這場高質量的搶七之中就可看出蒂姆寶寶的成長。
  • 網球:「費納德」最易輸給誰?想奪大賽冠軍,必過三人至少一關
    但這不代表不可能,蒂姆自己的記錄就能給他帶來前進的動力,那麼還有誰與「三巨頭」的交手紀錄能和蒂姆一般精彩?不過即便在當下被「三巨頭」統治的時代,他的表現仍然是異常閃亮的,特別是與現世界第一交手的戰績。巔峰狀態世界排名最高到過第四,也曾在溫網殺入決賽,尤其是多次力克費德勒,是讓「三巨頭」不得不打得無比認真的對手。
  • 美網決賽「菜雞互啄」:沒有費納德,90后冠軍沒有含金量?
    「費納德」三巨頭因為各自原因集體「缺席」決賽,讓舞臺終於屬於了90後,但是即便最終是由27歲的蒂姆捧起了冠軍獎盃,外界的質疑仍然難以平息。後輩們究竟有沒有能力戰勝老天王?網壇的時代究竟有沒有翻篇?這些疑問,在這樣一屆殘缺的美網上無法得到答案。
  • 費納德三巨頭遙遙領先,蒂姆入圍成第8人!
    在一場缺少了費納德的美網決賽當中,蒂姆最終經過五盤苦戰力壓茲維列夫,成為了90後奪得大滿貫冠軍的第一人。隨著蒂姆拿下今年的美網冠軍,現役男單大滿貫冠軍俱樂部,時隔6年再次迎來了新人選的入圍,蒂姆成為了現役第8位奪得大滿貫男單冠軍的球員。
  • 世界第三蒂姆的苦主是費納德嗎?答案另有其人!
    儘管如此,蒂姆在90後球員當中是響噹噹的頂級高手,不僅在紅土場出類拔萃,在硬地上也有超強的實力。職業生涯至今,他已經兩次打進法網決賽,一次打進澳網決賽,是所有90後球員當中打進大滿貫決賽次數最多的人。雖然這三次決賽都鎩羽而歸,但是蒂姆的超強戰鬥力還是有目共睹的,即使是對陣費納德三巨頭也絲毫不落下風。
  • 蒂姆寶寶不是第四巨頭,但他會成為新的巨頭!
    蒂姆寶寶現在只有一個美網冠軍,還是在三巨頭缺席的情況下獲得的。另外瓦林卡都有三個大滿貫冠軍,比蒂姆多兩個,瓦林卡都不是第四巨頭,何況是蒂姆寶寶呢?蒂姆寶寶有兩次法網亞軍,一次澳網亞軍,一個2019年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冠軍以及一個2020美網冠軍。梅德維德夫有一個2019年辛辛那提大師賽冠軍、2019年美網亞軍、2019年上海大師賽冠軍、2020年巴黎大師賽冠軍以及含金量十足(連過世界前三奪冠)的2020年年終總決賽的冠軍。
  • 喜進前三,蒂姆的發展模板應該是誰?
    就在本周,在新一期的男單世界排名中,蒂姆超越費德勒,歷史上首次進入前三甲。而這份名單的公布,也讓眾多球迷都挖掘起歷史來:自德約科維奇在2007賽季,首次進入世界前三以來(前兩位自然是雷打不動的費德勒、納達爾),蒂姆是第十位躋身世界前三的球員,其他九位球員分別是誰?
  • 蒂姆美網首取大滿貫 打破三巨頭壟斷
    憑藉這場勝利,27歲的蒂姆也由此成為公開賽時代以來第一位在美網男單決賽中前兩盤輸球、最終逆轉的球員。這也是美網引入「搶七」50周年以來,男單決賽首次需要以第五盤「搶七」來定勝負。蒂姆奪冠也打破了近年來「三巨頭」費德勒、納達爾和焦科維奇對四大滿貫賽男單冠軍的壟斷,成為現役男子網壇最年輕的大滿貫冠軍得主。   此次美網費德勒、納達爾因各種原因缺席,而男單世界第一德約科維奇則在比賽中因誤擊裁判被取消參賽資格,這也是美網16年來,第一次出現費納德「三巨頭」全都沒有出現在大滿貫四強的場景。
  • 費納德大滿貫已連續包攬13個!
    下周他的排名將重返世界第一,這也就意味著費納德大滿貫已連續包攬13個!蒂姆無緣為90後帶來第一座大滿貫男單冠軍,不得不說90後男子選手太慘了,至今沒有拿下一座大滿貫!本場比賽看的很多德約科維奇的球迷提心弔膽,從第二盤末尾,狀態直線下降,第三盤怎麼打怎麼沒有,真的為德約超級擔憂,著實捏了一把汗,但是一直相信他能挺過來,能逆轉,果不其然最後德約科維奇憑藉著更加強大的心態和經驗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雖然蒂姆輸掉了比賽,但是其實蒂姆已經表現得相當好了。90到94這一批除了蒂姆沒人能在GS決賽和德約打成這樣。
  • 視角|打破三巨頭排名格局 世界第三遠不是蒂姆的終點
    3月2日這一天標誌著蒂姆打破三巨頭對於TOP3的排名統治,正式來到世界第三的位置。奧地利人在過去的幾個月以來的重大賽事一直保持著十分優異的表現,然而對於蒂姆來說,世界第三遠遠不是他的終點。自從2009年5月之後,僅有9位選手(除三巨頭外)躋身世界前三,其中有六位球員都至少贏下過一座大滿貫冠軍,或者奪得過一次ATP年終總決賽冠軍。2009年5月之後進入世界前三的球員有:穆雷、費雷爾、瓦林卡、拉奧尼奇、小茲維列夫、迪米特洛夫、西裡奇、德爾波特羅和蒂姆。
  • 蒂姆:擊敗誰不重要 奪冠就是王道
    賽後蒂姆表示,網壇「三巨頭」即使不在,也不會影響冠軍成色,奪冠就是王道。在前一個比賽日當中,男單世界第一、塞爾維亞球員焦科維奇在比賽中因丟掉發球局情緒不佳,將口袋裡剩餘的一個網球隨意擊向自己身後,結果卻不偏不倚打中一位司線的脖子,最終組委會取消了焦科維奇的比賽資格。在費德勒、納達爾因各種原因沒能參加美網之後,焦科維奇原本是奪冠最大熱門,但卻因小失大離開美網。
  • 費納德三巨頭奪大滿貫具體分布:納達爾法網封神 費天王更均衡
    納達爾也追平費德勒,各以20座大滿貫冠軍並列歷史第一,德約科維奇17座冠軍排名歷史第三。從下圖可以看到費納德奪得大滿貫冠軍具體分布情況:費德勒在澳網奪得6冠、溫網豪取8冠、美網奪得5冠,其中溫網和美網的奪冠次數是三巨頭中最多的;德約科維奇則在澳網中收割8冠,澳網冠軍數位居三巨頭第一,小德在溫網和美網也分別奪得了5冠和3冠;相比費天王和小德
  • 費納德統治地位會不會瓦解?90後期待衝擊首冠
    費納德統治地位會不會瓦解?對於老將來說,雖然有了長時間的備戰和休戰,可是一年後狀態會怎麼樣,誰能說得清楚呢?而且年齡又增加了一歲,體能、速度等各方面肯定沒有辦法和年輕人相提並論,所以老球員要做好睏難的準備。
  • 「費納德」難奪大滿貫,誰將成接班人?
    2020年ATP年終總決賽在英國倫敦落幕,最終八位球員經過一番昏天暗地般捉對廝殺之後,賽前不被看好的黑馬俄羅斯人梅德韋傑夫,在決賽中逆轉美網冠軍蒂姆成功奪冠。梅德韋傑夫接連戰勝世界第一德約科維奇、世界第二納達爾以及世界第三蒂姆,這個總決賽冠軍的含金量十足。
  • 對三巨頭近10次交手取得7勝,關於蒂姆你應該知道這5件事
    今年澳網決賽挑戰德約,蒂姆在前3盤取得了2-1領先,可惜最後時刻功虧一簣,沒能打破三巨頭連奪13個大滿貫的超級壟斷。從2018年開始,蒂姆已經連續3年打進大滿貫決賽,雖還未最終破繭成蝶,但在此期間已經多次壞了三巨頭好事。
  • 「費納德」偉岸身影仍在,但網球年輕一代正趕上他們的腳步
    接連擊敗世界前三,梅德維德夫創造紀錄雖然在ATP的對陣紀錄當中,加上這一次的ATP年終總決賽對決,梅德維德夫和蒂姆只有過2018年至今的5場比賽的交手紀錄,但兩人之間的淵源其實要早上許多。早在梅德維德夫只有14歲的時候,兩人就已經相識。
  • 蒂姆VS加斯頓前瞻:蒂姆迎接00後挑戰!不輕敵衝擊8強
    蒂姆作為90後的代表,終於在美網迎來了破冰之旅,幫助90後拿到了第一座大滿貫獎盃,但是誰都知道,紅土比賽才是蒂姆最喜歡的一項賽事,在法網他已經連續四年殺入四強,其中18年和19年更是連續闖進決賽,只是很可惜沒能撼動納達爾的地位
  • 三巨頭後誰是未來世界第一?納達爾叔叔直言是這三人!
    即便是剛剛為男子九零後捧起首座大滿貫冠軍獎盃的蒂姆,在2021年也即將年滿28周歲,這個年紀實在說不上年輕。那麼在三巨頭最終淡出網壇之後,誰最有希望接過交接棒、成為新任世界第一呢?納達爾的叔叔託尼回答了自己的三個人選。
  • 費納德大滿貫統治何時破?莫非真要等到他們退役之後
    費納德大滿貫統治何時破?莫非真要等到他們退役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