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4 0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歲末年初,一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教學的影響,成為了全國高校都面臨的重大挑戰。基於此,大連理工大學於1月30日(大年初六)緊急召開了雲端本科教學工作會議,提前謀劃在線教學工作,至今已逾百日。回首過去的一百天,大工師生攜手相聚雲端,一起維護了「學在大工」的美譽,共同實現了在線教學從「新鮮感」向「新常態」的轉變。
雲端會議統籌謀劃 層層推進胸有成竹
從春節期間開始,每周至少一次的雲端本科教學工作會議成為常態,通過雲端會議的統籌謀劃、部署落實,學校迅速制定了《大連理工大學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方案》《大連理工大學在線教學質量標準》等文件,依託已建的大工-超星金課建設平臺、大工-愛課程SPOC平臺、大工-學堂雲平臺、大工慕課平臺4個主要線上教學平臺,緊急聯繫相關平臺密集組織了4期專場培訓,通過任課教師的積極緊張學習,短期內快速掌握了在線教學技術,加班加點完成線上優質教學資源建設。
在層層部署推進下,不到一個月,在線教學平臺上傳資源數量達到498364個,圖片383787張,文本類資源73504個,音頻36738個,視頻資源34335個,用於過程考核的題庫數量達到128378個。2月24日,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天,全校嚴陣以待,線上課堂如期開始。共有2954門次課程開展在線教學,佔本學期課程的86%,參與授課教師1566人,參加在線學習的學生達到18.5萬人次。開學後,每周的雲端會議都會對當前階段在線教學情況進行分析研判,科學推進,並全力解決每周出現的問題和師生反映突出困難,保障了在線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雲端教學各顯神通 教研引領教法創新
整個寒假期間,廣大教師放棄休息,加班加點,全力以赴投入到新學期開課的技術培訓、線上備課、資源製作等各項準備工作中,為在線教學的如期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在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們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深入開展以啟迪思維、探究問題、雙向互動為主要特徵的目標導向教學模式,以分散教學、分段學習、任務驅動、項目引導、創新設計等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們的求知興趣,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有效保障了線上教學效果。如軟體學院馬瑞新副教授自主開發了系統分析與設計能力綜合平臺,為學生規劃了一條「過五關、斬六將」的能力進階路線,為低起點減負,為高落點增負,幫助學生達成個性化的學習目標。電信學部《電路理論》課程團隊精心設計了在線教學課前、課中、課後「三步曲」,綜合運用雨課堂、QQ群等教學工具,教師全程把控課程進度,師生互動效果好於線下課堂,保證了線上教學質量不打折扣。
雲端質保各負其責 織密扎牢教學質量保障網
百餘日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形成改變了教、改變了學、改變了管的「學習革命」,同時也推動了人才培養的「質量革命」。學校教務處各科室、校院兩級在線教學專家指導組、學生調研員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全力織密扎牢教學質量保障網,成為保障雲端課堂教學無聲的幕後人,為線上教學保駕護航。
疫情來臨不久,教務處各科室組建了一支「在線教學青年突擊隊」,先期對本學期開設的課程進行全面梳理統計,提前熟悉各教學平臺的使用方法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腦中有譜,心中有數,肩上有責,手上有招。隨著在線教學工作的持續推進,「突擊隊」一方面負責校內教學平臺的運行和維護,另一方面通過微信群、電話等方式為廣大師生提供全天候的答疑服務,高峰時每天接打電話數量超過200個,經常在深夜裡持續為師生解答問題。
學校還組建了校院兩級在線教學專家指導組,專家們提前加入課程群,做到對所有開課課程全覆蓋,對在線教學質量進行全面把控。專家組中退休返聘教師普遍年齡較大,但他們積極研究學習不同平臺使用,走進一個個線上課堂,全程參與並指導在線教學活動。
雲端思政同向同行 抗疫精神進課堂
學校始終把特殊時期的「課程思政」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在疫情防控的關鍵節點,書記、校長通過「家書」的方式,給學生上了一堂疫情防控「歷史課」「科學課」「文化課」「人生課」,教育學生匯聚「眾志成城」精神,堅定「知識報國」志向,培養「自強不息」品格,牢記「切莫蹉跎」囑託,得到學生、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強烈共鳴。
教師們在線上講授課程時,既為學生們上好在線教學的「小班課」,更是結合非常時期的非常舉措,在潛移默化中將「課程思政」融入其中,為學生們上好生命教育、科學教育、愛國奉獻、執著堅守、責任擔當的「大班課」。如化工學院姜文鳳教授負責的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有機化學》結合抗疫逆行者的感人事跡,在學生中開展疫苗和藥物研發的課堂討論,談科學強國、知識報國。機械學院《機械設計》課程教學中,師生共同分享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涉及到的專業知識,感受與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中國力量。
學校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相關主講教師全力以赴保障23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為全國提供全程在線教學服務,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物理化學》以及《工業催化作用基礎》教學團隊還為疫情嚴重地區的高校湖北理工學院、武漢科技大學無償提供全套教學資源和服務。學校推薦的15門課程作為首批上線課程登陸了「愛課程」和「學堂在線」兩大在線教學國際平臺,服務世界學習者。
雲端大愛彩虹雨 困難學生掛心頭
雖未身處校園,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都牽動著老師們的心。學校在開學前就啟動了覆蓋全體學生的在線學習條件調研摸底工作,就使用設備、網絡環境、流量費用等方面進行調研,精準施策,制定了在線教學流量補助方案,為家裡沒有安裝寬帶、手機沒有辦理足夠數據流量業務的學生每人每月補助30G手機流量。現已完成共計210000G手機流量補助,正在根據延遲開學的實際情況制定後期流量補助工作。學校的暖心之舉,讓同學們真切感受到來自母校的關愛。同時隨著在線教學的常態化,學校將積極部署下一步在線教學保障方案,使線上教學行之長效、行之有效。
新聞來源:大工新聞網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