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在大工 譽滿雲端——大連理工大學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百日紀實

2021-01-11 澎湃新聞
學在大工 譽滿雲端——大連理工大學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百日紀實

2020-05-24 0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歲末年初,一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教學的影響,成為了全國高校都面臨的重大挑戰。基於此,大連理工大學於1月30日(大年初六)緊急召開了雲端本科教學工作會議,提前謀劃在線教學工作,至今已逾百日。回首過去的一百天,大工師生攜手相聚雲端,一起維護了「學在大工」的美譽,共同實現了在線教學從「新鮮感」向「新常態」的轉變。

雲端會議統籌謀劃 層層推進胸有成竹

從春節期間開始,每周至少一次的雲端本科教學工作會議成為常態,通過雲端會議的統籌謀劃、部署落實,學校迅速制定了《大連理工大學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方案》《大連理工大學在線教學質量標準》等文件,依託已建的大工-超星金課建設平臺、大工-愛課程SPOC平臺、大工-學堂雲平臺、大工慕課平臺4個主要線上教學平臺,緊急聯繫相關平臺密集組織了4期專場培訓,通過任課教師的積極緊張學習,短期內快速掌握了在線教學技術,加班加點完成線上優質教學資源建設。

在層層部署推進下,不到一個月,在線教學平臺上傳資源數量達到498364個,圖片383787張,文本類資源73504個,音頻36738個,視頻資源34335個,用於過程考核的題庫數量達到128378個。2月24日,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天,全校嚴陣以待,線上課堂如期開始。共有2954門次課程開展在線教學,佔本學期課程的86%,參與授課教師1566人,參加在線學習的學生達到18.5萬人次。開學後,每周的雲端會議都會對當前階段在線教學情況進行分析研判,科學推進,並全力解決每周出現的問題和師生反映突出困難,保障了在線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雲端教學各顯神通 教研引領教法創新

整個寒假期間,廣大教師放棄休息,加班加點,全力以赴投入到新學期開課的技術培訓、線上備課、資源製作等各項準備工作中,為在線教學的如期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在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們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深入開展以啟迪思維、探究問題、雙向互動為主要特徵的目標導向教學模式,以分散教學、分段學習、任務驅動、項目引導、創新設計等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們的求知興趣,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有效保障了線上教學效果。如軟體學院馬瑞新副教授自主開發了系統分析與設計能力綜合平臺,為學生規劃了一條「過五關、斬六將」的能力進階路線,為低起點減負,為高落點增負,幫助學生達成個性化的學習目標。電信學部《電路理論》課程團隊精心設計了在線教學課前、課中、課後「三步曲」,綜合運用雨課堂、QQ群等教學工具,教師全程把控課程進度,師生互動效果好於線下課堂,保證了線上教學質量不打折扣。

雲端質保各負其責 織密扎牢教學質量保障網

百餘日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形成改變了教、改變了學、改變了管的「學習革命」,同時也推動了人才培養的「質量革命」。學校教務處各科室、校院兩級在線教學專家指導組、學生調研員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全力織密扎牢教學質量保障網,成為保障雲端課堂教學無聲的幕後人,為線上教學保駕護航。

疫情來臨不久,教務處各科室組建了一支「在線教學青年突擊隊」,先期對本學期開設的課程進行全面梳理統計,提前熟悉各教學平臺的使用方法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腦中有譜,心中有數,肩上有責,手上有招。隨著在線教學工作的持續推進,「突擊隊」一方面負責校內教學平臺的運行和維護,另一方面通過微信群、電話等方式為廣大師生提供全天候的答疑服務,高峰時每天接打電話數量超過200個,經常在深夜裡持續為師生解答問題。

學校還組建了校院兩級在線教學專家指導組,專家們提前加入課程群,做到對所有開課課程全覆蓋,對在線教學質量進行全面把控。專家組中退休返聘教師普遍年齡較大,但他們積極研究學習不同平臺使用,走進一個個線上課堂,全程參與並指導在線教學活動。

雲端思政同向同行 抗疫精神進課堂

學校始終把特殊時期的「課程思政」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在疫情防控的關鍵節點,書記、校長通過「家書」的方式,給學生上了一堂疫情防控「歷史課」「科學課」「文化課」「人生課」,教育學生匯聚「眾志成城」精神,堅定「知識報國」志向,培養「自強不息」品格,牢記「切莫蹉跎」囑託,得到學生、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強烈共鳴。

教師們在線上講授課程時,既為學生們上好在線教學的「小班課」,更是結合非常時期的非常舉措,在潛移默化中將「課程思政」融入其中,為學生們上好生命教育、科學教育、愛國奉獻、執著堅守、責任擔當的「大班課」。如化工學院姜文鳳教授負責的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有機化學》結合抗疫逆行者的感人事跡,在學生中開展疫苗和藥物研發的課堂討論,談科學強國、知識報國。機械學院《機械設計》課程教學中,師生共同分享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涉及到的專業知識,感受與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中國力量。

學校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相關主講教師全力以赴保障23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為全國提供全程在線教學服務,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物理化學》以及《工業催化作用基礎》教學團隊還為疫情嚴重地區的高校湖北理工學院、武漢科技大學無償提供全套教學資源和服務。學校推薦的15門課程作為首批上線課程登陸了「愛課程」和「學堂在線」兩大在線教學國際平臺,服務世界學習者。

雲端大愛彩虹雨 困難學生掛心頭

雖未身處校園,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都牽動著老師們的心。學校在開學前就啟動了覆蓋全體學生的在線學習條件調研摸底工作,就使用設備、網絡環境、流量費用等方面進行調研,精準施策,制定了在線教學流量補助方案,為家裡沒有安裝寬帶、手機沒有辦理足夠數據流量業務的學生每人每月補助30G手機流量。現已完成共計210000G手機流量補助,正在根據延遲開學的實際情況制定後期流量補助工作。學校的暖心之舉,讓同學們真切感受到來自母校的關愛。同時隨著在線教學的常態化,學校將積極部署下一步在線教學保障方案,使線上教學行之長效、行之有效。

新聞來源:大工新聞網

作者:黃琦 吳迪、

編輯:王天姝

校對:徐一丹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今天,大工開課啦!
    2月24日是學校原定開學日,受疫情影響,師生不能如期返校。但是早上8點,學校如期開課啦。近2000門次課程的教學資源全部上線,為全體本科生送上一份特殊時期的定製作品。開課首日,教師們全情投入,同學們積極參與,師生互動順暢,共同克服網絡擁堵等困難,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平臺和手段,以分散教學、分段學習、任務驅動、項目引導、創新設計等創新教學形式,實現了「停課不停學,在線也高效」的教學目標。
  • 大工軟體學院實踐類課程的線上授課模式改革紀實
    大工軟體學院實踐類課程的線上授課模式改革紀實 2020-10-09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連理工大學的專業到底怎麼樣?
    目前,大工通過全國工程教育認證(評估)的專業總數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學校致力於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緊密結合國家新工科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需求,依託一流大學的優勢學科群,建設一流本科特色專業群。而且大連理工大學還是全國設置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和新工科改革項目最多的高校之一。
  • 大連理工大學:引導青年學子堅定理想信念,讓青春與信仰的旗幟共同...
    立德樹人 築牢育人主渠道大連理工大學從建校之初就十分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育人主渠道,從在全國率先成立德育教研室到入選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從在全國率先採用「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教學模式,到不斷轉型升級為「中班授課—小班研討—作品展演」的大工思政課教學新模式,再到創建全國第一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情景教室
  • 大連理工大學2021年春季網絡高等學歷教育招生簡章
    面向未來,學校將傳承大工紅色基因,發揚大工精神,以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踐行「四個服務」歷史使命,深化綜合改革,強化內涵特色,努力推動學校發展實現新的歷史跨越。大連理工大學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秉承「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為基本特質的大工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以「規範管理、提高質量、突出特色、創建品牌」為指導思想,傳承大連理工大學優秀的教育傳統與文化,依託校內外優秀的教育資源,藉助於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國家終身教育體系中為社會提供了多層次、高質量的教育服務,已形成具有大連理工大學特色的學歷
  • 大連理工大學舉行機械工程學院新大樓竣工儀式!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在西部校區舉行了機械工程學院新大樓竣工儀式。大連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王寒松,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立鼎,大連市委原常委、統戰部原部長、大連理工大學76級機械系校友董長海,大連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大連理工大學78級校友張世坤以及學校領導姜德學、李成恩、賈振元、朱泓、畢明樹、姚山,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炳君,副總會計師馮寶軍出席儀式。
  • 大連理工大學王飛龍教師團隊獲得第五屆西浦全國大學教學創新大賽...
    經過一年的資格審查、大眾評審、實地調研和專家函評等階段,最後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18所高校20組教師(團隊)進入決賽,共評選出年度教學創新一等獎4個,年度教學創新二等獎7個,年度教學創新三等獎9個。
  • 大連理工大學2021年MBA/MEM旺年會圓滿落幕
    大連理工大學2021年MBA/MEM旺年會圓滿落幕12月5日17:30,大連理工大學2021年MBA/MEM旺年會在學生活動中心劇場如期舉行。今年的旺年會主題為「同心築夢·揚帆起航」,由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主辦,MBA/EMBA教育中心、MBA聯合會承辦。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朱方偉教授,副院長宋金波教授,副書記兼副院長楊木老師,特聘教授張世坤教授,奧遠集團董事長、大工創業導師胡劍鋒董事長以及學院教師和校友代表,與300多名同學共同歡聚旺年會。
  • 大連理工大學實力到底如何?用12個權威榜單說話!
    作為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大連理工大學近年來在綜合競爭力、人才培養質量和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不斷提升。今天,就讓我們通過一組權威榜單,直觀感受大工的"硬核"實力吧!
  • 遼寧省理工大學排名,東大在大工之上,網友:不服氣
    2.大連理工大學(211、985)大連理工大學簡稱大工,是教育部直屬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作為「四大工學院」之一,大工的實力是看得見的,在學科評估中,大連理工大學的A類學科共計7個,並沒有A+學科,其傳統優勢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機械工程均為A學科。此次排名遼寧省第二估計也是不太服氣的。
  • 大工這項技術發布!突破冷鏈疫情傳播難題!
    大工這項技術發布!突破冷鏈疫情傳播難題!    12月23日上午,大連市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高效綠色消殺產品視頻推介會正式召開,大連理工大學、中消天盾等離子科技(大連)有限公司在會上共同發布了:國內首個可以進行低溫冷鏈新冠活體病毒消殺的檢測技術和設備。
  • 共赴山海,我的青春在大工
    建工學部田世豪我是學港海的自然要留在有海的天地中田世豪,男,籍貫河南,預備黨員,2017級本科生,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專業第一名的他選擇了留在大工繼續讀研。曾任大連理工大學記者團採編部常務副部長,建設工程學部自強社事務部部長,建水1901班班導生,建土2010班班導生,現任土水1705團支部組織委員,建設工程學部2017級一級隊宣傳委員。想留在大工的理由有很多,有可以用文字書寫出來的,這一部分就是講道理、從理性出發的「理由」;也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這一部分就得叫做緣由了。
  • 大連理工大學統一戰線建言獻策經驗交流會召開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各民主黨派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提高黨外人士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能力和水平,10月17日大連理工大學黨委統戰部在旅順民建會員之家召開大連理工大學統一戰線建言獻策經驗交流會。學校各民主黨派基層組織代表參會。會議由學校黨委統戰部副部長陶傑主持。
  • 大連理工大學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怎麼樣
    根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統計的全國第四輪機械工程學科評估數據來看,目前我國共有132所開設機械工程學科的高校,比較好的學校有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 強基計劃解讀|團結、進取、求實、創新——大連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簡稱大工,又是一所在南方熱度相對不高的985院校。創立於1949年4月15日(與新中國成立同年!),學校位於遼寧省大連市和遼寧省盤錦市。學校為中共中央管理的副部級重點大學,直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亦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
  • 【畢業季】大連理工大學建工學部在「篤志」「深情」「暖心」 中做...
    【畢業季】大連理工大學建工學部在「篤志」「深情」「暖心」 中做好畢業生教育工作 2020-06-24 0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連理工大學校友當選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
    日前,挪威技術科學院(Norges Tekniske Vitenskapsakademi)發布了2020年新增院士名單,大連理工大學2002屆校友付世曉當選。付世曉,1976年出生,1999年於大連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畢業,2002年獲大連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師從趙德有教授,進行船體振動與聲輻射特性的研究。現為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挪威科技大學兼職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
  • 大連理工大學軟體學院黨委發揮組織優勢,突出黨建引領,凝聚抗疫...
    大連理工大學軟體學院黨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嚴格執行學校黨委決策部署,積極履行政治責任、不斷強化政治功能,做到科學研判、關口前移、精準施策、聯防聯動,團結帶領全院師生譜寫了一曲共克時艱的戰鬥樂章,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復學第一線。
  • 雲端課堂:賦能實現1+1>2的精彩實踐——資土學院在線教學工作紀實
    從「教室見」到「線上見」,疫情將教與學的主體隔在了屏幕的兩端,對於教師來說,除了要克服面對鏡頭時的緊張和陌生,還要經受教學設計的考驗。傳播信息的媒介變了,教學內容的設計、環節的設置、教學方式的轉變都迫使教師自我改革,將自己在講臺上爛熟於心的教學內容徹底推翻、重新整理,調整成適合線上教學的模式,克服各種困難以保障「徒弟們」能夠從顯示器那方寸之間、隔著千山萬水將自己手裡的這門「手藝」拿走。這一刻,師與生,雲端相約,見屏如面。
  • 【我愛你,大工】用「100」細數我們在大工走過的時光...
    你說100這個數字很大可是100個字寫不盡我們與大工的故事100步走不完長長的西山一條街如果用100天為單位計算我們與大工共度的時光每個人大約有14.6個100天看似很長的四年為了這短暫的時光我願用100步去丈量大工的每一個角落西綜到綜一2082步一個是初來時常常迷路的迷宮綜一一個是沒有二樓的斷層綜二它們如雙子星般佇立在校區的東西兩側默默支持著我們的求知若渴20.82個100步走過的是在大工曾經奮鬥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