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網易NBA駐美記者張強
1998年全明星賽,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球館。持球的科比來到3分線外,喬丹跑上前防守,西部的大前鋒卡爾-馬龍過來幫忙,準備給他做一個掩護。科比冷冷地衝著馬龍說,「收起你那該死的擋拆,我要和喬丹單挑。」
「郵差」很生氣,他對當時的西部全明星主教練喬治-卡爾說,「這個毛頭小子讓我走開,那我沒有必要再打這場比賽了。」
喬丹很歡喜,儘管他這場比賽飽受流感困擾,但還是砍下全場最高的23分,當選MVP。「科比這場比賽一上來就不斷找我單挑,我不想被他打敗。如果我看到某人感冒或者不舒服,我也會不斷對他發起攻擊。科比就是這麼做的。」喬丹說道。
「他總想跟我單挑,我要給他點顏色看看,這個小混蛋。」今天播放的紀錄片《最後之舞》第5集,喬丹當時在更衣室裡笑言。
……
22年後,洛杉磯,斯臺普斯中心,科比追思會。喬丹淚流滿面,「科比去世了,我身體的一部分也死去了。」
科比,喬丹的影子。
如影隨形。
我問科比:提起NBA的「總統山」(Mount Rushmore),你的選擇是什麼?
科比答:我會選那些激勵我最多的球員,也是我花精力研究最多的球員。像麥可-喬丹、魔術師詹森、拉裡-伯德和奧拉朱旺。
續問:那你自己呢?
科比再答:我不會把自己放在那裡面,因為我是向他們學習的,如果把自己排在裡面,是對這些前輩的不尊重。我從麥可-喬丹那裡學到很多東西,從魔術師詹森那裡學到很多,我怎麼可能說自己比他們好呢?因為我學得他們,沒有他們,沒有我今天。
2015年夏天,科比連續第10年造訪中國,第12次踏上這片東方的土地。在上海的黃浦江畔,科比面對網易體育的鏡頭,說了上述的一番話。
喬丹是他一直的偶像。他酷愛喬丹想要把對手開膛破肚、殺機濃厚的單挑風格,儘管他後來對單挑的認識一直在變化。
在上海的專訪中,網易體育詢問說,「很多專家認為從進攻上來說,一對一單打不是非常有效,」科比點頭,「我很擅長單挑,但總體上,我是同意這種說法的。你看我們奪冠時的三角進攻風格,我們根本不是整場都在用單打戰術,我們只是有時候在打這套戰術,在不斷轉移球,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之後,才會落位於單打戰術。」
但那些年,科比在中國,這片海外球迷的麥加之地,留下了許多作為球員和孩子們最後單挑的寶貴場景。
他每次來中國參加活動,都能完全放下身段,和這裡的年輕人一對一單挑,認真程度不亞於打NBA,樂此不疲。2006年,初步走出官司陰影的科比第一次代表某贊助商來華訪問,和18歲的中國少年郝屹立相見,在傳授了一些球場技巧之外就進入單挑環節。
前一個賽季剛剛單場砍下81分的科比沒有一點客套的作秀,進攻時輕易晃過這個中國孩子。這以後,他無論去臺北打那裡的職業球員,還是來內地和球迷「鬥牛」,都是不留情面。除了2008年因為備戰奧運和2013年的傷病,他每次來中國都願意下場一對一打球。
2014年夏天,科比在教授孩子們打球的時候突然決定和小球員單打,科比輸給了一個叫李觀洋的高個男生。不服氣的科比再次邀其打全場單挑,進而血脈僨張,全情投入,擊敗對手。儘管科比前一個賽季只打了6場球,一直處在傷病後的恢復期,但嗜血單打,成為一對一之王,一直是他骨子裡流淌的血液,汩汩不息。
科比說,之所以親自和孩子們一對一單挑,是因為很有用,「這是很好的方式,非常有用,有時候是最好的教授方式。讓你有特別的經歷,讓你感受到身體對抗、速度和快速。有時候,它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當地時間2015年12月12日晚,火箭主場大勝湖人,休斯敦球迷集體站立,歡呼,鼓掌,聲嘶力竭地喊著科比的名字,目送他們的英雄走進通道。
過道兩旁的球迷爭先恐後地伸出手,他們的眼神裡充滿著無盡的熱望和擁戴,科比一個箭步跑上去,跳到走在前面的麥蒂身上,兩個人又拍又打,好不親熱……
一天前,我開車到聖安東尼奧,見證科比開啟他在德克薩斯州的告別之旅。湖人和馬刺的比賽晚上八點半開始,科比在下午五點四十五分就到了場地開始熱身。
在場角附近投籃的時候,科比和我的距離也就一米左右,他轉過身來,看看附近有沒有人在那裡幹擾他的投籃。我對他說,「Hi,科比,很高興在這裡見到你。」
科比禮貌地點點頭,「Hi,你好。」我繼續說,「科比,還記得嗎?我夏天做了你一次專訪。」科比繼續點頭,「是的,我記得。在上海,對吧?」然後,轉過身去,躍起,繼續他的「後仰美如畫」。
科比保鏢裡克就坐在我的旁邊,我們聊了起來。談話中,裡克透露說這已經是他為科比工作的第12個賽季了,兩人合作得很愉快。還有中國行,「我跟著科比去了太多趟中國,他在那裡的人氣實在太高了,太瘋狂了。」
那個賽季,只要有湖人的比賽就是「科比時間」,黑曼巴專場。因為科比在2015年11月底說了,這是他的最後一個賽季。但凡湖人來了,當地球票都價格暴增,至少翻番。像湖人前一次客場打火箭,最上面的看臺平時一張球票就三四十塊,科比來了,天上位置的球票也要一百塊。通常,球場中央兩側的最下面看臺是黃金位置,價格在兩三百塊,科比來了,八九百。
記得當時現場報導湖人客場背靠背打馬刺和火箭,發覺媒體洶湧,比平時多了許多,客隊更衣室裡擠得是滿滿當當。尤其是在客隊更衣室非常狹小的聖安東尼奧,過多的媒體讓空間十分逼仄,球員想喝個水,拿個飲料,起來行動都甚為不便。
科比在媒體開放時間裡只是在更衣室亮相了一次,戴著紅色的耳機,出現不足十秒鐘,就走進另外的房間。這樣有限的時間,還是讓很多扛著攝像機的人如臨大敵,迅速將鏡頭對準了科比,聚焦他的一舉一動。
喬丹!喬丹!
「這真是太瘋狂了,就像是馬戲團。這一幕讓我想起了喬丹退役的時候,也是這樣瘋狂,之後再沒有人能夠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度,現在就是科比了。」NBA官方專欄作家弗蘭-比林伯利感慨說,他從1977年就採訪NBA,目睹了當年飛人退役的盛景。
2016年4月14日,科比生涯最後一戰,我賽前在斯臺普斯中心外面的人山人海中做視頻直播。當天下午1點多開車去的球館,夜裡一點多回到酒店,12個小時之內沒吃飯,視頻直播連著圖文直播,前面5個多時沒喝水沒上廁所,行動基本靠跑。雖然很累,但覺得很值。
「我的天哪!我跑NBA十餘年,算是身經百戰了,但這樣的場面簡直太恢弘太壯觀了。NBA總決賽與之相比,簡直就是小兒科,原諒我的無知,想到會很瘋狂,但絕對沒有想到會是如此鴻篇巨製史詩級。真的就像是信徒在麥加朝拜一樣,科比就是他們的神。」
我在那一天的朋友圈這樣寫道。
這是2053年8月23日,90歲的麥可-喬丹躺在病床上輸液。年月讓他的身體萎縮了,但那種競爭的鬥志卻沒有消散。75歲的科比敲了敲門,探頭進來。
科比:嘿,哥們,你怎麼樣啊?
喬丹:我中風了。
科比:該死。他們說了什麼原因嗎?
喬丹:我知道什麼原因,一個該死的6個月嬰兒。
科比:怎麼回事?
喬丹:耐克覺得喬丹品牌應該利用其嬰幼兒市場,他們一直告訴我在中國絕對能火,所以想讓我做一個「Air Footsie Wootsie」系列。
科比(笑了):你沒騙我吧?
喬丹:我當然沒騙你,一雙300美元。我當時正在拍照,一個嬰兒就哭了起來,因為沒人哄。
科比:我跟霍華德打球的時候就這感覺。
喬丹:別打斷我。這孩子一直在哭,還露出了兩顆牙,結果耐克代表就說,看哪,喬丹先生,這孩子的牙比你還多。我就說,等著瞧吧!
科比:你做了什麼?
喬丹:我長牙了。我逼著自己長出了該死的牙!
喬丹坐了起來,張開了自己的嘴巴,展示下頜。在他的下牙床上,有3顆象牙色的牙齒,其它位置都一顆沒有。
科比:嗯,看起來像是骨頭刺破了牙床一樣。
喬丹:這是牙齒!混蛋!牙齒!死孩子竟然覺得牙比我還多!氣死我了!現在我有了三顆牙,死孩子只有兩顆,三對二,我贏了!對了,你來這兒做什麼?
科比:我只想趁著還來得及,告訴你我有多麼感激你,麥克。你對我人生的影響實在太大了,你的舉止、態度、脾氣,甚至是你說話的聲音,我都那麼努力的模仿。我付出了代價,真的,我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我以為我在做自己,但其實好像變成了另一個版本的你。我總想著比你好,「24」大於「23」,我在跟腱撕裂後還復出的最大動力就是要再贏一個冠軍,在總得分上超過你。所以當我帶著5個冠軍戒指退役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生涯都是個失敗,甚至我的人生都終結了。但它並沒有終結,反而還得到了奇妙的結局。我終於找回了自我,不是差一點的麥可-喬丹,而是一個完整的科比-布萊恩特,一個擁有甜美家庭,一個有很多東西都值得驕傲的科比。
喬丹:哥們,你真是個軟蛋。你知道嗎,你壓根贏不了我,你差遠了。這就是我之所以才是最偉大球員的原因,你聽到了嗎?我總能贏。你以為你會贏,但我總能贏。科比,聽見了嗎?我能贏!
科比環視空蕩的房間,以及眼前情緒激動的老人,笑了。
……
這是好萊塢編劇大衛-科汗杜撰的一幕,雖然是想像,但符合科比和喬丹的性格,再老也爭強好勝。曾經寫過熱門美劇《威爾和格蕾絲》的科汗說,科比比喬丹更像人的特點更加打動他。回歸家庭的科比顯得更豁達,更能領略人生的樂趣。
「球場上,兩個人幾乎是一模一樣。科比的各個動作,握拳頭的動作,後仰跳投,以及臉部的表情,這些小地方都是和喬丹學的。他們在場上的好勝心很像,求勝欲望很強。還有,科比剛進入聯盟的時候身體比較單薄,後來身體越練越重,越來越壯。喬丹開始的打法是飛來飛去,但後來增加了肌肉,強調防守,中距離跳投,也在改變。」姚明密友、曾經在火箭多年擔任中文解說嘉賓的姚安迪這樣說。
他私下和科比有過接觸,也在一起吃過飯,「他們兩個人最大的不同,科比私底下求勝欲望沒那麼強,喬丹不一樣,玩高爾夫,去賭場,等等,掌控和求勝的欲望同樣強烈。而科比回到家,就是一個好爸爸,不那麼在乎勝負。」
就在今天播放的《最後之舞》第5集,離開人間三個多月的科比出現在紀錄片裡。
2013年,科比在接受ESPN採訪的時候,直言不諱地宣稱一對一他史上最強,最想單挑喬丹,「如果是7局4勝,我可以贏一些,喬丹也能贏一些,勝負會在最後幾球見分曉。」而喬丹也承認,最有可能在單挑中贏他的就是科比,「因為他偷走了我所有的招數。」
而在這集紀錄片裡,科比說他早已厭倦了這樣的討論,不會和喬丹爭鋒,「人們說我可能單挑贏麥可,但我已經厭倦了。他就是我的大哥,沒有他,我不會拿到5次總冠軍,他指導我許多,給了我那麼多好的建議。」
「我能走到今天,全是因為喬丹。」
1998年,是科比第一次在全明星碰上喬丹,血氣方剛,多次單挑飛人。這也是《最後之舞》第5集最初出現的鏡頭,兩個人的關係就發軔於此。這一點,魔術師詹森看得很清楚,他當時就在紐約現場。
「你可以看到,他們之間特殊的關係就是從那時開始的。科比尊敬很多人,但他對麥可的尊敬是不同的,他的崇拜方式也是不同的。這種感覺就像是,我努力想成為你這樣的人,但我也要在全明星賽上向你證明我自己。我很幸運能夠在現場目睹這一幕,感覺就像是1992年奧運會,我和拉裡(伯德)將火炬傳遞給了麥可。那一刻,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就是火炬的傳遞。」
喬丹和科比的關係比外界想像的要好許多,他在科比追思會上透露後者經常給他發簡訊和打電話,哪怕是在凌晨時間。「大家總是拿我們兩個人做比較,也許你們會奇怪,但我和科比是真正的好朋友,我們關係無比親近。他就像是我的親弟弟,我也想成為最好的哥哥。為了做到這一點,我需要背負很多東西,譬如那些深夜打來的電話。我們無話不談。當科比去世後,我身體的一部分也死去了。」
去年7月,科比在他位於Costa Mesa的辦公室裡接受了《最後之舞》的採訪,表達了對喬丹的敬仰,講述了他們之間的故事。今年1月27日,科比在直升機事故中不幸罹難。去世前一周,紀錄片製作團隊將編輯好的素材交給科比審定,後者表示沒有問題,無需修改。
今天,科比「回來了」,伴隨著他一生最大的偶像麥可-喬丹。如影隨形。
本文作者以4個故事紀念離去的科比-布萊恩特。
Mamba 4 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