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煽動一下翅膀,會引起颶風。我認為這部《蝴蝶效應》已經十分服我的胃口了,事情的蝴蝶煽動翅膀的影響,正好可以用我所信奉的因果理論來解讀。
電影人物刻畫剛剛到位,男主最開始莫名其妙的失憶,為後面的故事埋下伏筆,等到男主長大後他發現自己竟然有回到過去的超能力。而且男主超能力擁有的合情合理,有小時候失憶的鋪墊,有他瘋子的爸爸和瘋子爺爺做鋪墊,而超能力控制的也剛剛好,他只可以改變一些曾經記憶中的場景,只要他可以回顧那時的情況。
男主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在大學的某一天,他發現曾經所作所為使她喜歡的姑娘以自殺的來離開世界後,他決心讓事情的結果變得好一些。於是他一次又一次的回到過去,卻發現事情的結果無論怎麼改變,總會有人受傷害。他不停的改寫歷史,但是歷史的結果依舊糟糕。
他開始懷疑,難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給這個世界帶來苦難的嗎?最後他選擇回到他在娘胎的時候(電影之前有過鋪墊,男主的媽媽曾經兩次流產),在娘胎的時候殺死自己,他在離開世界後,電影給了一段蒙太奇鏡頭,他離開世界後他身邊的人全部幸福美滿了。
電影的劇本和情節構思比較出色,尤其是身邊人物性格的塑造,一直為他擔憂的媽媽,他瘋子的爸爸,喜歡的姑娘卻有一個戀童癖的父親和虐待狂弟弟,還有一個肥胖膽小愛模型的朋友。
喜歡的姑娘的戀童癖父親,給整個故事的劇情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張力的環境。如果電影說男主的出生就是一個錯誤,倒不如說是歸根結底在這個戀童癖父親。如果沒有這個戀童癖父親,他喜歡的姑娘不會有一個悲慘的童年,而他喜歡的姑娘也不會受之影響而有一個虐待狂弟弟。
在電影播放時,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帶著自己融入劇情,假如我喜歡的姑娘,父親是一個戀童癖,而她又有一個虐待狂的弟弟,怎麼辦?我再三思索,可是我想不到答案。一邊是喜歡的姑娘,可以恐嚇住她的父親制止他父親的行為,但是她的這個虐待狂弟弟時時刻刻都是一個不定時炸彈。而對於這個虐待狂小孩,只會讓我手足無措,因為是喜歡的人的弟弟的原因,既沒有辦法下手過重,又沒有辦法敬而遠之,置之不理。
很顯然,在我的想法裡走進了一條有一條死路,在這種情況下,我沒有辦法找到任何如同童話故事般兩全其美的辦法。此時我發現,男主的死或許不該是最後的結局,這個結局設置的還是不夠出色,如果我是編劇,我會把電影的結尾做一些改動。
男主在嘗試過一次又一次的改變歷史,歷史依舊糟糕後。他開始懷疑自己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這個時候電影的結尾就變成了男主所幻想的蒙太奇,而電影的真實結果,男主死後,他身邊的人依舊糟糕,而且比他不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要糟糕太多太多,我相信如果劇情這樣設定,結局不僅合情合理,故事也有一個層級上的升華。
如果如本篇電影的結尾一般,電影不過是一個構思奇特的科幻片而已。但是如果電影如果像我假設的一樣改變呢?對於男主的存在的意義會有一個升華,他做了這麼多的努力,而且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為什麼他死掉才會是電影的最終的意義,一切幸福美滿?他死掉後事情更糟糕的結果帶來幾個影響:1.肯定了他存在時所作所為的意義,雖然事情依舊糟糕,但是他的存在讓糟糕更少了一些,這是他存在的意義——善良的人應該要被世界溫柔以待不對麼?無論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只要他是善良的,總會給這個世界帶來溫暖的影響,讓故事看到希望。2.加深了電影的悲劇,他本以為他離開世界後一切會變得更好,但是活的更糟糕了,這就加深了他悲劇的程度,同時也認同了他活著時候的所作所為,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飽滿。
為什麼我要這麼設定劇情,因為我始終認為善良是因,無論事情如何,在某種層面上總會帶來一種好的結果。又比如電影結尾的設定,比較不符合實際,因為糟糕的事情總會發生的,就像你無論選擇怎麼樣的人生道路,總會有著一個又一個的坑,跌跌撞撞一樣。糟糕的事情就算你再三努力要避免其發生,但是不好意思,事與願違,糟糕總會發生的。
有因必有果不是麼?任何事情發展的自然規律,翻閱一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歷史一幕幕重演,該發生的總會發生,這是亙古不變的。
PS:說起來我的觀念有點像宿命理論,但其實不是,只是所做所謂種下的必然結果。糟糕的事情,就像是人的負面情緒一樣,會始終存在的。因為姑娘有戀童癖父親,所以我認為,不管故事如何發展,都難以有一個完美的結局(重要的是男主做了那麼多努力都沒有改變,何況放任這個戀童癖父親自由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