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諮詢做視頻號的經驗,4月11日到現在做視頻號已經有一個多月了,特意為大家整理了做視頻號的心得。乾貨很足,建議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認真讀完,保證會有意外的收穫哦~
一個產品在規劃之前,作為產品經理要想三個問題:為什麼,做什麼,怎麼做?做視頻號也要考慮這三點。
一、做視頻號之前需要思考的三個問題
1. 為什麼要做
1、個人IP時代來臨,個人影響力才是你的財富
視頻號是普通人在 5G 時 代通過短視頻逆襲的最 好機會。抖音、快手已經很成熟了,如果現在再去做的話會比較難,而視頻號剛剛起步,可能機會更多一些。 要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打造自己的人設和 IP,持續不斷地輸出。
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還有哪一面想展示給別人?還有什麼技能、專長,差異化的內容想展示給別人。也許這個機會並不能幫你賺錢,但至少可以豐富你的業餘生活
2、微信生態下做冷啟動,公域流量與私域流量的疊加,相對容易
視頻號相比抖音,顯然在微信內可以更好閉環,現在可以綁定公眾號,未來微信也會打通小程序、企業號、微信號、直播等都可以導流,形成一個完整的生 態閉環,並且生態的閉環更具有非常強的潛在商業價值,但是短期內抖音、快手肯定做不到。
2. 做什麼
要麼有趣、要麼有用,結合自身能夠持續產出什麼內容,日常生活中你的特長是什麼,你喜歡什麼,你就發揮什麼,自己擅長的內容,才能持續。
能為粉絲提供什麼?既然粉絲關注你了,就要獲得新知,如何為他們提供有營養的內容?需要不停的迭代你的視頻號:首先要先裝修你的個人頁面:頭像、個人簡介、視頻風格、話題等。其次是要輸出優質的內容,不斷的試驗,觀察數據。再迭代優化。
3. 如何做
1、必須原創:不管在哪個平臺,作為一個優秀的內容創作者,第一大原則必須要「原創
2、要垂直:不要選擇太泛的賽道
3、持續迭代:固定時間輸出,比如每天一次或一周三次,分析每期數據情況,用數據思維驅動內容的創作。 數據關注的指標:瀏覽量、點讚率、評論 率、評論點讚率、轉發率、完播率。
二、個人案例分享
柿子姐畫像:8年產品經理工作經驗,曾就職北森、搜狐等上市公司,喜歡分享。為什麼做:工作經驗積累,提升個人品牌價值。做什麼:產品經理領域經驗分享。如何做:公眾號寫作,以每期文章做素材,堅持每日更新視頻號。與大家分享一下我持續更新30天的感受~
1. 腳本準備
提前準備,要麼有用,要麼有趣。不要主觀想法過多,站在用戶的角度輸出內容,用戶花1min時間是在想你身上想獲得新知,而不是看你自嗨。
如何準備每天的素材?
因為要工作,不能把所有的事都放在視頻號素材上。所以要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善於觀察,時刻找靈感,時刻記錄。
比如開完會時領導說的一個點很對,馬上記下來,可以做為視頻號的主題,然後輸出一個腳本,有時也可以插入圖片,視頻做為素材。
推薦使用「石墨文檔」積累素材,支持word,腦圖,表格等。
同時有PC和APP版本,實時同步,可以將靈感記下來,在工作之餘休息時就把內容填上。如果不方便寫字,也要記錄下來靈感。也許當時相信能記住,做完別的事可能就忘了。也可以用語音備忘錄,手機就自帶,如果想轉成文字,也有相應的軟體支持。
總結:把日常記錄的靈感在周末整理出來, 統一錄製,這樣保證工作日時間不會太緊張。
2. 錄製
1)形象
如果是真人出鏡,形象很重要,無論是職場範兒還是小清新範兒,要固定一個風格,場景、道具最好也固定,不要今天一個風格,明天是另一種風格。你就是自己的品牌,要表現的專業。
2)表達能力
語言有邏輯性,表情自然,有親和力。如何用1min表達出你的觀點?沒有捷徑,多錄製就會有感覺了。
3)脫稿
最大的障礙是如何做到不忘詞,還買了提詞器,以為有了他就萬事俱備了。但錄了幾期發現如果用手機錄製,會影響視頻質量。並且表情也不自然。若使用相機錄製太麻煩,每次錄製都這樣支設備、調試對我來說還有點難度。最好的設備就是一個自拍杆,一個手機搞定。
堅持更新視頻號的一個原因是也鍛鍊表達能力,如果是使用提詞器只是照著讀,表達能力也不會得到鍛鍊。當嘗試脫稿時,把框架梳理好,剩下的就是自然的去講內容,這樣的狀態才是對的。
4)橫屏還是豎屏
人個認為視頻號比較適合橫屏,因為首頁是平鋪的樣式,豎屏會佔用很大空間,進入視頻號主頁的時候,看著不舒服,開始我是使用豎屏,後來改為橫屏,感覺好許多。
總結:
做視頻號不是目的,目的是讓自己成長。因為這是一個持久的事,像吃飯睡覺一樣的事,所以就要用最高效的方法,不能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3. 剪輯
剪輯的軟體試過很多,快影、VUE,甚至PR也研究過,後來還是選擇了剪映,
剪影簡介:字節跳動公司的一款視頻剪輯功能,最長支持15分鐘。商業模式:目前免費,模板都是免費,目前不需要付費。亮點功能
語音識別:識別視頻中的音頻作字幕,能夠達到80%正確率文字樣式豐富:花式,氣泡等完全滿足不同風格需求。降噪功能:當錄製的聲音比較小時,降噪功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用買麥克語音清晰度也達標。但是用這個功能前有兩點需要注意的。需要注意的點
先識別文字,再降噪:如果先降噪,後語音識別文字,識別的不準,完全亂了。這應該是剪映的一個bug,所以在降躁前要先語音轉文字。分割前就降噪:因為降噪是按照片段的,不支持全部降噪。每一次降噪有幾秒鐘等待過程,所以為了更高效導入視頻後先降噪,再開始剪輯。無水印:因為還沒有商業化,所以沒有水印。只有片尾中有,可以將片尾功能關閉,每次導出的視頻就不會擔心有水印了。如果是片尾有水印,視頻號發表視頻的時候會直接提示違規。所以建議大家將片尾的功能關閉,免得每次都需要去掉,萬一哪一次忘記去掉了就會視為違規。總結:找一個操作簡單,功能使用流暢,合適自己軟體就行。
4. 發布
添加公眾號文章:目前不支持選擇公眾號中的已有文章,而是通過複製連結方式。所以在發表視頻之前,去自己的公眾號找到文章,將文章連結複製下來,發布視頻時,直接會將選擇的連結同步,這一點操作還不是很方便,所以希望後續迭代時優化。視頻號編輯:當導入視頻時,可以做簡單的編輯,加濾鏡,調整視頻比例等,但最好還是在剪輯軟體中一次剪好,因為視頻號的編輯視頻功能還不是很完善,目前也不支持選擇封面。話題:根據視頻號的內容自己定義話題,話題是否有權重,目前還沒有驗證。話題要簡單明了,讓用戶知道這個視頻號的內容。推廣:視頻號就是你自己的產品,要有好的渠道推廣,才會有流量,才能夠被大家看見。可以發自己的朋友圈,或者加一些視頻號互相賦能的群。因為大家都是做視頻號的,在群裡轉發 視頻號不會很尷尬,可以發個紅包,讓大家多關注指點,找到同頻的人一起學習成長。總結:流量池規則是關注的權重大於評論,評論大於點讚。所以想讓自己的視頻號流量有增長,先引導大家關注,評論,點讚功能權重很小。
5. 變現
每個人做視頻號前可能都會想後面如何變現?
如果沒有很好的變現閉環,可以不用著急變現。先做起來,在做的過程中也許會清晰。哪怕不變現,對於個人品牌有所提升,在工作中相信也會有正向幫助。
為什麼這樣說呢?
雖然給大家看到的是每天發1分鐘的視頻,但幕後是需要付出1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去準備。很鍛鍊一個人的堅持、耐心。從構思腳本、錄製、剪輯、推廣,這就是一個MVP,將一件事情每天堅持就很厲害了,更何況每天都在做一個mvp。
總結:如果沒有想好變現方式,不要著急,先做起來;在做的過程中學習,成長,這本身就是賺的。
三、小結
大概經歷了1個月的時間,從不敢面對鏡頭,多次試錯,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在內容上也是在持續的迭代。
可以一次將一周的錄完,每天抽出20分鐘剪輯。利用午休,晚睡前剪輯,這樣不耽誤正常的工作,利用業餘時間做這件事是最好的。
短視頻的興起,造就了一個人人皆可創作,樹立個人品牌的時代。 如果你還在猶豫要不要做,到底該如何做。建議先做起來,然後逐步確立自己的方向。
作為產品經理,你就是自己的產品,如何迭代,如何提升流量,本來就是日常的工作,這是我們的天然優勢,所以產品經理更應該做視頻號。
作者:柿子姐,8年網際網路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