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中心舉辦2018公眾科學日「科學之春」主題活動

2021-01-10 中國科學院

  5月19至20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四屆公眾科學日活動在全國各地的院屬科研院所同時拉開帷幕。這是一次大型公益性科普活動,也是全國科技活動周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作為立足全院、面向全國提供科技創新支撐的圖書情報機構積極參與了科學日活動,緊扣「科普」與「閱讀」使命,開展了10餘場以「科學之春」為主題的科學講座、科普書展、科技展覽、互動體驗等的公眾科學日活動,旨在引導廣大青少年、家長和社會公眾思考科學、閱讀經典。

  「科學之春」主題活動分為「春之希望」、「春之暢想」、「正當春時」和「春之回望」四個部分。

  「春之希望」寓意青少年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春天的蓬勃朝氣,是未來的希望。「春之希望」針對青少年及其家長,開展科普閱讀、科學講座活動,助力青少年在春天閱讀書籍、收穫知識、播種希望。5月19日上午,中國南水北調報編輯部主任張存有導讀了《李小睿和水仙子·南水奇遊記》,為100餘位青少年及家長講解了南水北調工程的概況和許多非常有趣的小知識、小細節,高潮迭起的演講和互動環節激發了青少年的強烈興趣和高漲情緒。颶風社資深童書編輯喻寒菊與近100位青少年及家長共讀日本人氣兒童文學作品《黑貓魯道夫》,《黑貓魯道夫》以貓的視角講述了精彩的流浪貓傳奇,詮釋成長的意義和友誼的珍貴。5月20日上午,全國優秀少兒報刊《小讀者》主編劉納新面向家長講解了如何幫助孩子閱讀大部頭經典童書,從而幫助孩子更耐心、高效地閱讀經典、汲取智慧。

  「春之暢想」源於春天給予人們萬物復甦、令人遐想的魅力和擁抱自然、探索世界的勇氣。「春之暢想」針對青少年及其他廣大社會公眾開展「連萬物、接地氣」的科學閱讀與科學探索活動。5月19日下午,《科學世界》雜誌副主編史軍導讀「一粒種子的旅程」植物系列圖書《向日葵》、《牽牛花》和《蒲公英》,帶領青少年觀察植物生長的軌跡,探索世間萬物的奧秘。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碩士張羲以場景描繪的形式和青少年一起「書眼看世界」,帶上好奇心和想像力去探索自然的環境、城市的建築和存在於客觀世界上的各種東西。

  「正當春時」取「值美好春光景 逢公眾科學日」之意,為廣大青少年及社會公眾提供更多與科學親密接觸、零距離交流的機會。5月19日上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研究員潘永信與200餘位青少年及家長一起進行了一次神奇的「地磁場之旅」,探索地磁場與生物之間的奧秘。潘永信耐心、細緻地解疑答惑,引導並激發著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好奇。文獻中心的科普書展展示了颶風社、愛心樹童書出版社、《小讀者》雜誌社、水利出版社等的青少文學、科普、文化類圖書,吸引了一波又一波青少年。

  「春之回望」的設計源於對「人生百年,彈指一揮間」的體驗,源於對「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不曾停下腳步」的感悟。回望過去,讓科學成就在今春重現光芒,讓科學人生在今春重煥光彩。5月19日,覆蓋古今中外的「科學人生.百年——院士風採展」、「中國古代數學成就展」和「中外重大科技創新進展2017」同時開展。院士風採展是通過院士語錄、成就概覽和個人照片等向公眾展示33位院士的精彩人生,希望青少年及廣大社會公眾能夠由此走近院士,獲得智慧和啟迪。「古代數學展」由文獻中心從古籍館藏中挑選展品並製作互動教具,展品包括《周髀算經》、《九章算術》等數學著作,互動教具如古典連環、七巧板、魯班鎖等。展覽以互動、體驗為亮點,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和家長的熱情參與。「中外重大科技創新進展2017」是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一年一度的「保留曲目」,通過援引《自然》、《科學》等對中外重大科技創新進展的年終盤點,回顧過去一年世界主要科技進展,引導公眾感知世界科學技術的突破。

  為期兩天的公眾科學日活動,文獻中心共接待讀者累計600餘人,其中有不少家長不辭辛苦驅車2小時領著孩子參加活動,更有從昆明搭乘火車來京參加活動的熱情觀眾。文獻中心作為國家級科學圖書館,公眾科學日活動是其履行創新支撐、科學普及、社會教育職能的體現。此次「科學之春」主題公眾科學日由文獻中心主辦,得到了中科院北京分院、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委員會的大力支持。

《李小睿和水仙子.南水奇遊記》導讀

科學人講壇——地磁場之旅

科普書展現場

中國古代數學成就展現場

科學人生.百年——院士風採展

中外重大科技創新進展2017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雲端「綻放」
    在中國科學院第16屆公眾科學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等在甘院所開展了以「雲遊中科院,暢想新生活」為主題的線上活動,吸引了社會各界科學愛好者觀看網絡直播,取得良好的科普效果。
  • 密室逃脫、咖啡沙龍 北理工物理學院舉辦專業科學日活動
    「以前看科幻電影都是看特效,聽了尹璋琦老師的講座,對電影裡的科學知識的理解更透徹了,比如量子領域在時間與空間上的一致性等,很有收穫。」參加專業科學日「物理大電影」板塊的同學興奮地說到。11月7日, 「天地之美 萬物之理」北理工物理學院專業科學日活動在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開幕。
  • 上海天文臺天文博物館組織公眾科學日活動
    5月16日、17日是中科院第11屆公眾科學日,全國科技活動周開幕,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為了讓更多公眾有機會走近天文,位於佘山之巔的上海天文博物館(上海天文臺佘山科普教育基地)於16-18日(周六、日、一)免費開放,並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使用望遠鏡觀看太陽黑子的機會,還準備了兩場主題新穎的天文沙龍活動。
  • 中科院物理所 × bilibili 公眾科學日全攻略,就在今天,來看直播吧!
    期待已久的 中科院物理所 × bilibili 第17屆公眾科學日 它終於來了! 今年的公眾科學日 變成了史無前例的線上模式就在今天 10:00-21:00 全天大直播,一刻不停歇 鎖定 bilibili 「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 1928號直播間準時上線 1號直播間同步播
  • 「2020北京798藝術節」舉辦主題日活動
    三大展覽,弘揚正能量「2020北京798藝術節」主題日活動於11月20日舉辦,邀請藝術愛好者、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等,參觀三大主題展,參加系列文化交流展示活動,學習偉大的抗疫精神,聆聽感人的扶貧攻堅故事,感受新時代文化藝術的豐碩成果。「主題日」活動緊緊圍繞藝術節三大主題展舉辦。
  • 深化全球科學防疫合作機制 中國科協將舉辦四場重磅科技活動
    據悉,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致2018年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賀信精神,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利用全球科學防疫合作契機,積極實施「北京行動路線圖」,鞏固並保持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持續影響
  • 科學時光趴「科學魔法城堡」在北京科學中心舉辦
    2020年1月1日,「數字北京科學中心」打造的大型科普品牌系列活動「科學時光趴」第六季科學魔法城堡」在北京科學中心舉辦。本期活動以「科學魔法城堡」為主題,讓科學的魔法「看得見、聽得著、玩得到」。本季科學時光趴「科學魔法城堡」採用線上直播互動模式,在北京科學中心一直播、微博、百度視頻、虎牙直播、鬥魚直播、bilibili、西瓜視頻等平臺進行了同步直播,在線觀看及互動人數超3300萬。同時在粉絲群邀請了50組家庭進行直播連線,小朋友們與院士專家在線同屏互動,場面非常熱烈,同時也收到了線上觀眾們的熱烈好評。時光趴一開始,神奇的開場影片《魔法》就把氣氛推向了高潮。
  • 2018北京大學化石文化周在京舉辦 恐龍主題公園興起
    4月22日至5月2日是該活動第一階段,開展了砥礪奮進的中國化石保護暨特色化石主題展,展示了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演化事件,也宣揚了我國在化石保護和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5月3日至5月7日是該活動第二階段,黑龍江青岡、貴州黔西南、重慶雲陽、山東諸城、吉林延吉五大重點化石產地分別舉辦當地特色文化日活動,展示各地特色古生物化石及民俗風情,還邀請了來自科研、科普、化石保護等領域的全國各地專家學者舉辦特色科普講座、
  • 省法院舉辦憲法宣誓公眾開放日等活動
    省法院舉辦憲法宣誓公眾開放日等活動 2020-12-04 16: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波材料所舉辦「奇妙的科學世界」科普活動
    寧波材料所科協技術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科院作為科技創新的國家隊,同時肩負著科普國家隊的責任和使命,寧波材料所作為中科院在寧波地區唯一的研究所,如何向社會公眾尤其是向青少年學生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倡導科學文化任重而道遠。
  • 成都文獻中心組織「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第四專題講座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組織召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第四專題「學宗旨,創新科技為民」學習會,邀請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黨委書記何林作了題為《服務國家,造福人民——從優秀科學家事跡中汲取營養》的主題報告,成都文獻中心全體在職黨員及部分在職職工、研究生近70人參加學習。成都文獻中心黨委書記鄧勇主持學習會。
  • 生命科學學院舉辦「一千零一葉」葉脈書籤製作活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雪桐 王一涵)為加強學風建設,普及生科文化,近日,生命科學學院舉辦「一千零一葉」葉脈書籤製作活動,充分融合學科特點,傳播生命科學魅力。  本次活動反響熱烈,吸引了全校近百人參加,受到廣泛好評。同學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挑選樹葉,並進行鹼液加熱、剝除葉肉、漂白、染色、乾燥、塑封等步驟,用創意和巧思將片片枯葉轉變為精緻的書籤,以此裝點生活。  活動過程中,生命科學學院李梓赫同學為大家普及了葉片的結構、種類、不同科屬植物的葉片特點等知識,幫助參與者深入了解生命科學文化。
  • 廣圖開設「新生活」品牌活動 每周舉辦一場
    鑑於此,廣州圖書館擬推出「新生活」主題系列活動,旨在為公眾在常態化新冠疫情防控的形勢下,就應對疫情的相關知識、對疫情帶來的生活反思以及對未來生活的展望,引導公眾樹立更加健康文明的新生活方式。「新生活」主題系列活動形式多樣,包括:新生活·講座、新生活·對話、新生活·影像、新生活·分享會、新生活·薦書、新生活·競賽、新生活·展覽等多種形式。
  • 2020年北京科技周活動時間主題及展示內容活動安排
    展示北京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科技創新重大成就。主要包括:「三個面向」重大科技成果,新型研發機構重大進展成效,「三城一區」主平臺建設規劃和進展,以及高精尖產業領域成果。推進北京地區的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科學裝置、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科研機構和大學等科技資源向公眾開放。  3.體驗美好生活活動。
  • 舉辦「致敬戰疫英雄」主題畫展公益活動
    舉辦「致敬戰疫英雄」主題畫展公益活動 2021年01月04日 18:48 新聞稿
  • 「火星叔叔」講火星科普活動舉辦
    「火星叔叔」講火星科普活動舉辦 2020-07-27 武漢文獻情報中心 【字體:   7月17日,武漢市江漢區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
  • 「黃河文化與中原文獻中心」揭牌成立
    12月22日,「黃河文化與中原文獻中心」在省圖書館揭牌成立,這意味著我省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又增添了一個新的陣地,中原文獻典藏和研究又創建了一個新的載體。  同時,該中心也是我省今後出版物樣本書收藏的承載平臺,是集豫版樣本書收藏、閱覽、展示和出版成果宣傳於一體的高品質文化生活體驗館,面向公眾免費開放,為黃河文化的傳播、交流、提升打造文化殿堂。  河南地處黃河流域地理中心,是黃河文化重要發源地,理應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方面有著更大的擔當。
  • ...傳承藝術精神——魯迅美術學院推介藝術家文獻展」在大連舉辦
    本次在大連校區的再次展出,是積極響應學院黨委號召,讓廣大師生有機會近距離接觸老藝術家們的作品,以老藝術家為榜樣,繼承魯藝傳統,傳承藝術精神,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讓魯藝精神永駐。同時,學院黨委始終堅持「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要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理念,依託美術學院學科優勢,助力地方振興、惠及百姓,傳承紅色基因,普及美育教育,為大連市民送來一場藝術的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