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論維度,獵奇看角度,吐槽有風度。
大家好,我是Austin,這期想跟大家分享我身邊的一個法盲學生的操盤案例,藉此機會也跟大家剖析一下操盤手這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職業。
一個大二的學生,憑所謂的投資能力在學生之間傲視群雄,到處曬戰績,曬盈利,今天拜訪老總辦公室洽談百萬投資,明天吐槽大咖觀點不切實際,搞募資,接帳戶,大二就操著千萬資金,立志當學校的金融扛把子。
結果最近不但把錢賠光,還被投資者找到學校,告上法院,牽涉資金數百萬。這魔幻的劇情是不是似曾相識?我相信你們身邊都有類似這些「股神」「匯神」等弔人。這學生5月初就因被告的事情求助於我,而本該配合他演出的我,演視而不見,讓他接受法律的制裁。
看到這裡,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我見死不救,連學生都不幫。但大家是否想過,幫他只會助推他的僥倖心理。
索羅斯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他的鄰居投資失利,背上了巨額債務,求助於他。他只是耐心安慰了卻並不提什麼是實質性的幫助,第二天這個鄰居自殺身亡,身邊的人都覺得索羅斯冷血無情,有錢都不願意幫忙。而索羅斯只留下一句:這不是救與不救的問題,一個人做錯了事,就應該自己承擔。這是他自己的命,他願意自殺,也是他自己選擇,沒人幫得了。
所以你們應該能理解我之喜歡索羅斯,不是因為他翻雲覆雨的投資能力,而是因為他一針見血的人性洞察。
1
莫要輕易試探
結論說在前頭:
年輕人學投資可以,教人做投資也可以,但千萬不要輕易走募集資金和接帳戶操盤的路。大家所崇拜的操盤手,投資家,本質上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職業。
在你們印象當中,操盤手是什麼樣的?我見到的大部分要麼去廣東清遠自導自演《肖申克的救贖》,要麼賠的老媽都不認得只能跑路,極少數人能在市場中長期活下來並且盈利的,注意,是長期。
這種職業大部分時間都在走鋼絲,並且是離地500米,沒有安全帶,一摔下去,直接完蛋。那些你以為的高大上,很多都是在法律的邊沿瘋狂試探。
下面,我將從操盤手的自身成長階段、容易觸碰的法務問題和就業市場環境,三個維度來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操盤手是個表面光鮮亮麗的高危職業。
2
操盤手的自我修養
操盤手自身成長普遍歷經三個階段:
給自己操盤,給少量的散戶操盤,給大資金操盤。
大部分的初級操盤手都以為只要給自己盈利,就能幫別人盈利。為自己操盤能盈利僅僅是基礎,別以為拿到了「美甲」的竊魂卷,就能起飛……大部分情況都是起飛後光速墜機。
一般操盤手之所以給自己操盤能盈利,在排除自身交易系統天賦等因素外,還有一個大部分人都會忽略的因素:資金成本。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資金成本當中包含著資金籌集費用和資金佔用費用,為自己操盤,基本上戶口裡的錢都是自己的,資金成本接近於0,哪怕虧了也就虧了,不會出現有人罵你,報警,圍樓甚至賠付等情況。
你的資金是能有足夠的耐性等待你的成長,哪怕你很長時間不盈利,也沒有問題,你沒有太大的心理壓力。但假如你開始進入第二階段,給少量的散戶操盤開始,就有了資本成本和募資壓力。虧錢的時候不但承受市場壓力,還得承受心理壓力,因此虧損時候的操盤手壓力是幾何式的增長,失眠則是常態。
另外,由於每個人的資金成本不一樣,導致每個人對於收益的心理預期和壓力也不一樣,有些人年化10%都嫌多,有些人則覺得年化100%都很少。那麼在你沒有給資金方設置門檻風控的時候,你的資金成本變得難以控制。
其次,資金壓力具有傳導性,你給別人操盤,別人的資金壓力就會傳導給你,為什麼?因為對方會推著你出業績。人性是貪婪的,現在能賺10%,他下次就會希望你賺20%,30%。
很多操盤手都做過一件事:與資金方商定,業績超過一定的比例,操盤手分成比例會增加(行規一般是28分或者37分)。
這種做法資金方鐵定是喜歡的,聽起來沒毛病,但問題在哪?問題就在於這個模式在推高資金方的心理預期收益同時也在推動著操盤手追逐風險的動力。
操盤手會操盤,不代表他能控制住貪婪的欲望。年化20%你可能是穩穩的,但追逐年化30%你可能就會翻車,不但之前的20%都沒了,甚至倒虧30%都有可能。從風控的角度來說,追逐20%和追逐30%的收益差別不是線性比例的,資金成本、回撤線、保本線也有可能隨之變化。
到了最後你就會悟出一個人生道理:
富人通常由於資金成本低,心理壓力小,所以虧錢的時候很少BB,而窮人則相反,越窮可能越貪,虧一點都可能來個祖安式雙親問候。
結果就是操盤手在承擔市場壓力和資金壓力的同時還得天天跟資金方解釋虧損原因,逐漸就形成惡性循環,心態變差,帳戶爆炸,客訴到家,剩個褲衩。
假如你扛過了上述兩個階段,開始明白了風控當中客戶門檻的學問,把客戶資金分成369等,有意識的拒絕很多資金和客戶,恭喜你,你開始進入第三階段——只為大資金操盤。這個階段會有兩個大難點。
01
你的資金方對於風險與收益的比例要求會更高,甚至會給你設立了很多大資金的操盤規則,避免出問題的時候來不及做事後風控,還互相扯皮。畢竟這個時候你可能隨意一點就是一間房子或者一棟樓的錢,出問題的話你是百分百賠不起的。
而這一切就會對你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只要你為大資金操過盤,我想你就會懂一句話:往往把你逼入絕境的不是市場,而是資金。
02
金融市場是個零和市場,沒有金融產品可以突破但不可能三角,即同時兼顧高收益低風險高流通。而在給大資金操盤的時候,往往不是追逐高收益,而是低風險高流通。
這裡有點學術化,降維來講:你拿一個億去投一個流通市值10億的企業股票,可能你一買入,股價就會立刻漲,因為你已經佔了這個公司10%的流通量,但你還是散戶的時候你投1w,都可能感覺不到這個股票在漲,甚至還會跌,就是因為你所佔有的流通量太少了。
好比拿個石頭砸向大海,頂多就一點水花,如果像鐵達尼號翻船呢?是不是會激起千層巨浪?這也是為什麼小散一般投了以後總感覺市場沒波動,而莊家進場就像鬼子進村,兩種資金對於市場的衝擊是不一樣的。
10億的流通市值,你投了1億,你有想過市場上面有誰能輸給你一個億嗎?會不會有人聯合宰了你的一個億呢?你的對手到底是誰?你拿著這麼多的錢,總不可能賺100塊就走了。
資金達到足夠大的體量,你是不可能再玩某些遊戲了,以前積累下來的投資技巧也必須得升級。就像以前那些非法外匯保證金交易天天鼓吹外匯市場是最大的金融市場,假如以索羅斯的體量玩這些網絡外匯保證金遊戲的話,我估計索羅斯是滿地摸菸頭——找抽啊。
以索羅斯的資金體量,需要找多少家大型企業做市商或者央行級別才能吃得下,並且大體量的基金追逐的收益率往往不高,當年索羅斯抄了英格蘭中央銀行的家(269億美元)也才賺了不到10億美元,接近20%收益。
因此,能為大資金操盤的頂尖操盤手肯定會優先考慮流動性的風險,市場上誰能虧這麼多錢給我,原理跟《大空頭》電影中博士到處找不同投行跟他做CDS對賭一樣。
簡單來說:為自己操盤,壓力最小,成本最小,風險最小,能賺點小錢;為小散操盤,錢沒賺幾個,煩惱倒不少;為大資金操盤,不是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我想那個學生估計做夢也沒想到千萬資金還沒玩幾個月就被壓垮了。
3
操盤手必備法務知識
操盤最容易觸碰的法務問題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簡稱非吸)、集資詐騙罪、非法經營罪、詐騙罪,而代客操盤本身不受法律保護,但背地裡盛行,一般定義為民事經濟糾紛,法院只作為中間調停的角色。
而前面的四項,隨便一條,都可以讓你體驗撿肥皂的快感(牢獄之災)。
不管你玩股票期貨還是外匯等等,金融的業務就需要有金融的資質,甚至需要相關備案。賣保險的要有保險牌,賣基金的要有基金牌,想募資操盤的可以申請私募基金或者資產管理等牌照,一般公司工商營業範圍就有寫明是否具備經營該類業務的權限(經營範圍)。
如果你沒有,就是非法經營,涉及金額過大,就刑法伺候。而假如你的資金對象不明確,你接來的資金隨時有可能變成非吸,這裡就可能出現上庭時可能很扯皮的事情:
你認為對方是你認識的,所以你以為你針對的是特定對象募資,但對方可能會在上庭的時候可能說不認識你,就有可能從特定對象變成非特定對象,那麼非吸就有可能成立。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可能,特定還是非特定還得通過舉證。
而集資詐騙罪的話,大部分的無牌經營接資金的操盤手都會面臨,假如你沒辦法解釋清楚你每一筆募來的資金用途,注意,是每一筆,或者你與投資者之間帳目不清晰,那就離送人頭不遠了。投錢的時候投資者以為你掌握的是財富密碼,虧錢的時候他們對你只有一萬隻草泥馬。
關於詐騙就更好理解,你的資金方只要證明自己是在不知情或者喪失部分知情權下跟你達成交易,錢不知道如何被你拿去做投資就有可能形成詐騙,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正規公司的電話都是錄音的,起碼證明雙方都在知情下做交易的。有些合約當中還有風險告知書需要籤字,原理類似。
很多人以為代客操盤籤個協議就好了,其實不然,假如沒有正規牌照和備案,雙方籤訂的協議也沒有法律效力的,這裡包括什麼帳戶託管協議之類的一大堆名詞,也就是說,出問題,別找法院,找法院頂多讓你們私了。
有些聰明的資金方會把這類投資協議換成借貸協議,那就另當別論,投資變借貸,性質完全變了。舉個例子,本來說好我給你投錢,或者我把帳戶密碼給你,讓你操作,而實際上籤協議的時候是我把帳戶或是資金借給你,投與借,一字之差,您細品。
再給大家科普一下,2019年12月25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局聯合制定並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的通知》,裡面涉及金融營銷的8大禁止行為。
現在大家應該理解法盲有多可怕,那個學生之前還因為賺了點錢,帶著一群同學團隊一起以身試法,沒被人舉報,已經是走運了。
4
操盤手的真實就業環境
操盤手既然是個職業,那這個職業到底是怎麼就業的?
市場上招聘操盤手的公司可以分兩類:一種真的想培養操盤手;另一種幫你實現財「負」自由。
01
先說第一種,市場上大部分的正規公司都不太願意前期就直接砸錢給操盤手鍛鍊,甚至連基礎工資也不願意發,畢竟一旦虧錢,公司又要承擔工資又要承擔損失,這無疑是自殺。
而大部分的操盤手去找工作的時候都沒有特別大的經驗和能力,假如你真有經驗和能力,可能你也就自己單幹了,畢竟這是印鈔機的能力。反而是這些應聘者大多是想通過公司的培訓和資金支持,讓自己鍛鍊為成熟的操盤手。
那麼問題來了,憑什麼讓公司燒錢給你鍛鍊?企業是逐利的,在你無法通過操盤賺大錢之前,對於公司來說,你不產生任何經濟效益,所以公司是不願意給你投錢的。這時候到底是用你的錢來證明你會操盤,還是公司拿錢幫你證明自己,就很矛盾。
假如你拿錢證明自己,你可能覺得公司就是個坑,不給我多少薪水還得自掏腰包;相反,假如公司出錢給你證明,那公司會覺得這是虧本的買賣,因此雙方的矛盾是幾乎無法調和的。
以廣州就業市場為例,正規公司基本上給一個新人操盤手的工資最多也就3K一個月(大部分沒有固定薪資),並且考核期最多就3-6個月,一般正規公司的考核會包括交易量、勝率、盈虧比、回撤率、盈利周期等因素,假如你不能在考核期內達到公司的標準,就掰掰。
那麼可想而知,在你產生穩定盈利之前,你都可能食不果腹,畢竟3K在廣州怎麼生存呢?而且更讓你迷茫的是,這種狀態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只要做不出收益,就要一直被枯燥感與挫敗感折磨。相比起其他領域的就業起點,操盤手的起點就不是一般的低。
02
再說第二種,在就業市場當中,就專門有一票公司利用你對操盤的夢想來收割你的錢包。常見的就有什麼LD聯盟,交易者聯盟等等,頭銜個個千萬級操盤,履歷人人倫敦華爾街。
很多年輕人在就業的時候都不喜歡往銷售崗走,更不知道金融行業銷售的利潤佔比很大,因為金融就是要優化配置,於是就會被「高薪厚職」的操盤崗所吸引:不求學歷,不求經驗,熱愛投資,只要有手,月薪十萬不是夢,看到這樣的廣告,你能忍?
結果你再也按耐不住錢包的躁動,開了個戶口,走上了人生癲瘋。然後大家各取所需,他們圓了你操盤的發財夢,你治好了他們的錢包幹硬化,走上了幸福美滿的人生。
表面上,你的收入不但可以跟收益掛鈎,還跟交易佣金掛鈎,甚至一個月內達到多少交易量你的收入還能提高一個檔次,又能賺佣金又能賺收益,這波怎麼算都不虧。
最終你就發現,壓垮你的就是各種迷幻的KPI,例如每天強迫交易多少次,一個月最低多少交易量,多少收益,幾乎不可能做不出來。
帳戶虧錢的速度遠高於你收入的成長速度,最終套牢爆倉致死,你還以為是自己心態技術不過關,其實設置這些規則的目的就是讓你虧,因為他們真正賺的就是你所虧的錢,俗稱賺頭寸錢,甚至還有反向跟單加槓桿的玩法。從操盤手自己開戶入金開始,這個遊戲就只是在病房ICU當中互相交流病情罷了。
除了交流病情外,這些公司還引入成功學的方法,用各種賺大錢案例來刺激你,天天曬,還直接現場發現金,現實版的華爾街之狼,別人都這麼賺錢,自己沒有理由不行,對不對?
更噁心的套路還有,招聘的時候說公司給你對接資金,你以為是實盤資金對接,實際上是個模擬盤,等虧光了就要求你補,玩一套又一套。
因此,操盤手不但可能沒有多少工資,還大概率會千裡送人頭,禮多人不怪。而作為操盤手,你所面對的不單是市場波動的不確定性,還有盯著你操盤夢的韭菜收割機。一個學生沉迷交易,沉迷操盤,基本上跟吸D無異了。
5
寫在最後
那個被告上法院的學生仍眷戀著以前的日子,不能自拔。如果我沒猜錯,他大概率會再次走上這條路,也會再次在操盤這裡跌倒。
不過我承認,操盤手這個職業確實很有魅力,我也曾經有這樣的夢,但回過頭來想,這個職業沉澱時間過長、法務風險巨大外加就業環境惡劣,就決定著很可能是條不歸路。
真正為大資金操過盤的都知道,賺的都是辛苦錢。喜歡操盤,熱愛投資這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否要發展成為職業是值得深思的,有句話送給大家:不要用你的愛好來挑戰別人的職業。
尤其是真正能當操盤手的大部分都是天賦活,這不是你呆在電腦前天天盯盤就能學會的,而操盤手的最終形態就是拿自己的錢投資,為自己的資金服務,就像索羅斯和巴菲特的基金。
只要你去搞募資,你就會被資金推著跑,經歷我上述所說的一切。某些我帶的學生雖然也能靠這門手藝賺點小錢,但我們始終很清晰——金融民工,在線耕田。
年輕人通常比較急功近利,缺乏法律意識,容易被各種頭銜洗腦,假如你真的未來想走操盤手的道路,你最好想清楚自己有沒有後路,不然一旦你失敗了,別說賠的傾家蕩產,就連出來找工作,就可能因為連個一技之長都沒有而失敗,因為你把美好的青春就浪費在看不到盡頭的操盤當中。
假如你成功了,我也替你高興,因為你是萬裡挑一的人才,畢竟厲害的操盤手就像你們的女朋友一樣,吹的人多,見的人少。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尤為重要,是決定著你未來的社會觀和價值觀走向,如果你年紀輕輕就背負巨債或者法律壓力,那我想你的後半生一定很辛苦。
相反,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領著一份普通的工資,偶爾拿點投資收益跟家裡人加個雞腿,這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真實故事改編 如有雷同 純屬巧合 請勿對號入座
Bussiness is bussiness.
歡迎撩sao
喜歡本篇內容請給我們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