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頂白布」,有道理嗎?

2020-12-17 壹點讀書

相信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村的俗語,而且很多人都會隨口來上幾句,俗語都是以前農村人根據自己的經驗閱歷總結出來的,言簡意賅,具有深遠的意義。

比如老人言:「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頂白布」;「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四寸多,五寸少,七寸八寸很難找」;「做官的兒子不如討飯的丈夫,孝順的女兒趕不上半路的夫妻」;「家有三件寶,瘦田醜妻破棉襖「等等。

今天主要來聊聊這句俗語:「豬來窮,狗來福,貓兒來了頂白布。」

」豬來窮「

這個主要是講豬的性格,因為豬是比較好養的,只要圈養著它就行了。

因為豬都是好吃懶做,再也沒有其它的事情了,每天除了吃就是睡,生活好不樂哉,所以豬被人們打上了好吃懶做的標籤。

人類如果像豬一樣在這個社會估計會被餓死,所以豬來窮說的就是人不能像豬一樣好吃懶做。

有句俗語叫:「養子不讀書,不如養頭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人們稱豬是「黑煞神」,來到誰家都要遭殃,因為老年間種地沒有化肥,豬可以產糞,但由於吃得比較多,甚至是一頭豬比一家人吃的都多,豈不是要將糧食吃空嗎?因此,誰家有豬來,那便是黑煞神來到此家了。

其次,還有一種說法,豬的性情比較懶散,吃了睡睡了吃,一天嚎叫總想吃,一般是睡不醒吃不停,那麼這個窮便是和懶惰引起的。

「狗來富」

狗本就是忠厚、善良、勤勞、惹人喜愛,所以狗來代表著交好運。其次,還有一種說法,狗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能夠看到的東西。

提起狗人們便想起哮天犬,說狗能嗅出我們的運道,當狗狗來到我們家裡,便是證明這是個好地方,福運不斷。

狗是很有靈性以及忠厚的動物,對於家人言行舉動都能分辨,自古曰「狗不咬新女婿」之說,那便是因為有靈敏的嗅覺,它可以感受到家中所有事情的變化,能嗅查出圖謀不軌人的善和醜,會隨時做出反應。

狗能來,說明人善,在農村多數人家裡都會養只狗來看家護院,像狗又不嫌家貧,無論貧窮還是富貴,只要一天有口吃的,有個遮風避雨的窩,狗都會忠心耿耿的跟著你就,總會對主人不離不棄。

」起得比雞早,睡的比狗晚」就是說狗的勤勞,只要有生人就會狂叫起來以引起主人的注意,也許又從狗的叫聲「汪汪汪」其諧音取興旺之意,代表著家庭旺旺。

就像是經營一個家庭,先是要對家有無限的忠誠,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困難都要對家人不離不棄,再有就是要好好工作、努力掙錢,承擔起照顧一家人的責任,意既是狗的到來有好運。

「貓兒來了頂白布」

在現實生活裡,貓比較粘人,大家都非常喜歡,因為喵喵地叫著給人很軟綿綿的感覺,聽著它那麼溫柔的叫聲就很像要抱抱它。

在個性中貓咪其實是很安靜的,狗狗有的時候就很容易興奮,而且很情緒化,所以大家就非常喜歡貓。

在農村貓都是農民主動領養的,因為貓是可以捕捉老鼠的,貓可以使家裡的糧食減少到不被老鼠破壞,人們很少會養跑來的野貓,這是因為老輩人認為留養野貓沒有好的事情,預示著壞事要來臨,家裡即將有白事要發生。

還有一種說法,貓會在生理需求的一段時間莫名其妙地大叫,聲音聽起來比較悽涼,老人們都會把它認為是哭喪,預示著家中將有人病逝,家人要披麻戴孝或者是發生不好的事情。

按照科學解釋,貓晚上嚎叫並不是預示所謂的要蓋孝布,而是貓咪在叫情,在召喚吸引自己相思的貓,這是貓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其實,這裡的貓指的是「貓頭鷹」的貓,因為貓頭鷹進家宅說明家中會有人過世,所以才說「貓兒來了頂白布。」

相關焦點

  • 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開當鋪」,究竟是什麼意思
    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開當鋪」,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在這片華夏的沃土之上,孕育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優秀文化,歷經歲月的流轉,傳承到了現在。
  • 為什麼有人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蓋白布」?原因在這裡
    老一輩有一句俗語,叫:「豬來窮,狗來富,貓來蓋白布」,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說過?雖然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但是在大多數老一輩的心中,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對這句話都還是很避諱的。因此,大多數老一輩的農村人,在遇到流浪貓狗的時候,多數會選擇收養流浪狗而不是流浪貓。那麼,為什麼會有這些說法呢?下面是我總結的幾點原因。1、為什麼說,貓來蓋白布?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了賺金庫」啥意思?你知道嗎?
    不過唯一沒變的依然能見路邊兩旁,總會有三五成群的人圍在一起,嘮嘮嗑,說說笑。確實,這是農村千百年來的習俗,忙碌了一年那短暫的休閒日子。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家常,也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故事。比如在老人口中就有一句特別耐人尋味的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了賺金庫」,此話有沒有道理?今天咱們就來粗略的探討一番。
  • 農村老諺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講的是些什麼意思呢
    上下五千年,有不少諺語流傳下來,其中就有句叫: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這句話講的是什麼呢?下面就給大家講下這其中的意思:豬來窮:豬,在以前是農村們實現增收的一種家禽,豬也不挑食,現在條件好了,有很多飼料供豬食用。不過我記得在我小時候,我們家養豬都是要山上割野菜或野草,還有自己家種的地瓜藤這些都是餵豬,那時人都沒有飯吃,土瓜除非爛了,要不然豬就別想有類似的東西吃了,因此當初豬是生長很慢的。
  • 農村俗語「狗臥福地貓來窮」,這是真的嗎?有沒有道理?
    在我們當地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貓來窮狗來富,其實這和狗臥福地貓來窮的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各地的俗語說法不同而已。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難道真的是說貓狗有能力辨別一個家庭的財富狀況,知道誰家窮誰家富嗎?還是說這是農民在長期生活過程中強加給貓狗的一種主觀意識。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我們國家在古時能領先世界4900年而不倒,這些都是有原因而不是吹的。因為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歷史文化沉澱,而能一直流傳到現代的都可以說是精髓中的精髓。在古時候各種科技能力低下的農村人,經過長年累月地積累,積累下了很多的經驗。
  • 農村俗語「早報喜夜報財,正晌午時報客來」,蜘蛛真的能報喜嗎?
    與車水馬龍的城市相比,農村更加接近大自然,也分布著各種各樣的動物,老話說萬物有靈,在一些農民看來,農村的這些動物都是有靈性的,不同的動物上門還有不一樣的寓意,所以才有了「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的說法,不過農村還有一句俗語叫做「早報喜夜報財,正晌午時報客來」,大家知道形容的是哪種動物,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熱衷於農村俗語的我,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整句話是什麼意思?農村老話說,窮的人就去養兔子,富裕點的人,才去養蜜蜂;或是指窮人養兔子,會越養越窮;富人養蜂蜜,會越來越富有。窮養兔子!在農村,那些溫飽都有問題的窮人,一般會去養兔子來致富。養兔子的成本相對養蜂蜜的成本來說,是比較低的。只需要多買幾隻母兔子,兩隻公的兔子,放在一起養,等母兔子能生寶寶的時候,一隻母兔子可以生5.6隻小兔子。那對窮人而言,就是賺了。
  • 有日本和招財貓,但是中國人因為「貓來窮」這句話當場拋棄了貓
    然而在中國民間,有一句話叫「貓衰狗旺」,人們特別喜歡不速之客的狗,給他們提供美味的食物和飲料,當貓來的時候,他們會立刻把他們趕走。因此也有「狗來富,貓來窮」,「狗來富,貓來孝順」,「豬來窮,狗來富,貓來孝順」,「豬來窮,狗來富,貓來拉白布/貓來開當鋪」之類的諺語。
  • 農村老人常說「狗臥福利貓來窮」難道養貓不好嗎?有啥道理呢
    在農村裡,很多的家庭都喜歡養一些小動物,尤其是小狗,是大家都喜歡餵養的,因為小狗是比較忠誠的一種動物,關於農村裡有關狗的俗語也是比較多,就因為狗的本身就存在一種忠誠的精神,而且狗還是一種比較認主的動物,一般狗要是離開了家門後,一會就會回來的,尤其是在有的地區,像一些山區,有的農民在幹農活的時候都喜歡帶著狗一起外出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富不添丁、窮不添女」的俗語,已經是時代拋棄的「習慣」了,在當時有當時的道理,是人們經過大量的實踐經驗積累出來的「真知灼見」,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已經不再適用,或者有了新的含義。
  • 俗語『家狗窖頂往下看,必殺家狗莫怠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都是老一輩農民生活經驗的總結,凡是農民日常能涉及的東西都有俗語,可謂包羅萬象,今天這個說個俗語『家狗窖頂往下看,必殺家狗莫怠慢』,有什麼道理嗎?土狗在農村非常普遍,農民養它的目的就是看家護院,而狗作為這個職業也是盡職盡責,養的時間越長,它們越具有靈性,能夠辨別主人家喜好,也能預知自己死亡時間,尤其順從主人是其他動物所不能做到的。『家狗窖頂往下看,必殺家狗莫怠慢』意思是說土狗若是某一天爬上房頂向下看,那麼這條狗必須殺死,不能再養了,這是為什麼呢?
  • 俗語:「一螺窮,二螺富,三螺四螺開當鋪」,古人經驗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是我國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從以前流傳下來的農村俗語是有很多的。這些俗語都是農民的智慧,有一些俗語很有奧秘,想半天還是不知道什麼意思。在我們農村,很小的時候就有人跟我們說手指頭上的紋路有兩種,一種是簸箕一種是螺,他們會告訴我們過簸箕越多說明這個人大手大腳斂不住錢財是比較窮的命。相反,如果一個人手上的螺越多說明這個人是比較有財運的。俗語:「一螺窮,二螺富,三螺四螺開當鋪」,古人經驗有道理嗎?螺,往往讓人想起海螺。
  • 農村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農耕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啥意思?
    農村的這句俗語,都是和農村群眾有非常關係的兩樣動物,在以前農村的生活和生產,離不開狗看家,用耕牛耕地。農村還有一句話,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忘結髮妻,這些俗語都是提醒人們,不能因為生活富裕好轉了,就忘了給自己帶來家庭財富的動物,休掉自己同甘共苦的結髮妻子。
  •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有道理嗎?我是農村的,在我們小的時候,常常盼望著過年走親戚,因為走親戚除了吃好飯好菜外,還有壓歲錢可以拿,而那時候覺得親戚是是很美好的。但是在我們長大以後,卻發現一些親戚的關係卻遠沒有小時候的美好,一切親戚的關係卻發現變了味,單靠親情來維持的關係變了,則多了一些金錢的味道。但是來說,在親戚關係裡,人是有三親的,當然也是有三不親的,那麼何為三親呢?就是姨母、姑母和舅父。那麼人有三不親自然值得是姨夫、姑父和舅母了。那麼農村俗話「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和舅母」有沒有道理呢?李子來回答。
  • 農村老人說,好事將到有三大徵兆,你見過幾個?真是這樣嗎?
    流傳在民間的傳統大多是以俗語老話的形式來體現,具備口口相傳的特點。俗語老話具備以下兩個特徵:一是時代性,俗語帶有明顯的時代色彩,要因時制宜的去運用俗語;二是地域性,我國的地域面積遼闊,不同地區的俗語老話是有不同含義的。因此,對待老人流傳下的俗語要秉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去繼承,不能全盤接受俗語中表達的內涵。
  • 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整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窮「三不往」所謂的「人窮」,也就是指的窮困之人。在過去的時候,窮困之人容易遭人看不起,因此,他們會講究「三不來往」。
  • 農村俗語:「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的含義博大精深,以前通過口口相傳祖輩傳父輩,父輩再傳子輩。只不過後來隨著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農村俗語被記錄在書本上。以前農村大多數是目不識丁的莊稼漢,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將某些現象聯繫起來,起到做人做事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些俗語在今天依然還有教育意義。就像「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的農村俗語,表面上是買豬,卻延伸為娶媳婦的人生大事,本來是不相關的兩件事,組合在一起,用一個看字說明養豬和娶媳婦都需要仔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