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一位倔師長:寧可罷官坐牢!越南的俘虜我一個不會放

2021-01-12 微鑑史學

前言

「正義」的勝利來自鬥爭。——路·莫裡斯

戰爭是殘酷的,古代社會的戰爭頻發,老百姓苦不堪言。但凡是戰爭就會有輸贏,不幸被打敗的那一方,不是被全部殲滅,就是被當作俘虜抓獲。這兩種結局無疑都是悲慘的,要麼喪命,要麼被敵軍抓獲,被抓獲不見的是一件幸運的事。因為在古代,俘虜的待遇是相當悲慘的,甚至還不如死在戰場上。在抗戰期間,也有很多人當了俘虜,尤其是當了紅軍的俘虜,基本上都會得到善待。但是有一個例外,他就是邊貴祥,在對越作戰中他抓獲了越軍,他寧可丟掉官職,被抓坐禁閉也要除掉這些俘虜,不過他的行為不僅沒有受到批評反而被默認,這是怎麼回事呢?

古代對待俘虜的方法

在我國歷史上,發生過的戰爭數不可數,在這些戰爭中犧牲的人也無從考究,總之數量之多令人咋舌。我們常說:「古來徵戰幾人回」,所以當我們看到那些不修邊幅的人在戰場時,我們應該理解他們「醉臥沙場君莫笑」的樣子。畢竟戰爭無眼,它可不會眷顧人的生命,能死裡逃生的人有幾個。那麼在古代,古人是怎麼對待俘虜的呢?不得不說古人對待俘虜的手段還是挺殘忍的。最殘酷的方式之一就是坑殺。

在古代發動戰爭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古人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做好後勤補給是打勝仗的關鍵。在兵荒馬亂的年代糧食是緊缺物資,養活自己的軍隊已經很困難了。更何況是敵軍俘虜。白起當時俘虜敵軍四十萬,擺在他面前的問題自然不少。如果放走這些俘虜,那麼他們的仗就白打了。可是留下這些人糧食問題走不能解決,為了保險起見只能殺掉這些俘虜。為了節省人工和費用。坑殺便是最好的選擇,當然這也是最不人道和殘忍的方式,可是戰爭從來就是如此。這不是喜不喜歡和有沒有必要的問題。事關國家大事,必須服從遊戲規則。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收編,這種方式一般不經常使用。因為戰敗的一方實力比較差,收編這樣的隊伍會影響自己軍隊的整體實力。還有一種原因就是被收編的都是自己的敵人。他們是不會甘心為敵國效力的。一旦他們團結起來強大起來可能會發起譁變,這種情況在軍隊中是十分可怕的。所以,他們寧可殺掉他們也不願意收編。當然有些將軍心地善良,他們以自己的真誠打動了這些人,也為自己國家擴充了兵力,也不失為一種上上策。

威正四方的邊瘋子

在新中國成立前後,我們國家戰爭不斷,不管是怎樣的戰爭,不管是輸是贏在戰爭中已經很少有虐待俘虜的事情發生了。除了日軍的瘋狂舉動外,有待俘虜已經是國際公約。虐待戰俘是不人道的行為,是要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的,就算是日本也不敢公開虐待戰俘了。

我方軍隊是一支正義之師,不會犯這麼低級錯誤。當然也不會採取下作的方法對待俘虜,紅軍從組建以來就提出了有待俘虜的政策,很多敵人都因為我軍的政策主動投降,甚至還有人幫助我軍。可見,當時的紅軍的行為有多麼的深入人心。在抗戰期間,出了一個名人,大家都稱呼他為「邊瘋子」。他的這個綽號可不是貶低人的意思。

在一次作戰中,我軍和日軍展開殊死搏鬥,最後進入了肉搏階段。邊貴祥作戰到最後,被三名日軍包圍,不巧的是有一顆炸彈在他身邊爆炸,彈片扎入了他的左眼。他本想先處理傷口,可是日軍猛烈進攻,為了最後的勝利他決定放棄救治,最後敵人被消滅了,他也失去了自己的左眼。因為在戰爭中表現英勇,人們就稱呼他為「邊瘋子」。他的大名也被傳揚出去,很多敵人聽到他的名字都十分害怕。

違抗軍令殺掉俘虜

「邊瘋子」本名叫邊貴祥,來自河南的一個小農村。邊貴祥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他沒怎麼上過學,很早就因為家庭的壓力來到地主家給地主幹活。因為他好動,後來跟隨一位師傅學習了武藝。在他十六歲那年因為自己見義勇為誤殺了一個地痞流氓,為了躲避災禍他離開了家鄉。一路顛沛流離,吃盡了苦頭,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八路軍。之後,他就加入了軍隊,成為紅軍的一員,他的軍事才能也被發掘出來了。在他長達八十多年的時光裡,他以軍人的身份開啟了傳奇的一生。

在戰爭中難免受傷,邊貴祥再厲害也避免不了受傷,在經歷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後,他全身上下幾乎沒有一個部位沒受過傷。在一次爆破中,敵人突然襲擊,他的腿粗和頭部都被擊中,他被醫療隊救下後又差點被炸彈炸死。幸虧他命比較大,才和死神擦肩而過。因為戰爭的緣故,邊貴祥的脾氣也逐漸的暴躁起來,可是他不是無理由地發脾氣。他對部下很嚴格,目的就是讓他們能夠在戰爭中保全性命,剛開始大家都不理解他,後來人們知道他的好意,也都不在意了。

在解放後,我們曾經幫助越南打跑了美國的攻擊,可是越南沒有感恩,他們反過來和我們開戰。在越南自衛戰中,邊貴祥被任命為指揮,在他的運籌帷幄下越南更快投降。在上級的指示下,按規定要釋放俘虜,可是邊貴卻不肯放。因為他知道這些人是心腹大患,一旦放了就會給我們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他說即便是被罷官,他也要違抗軍令,其實他的做法還是對的,畢竟孤狼知心不可不防。戰爭結束後,他雖然沒有得到很大的榮譽,但是他一直都很受器重。

結語

慷慨是正義的花朵。——(美)霍桑

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體會不到戰爭的可怕和殘酷。我們無法用同理心去感受那些參加過戰爭的人的心情。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他們為新中國為人們做出的貢獻。他們是時代的楷模,是真正的英雄。雖然他們已經離我們遠去,可是他們的光榮事跡不會被淹沒,我們始終會牢記他們的事跡,歌頌他們的精神。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也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參考文獻

《涼州詞二首》《史記》

相關焦點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最倔師長:寧可被罷官,也絕不放過一個俘虜!
    人們稱他是對越作戰中的「最倔師長」。這個身影是誰?他又為何被稱為「最倔師長」?要弄清這個「最倔師長」的身份,就要先搞明白這支部隊是什麼來頭。另一邊,頻吃敗仗的越軍本就已經士氣低迷,見我軍攻克諒山後越河追殺,自然亂作一團,首都河內岌岌可危,這可令越軍十分驚慌,敵方士兵有不少丟盔棄甲、慌不擇路,163師的越河舉動,更是讓越軍嚇破了膽。這位傳奇的邊師長,不僅讓越南上下亂作一團,他還有一個故事也為後世稱道,這件事就是他拒不釋放越軍俘虜,而這,也是他被稱為「最倔師長」的重要原因。
  • 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位偵察兵犧牲後,班長才知道他是師長的兒子
    而蘇聯在我國北方邊境陳師百萬,隨時有發動戰爭的可能,但就是在這種內外交困的局勢下,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他們妥善的處理了這個問題,在恰當的時候教訓了越南一頓,發動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並使得中美關係破冰。更為重要的是,這場戰爭給中國的改革開放贏得了相對穩定的環境,如果說新中國成立後的立國之戰是抗美援朝戰爭,那麼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是改革開放的基礎。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此人身為師長公然抗令,最後卻立下了大功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爭打響,中國人民解放軍們義不容辭奔赴戰場,保護周邊民眾,深入越南腹地打擊敵人,一件事都不能落下,每一個士兵都有自己的使命。狡猾的越軍無孔不入,給我軍設了大量的陷阱,還在險要的位置安插了很多狙擊手,時不時的給我軍放冷槍,給我軍造成不少傷亡。
  • 對越反擊戰爆發時,越南「親華派」在幹什麼?
    在70年代中葉,越南作為社會主義陣營一方的成員國在中國的幫助下成功抵禦了法國和美國、正式實現了國家的統一。越南本應該對中國的大力幫助表達感謝之際,但是隨之而來的事情使雙方的關係不僅沒有進一步變好,反而變著異常糟糕起來。這就導致了著名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發生。
  • 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到底有多慘,越南作戰老兵回憶:彈如雨下
    雖然對越自衛反擊戰只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打完了,但那之後的中越戰爭一直持續了十年的時間。
  • 還未完全勝利就撤離,對越反擊戰,解放軍撤離越南時損失有多大?
    在蘇聯的看熱鬧不怕事大的心態下,越南開始在我國的邊境挑事,先是對我國的部隊進行侵擾,甚至將手伸向普通的百姓,那時候對中國本著休養生息的態度,並不想跟越南開戰,開始都是以警告越南為主,最後忍無可忍只好劍指越南。中國發起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一路收回被越南霸佔的土地,還順帶教越南做人。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為什麼不接受越軍舉白旗,戰爭還有這樣的規定
    在電影《戰狼2》裡面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非常正確的,那就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雖然只是電影裡面的一句臺詞,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也同樣是如此。 在我們新中國成立之後,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那就是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說到越南這個國家也是讓我們恨得牙痒痒的一個國家。
  • 對越反擊戰,越南士兵平時吃什麼?米飯拌鹽巴菜,偶爾搶奪老百姓
    在1979年的對越反擊戰打響時,當時我軍研製的軍隊專用的野戰食物也都派上了用場。當時我軍派出了將近50萬的兵力出徵,勢必要捍衛我國的主權。但是越南戰場卻與我軍以前打過的仗都不太一樣,雙方火力交接的地方主要在一些亞熱帶的叢林地形中。
  • 他是對越反擊戰犧牲的最高將領,兇手被捕後,竟是個越南老頭?
    對越反擊戰雖然持續的時間不長,但是給解放軍造成的損失卻是很大的,我們在短期內不但犧牲了很多的戰士,甚至還有十五位高級將領也折損進去了,這樣的戰況讓人深覺沉痛,今天要說的這位就是這場戰爭中,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時任42軍126師副師長的趙連玉。
  • 日本、俄羅斯和越南,是如何在教科書上描述對越反擊戰的?
    20世紀70年代末,中越關係趨於惡化,越南開始頻繁入侵中國邊境,中國的領土主權安全受到強烈威脅,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這場戰役不到一個月,我軍就沉重打擊了越南霸權主義的囂張氣焰,達成了戰略目的凱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日本、俄羅斯和越南在教科書上是如何描述對越反擊戰的。戰爭發生時,俄羅斯也就是當時的蘇聯其實從中扮演了一個不太光彩的角色。中蘇交惡,再加上越南親蘇,所以蘇聯在對越反擊戰中一直為越南提供軍事援助。但是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並逐漸修復了兩國的關係。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和越軍各有多少人被俘,什麼時候交換回國?
    說到對越自衛反擊戰,其實就是指中越之間發生的那場戰爭,發生時間是1979年2月17日到3月16日。因為越南對外擴張的欲望逐漸強烈,在北方侵佔中國領土,在南方攻打柬埔寨,而且柬埔寨還是中國的盟國,威脅到了中國和平安穩的外部環境。
  • 1979年越南幹了什麼?中國要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
    1979年.中國在越南軍隊和領導階層的屢次挑釁下決定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的中國和蘇聯為什麼會出現內訌,到底是中國的沒事找事還是越南的恩將仇報,至今雙方都各執一詞,但身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擁護自己的國家,當你知道越南幹的那些事,就會知道中國發動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有著多麼合理的理由啊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師長的一項發明使越軍屢陷深潭,他是誰?
    戰爭時期,我們的國家經歷過百團大戰,當時我們的軍隊在武器和數量上沒有優勢,但我們的指揮員提出了遊擊戰的戰略,我們的軍隊在這個戰略的指引下,一個一個地擊破敵人的陣地,最後取得了勝利。一九七九年的對越反擊戰中,張萬年以過人的作戰指揮能力,帶領我軍與越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 日本、俄羅斯和越南的歷史教科書,是如何描述對越反擊戰的?
    農夫與蛇的故事已經在現實中上演,那麼為了護衛我們邊境的安全,捍衛我們的民族尊嚴,於是決定對越進行自衛反擊戰。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讓越南體驗了一把什麼叫從實力上碾壓,也讓越南明白我們的實力,反擊戰中我軍僅用28天時間就重創了對方數萬人,很好的打擊了越軍的囂張氣焰。也是中國向世界證明自己實力的一次戰役,歷史證明效果顯著。
  • 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中國和柬埔寨,到底存在什麼樣的地緣關係
    1979年2月中國發動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當時做出決定和實質掌權中國外交的鄧小平,戰爭持續時間很短,投入兵力大約20萬,但調動兵力達到了上百萬,傷亡27000餘人,雖然說這個代價比越南要少得多,但是相對於距此最近的一場自衛反擊戰—對印自衛反擊戰就可以稱傷亡慘重了。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志願軍出動了九個軍,軍長分別是誰?有幾個軍長成...
    1979年在越南方面的一再挑釁下,我國為了維護自身的安全利益,終於自衛還擊,從2月17日開始到3月16日,中國軍隊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作戰任務。
  • 1979年對越反擊戰,我軍即將打到越南首都河內,為何突然撤兵?
    因為越南與蘇聯籤訂了友好合作條約,他們成了事實上的軍事同盟。這同盟關係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我們對越南動刀子,就需要考慮蘇聯可能的橫加幹涉。 然而發兵進行自衛反擊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當時能考慮的就是怎麼避免蘇聯可能的大舉進攻,而要消除這種可能性,就只能嚴格限制這場對越反擊戰的時間。
  • 對越自衛反擊戰奮起還擊,上將許世友是如何吊打白眼狼越南侵略軍
    1979年2月17日有22.5萬解放軍集結在中越邊境,準備反擊越南的侵略行徑,小平同志親自點將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成為越南自衛反擊戰的總指揮。解放軍作戰總指揮許世友,副總指揮楊得志率領九個軍分別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向越南六個省11個縣發起進攻,我西線雲南邊防部隊的第一個目標是越南邊陲重鎮老街,要拿下老街就必須先攻克天塹紅河,紅河是雲南中越邊境的界河,北岸是中國雲南河口市南岸為越南黃連山省會老街,紅河右岸敵人重兵設防控制要點封鎖河面,早在1979年2月7日解放軍步兵37師111團就接到了強渡紅河的任務,
  • 1979年,中國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給越南帶來怎樣的影響?
    這場戰爭又給越南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其一,是小平同志此行表示中美關係解凍,美國不會在中越戰爭期間,從中作梗,趁虛而入。 其三,則是對越南的懲戒。它的種種行為嚴重侵害了中國的利益,中國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它"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這次中越戰爭結束的異常之快,滿打滿算也就一個月的時間。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雙方各有多少人被俘,何時被釋放回國?
    在上個世紀70年代越南戰爭結束以後,越南完成了全國的統一,隨後便開始向我國邊境地區發動襲擾,我國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發動了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一直從1979年的2月中旬持續到3月中旬,這場歷時一個月的戰爭,最終以我軍的勝利而告終,在這場戰爭中,雙方都有軍人被對方俘虜,那麼兩國軍隊中到底有多少人被對方俘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