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裡有句非常經典的六字大洪名——南無阿彌陀佛,相信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我們經常能從一些影視劇中或者寺廟裡處處可見其蹤跡。雖然許多人經常聽到這句佛號,但是其實很多人對這句話的含義是根本不理解的,甚至在讀音上都出錯,這樣是不如法、不恭敬的。那麼,本篇文章,小編就帶大家簡要了解一下這點佛教常識,希望大家受益。
「南無阿彌陀佛」是梵文音譯,其中,「南無」讀作「na mo」,不讀「nan wu」,不要將其與漢語讀音混淆。「南無」也不是我們習慣性的理解「南邊沒有」,而是對佛菩薩的尊稱,用於佛菩薩名號前,用以表恭敬和皈依。比如我們稱念「觀世音菩薩」時,在其前加上「南無」,即為「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念「釋迦牟尼佛」時,也在其前加上「南無」,即「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表示對佛菩薩的虔誠之心。同樣的,在「阿彌陀佛」名號前也加上「南無」,即「南無阿彌陀佛」,會顯得更加莊嚴。
再來介紹一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光佛」、「無量壽佛」,代表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壽命,阿彌陀佛有十三個名號,其中十二個與光有關,一個與壽有關。「阿彌陀佛」四個字,「阿」代表「無」,「彌陀」是「量」的意思,「佛」是世間大覺悟者,代表無量的智慧。「南無阿彌陀佛」合起來即向世間大覺悟者致敬,皈依世間最有覺悟的人。
阿彌陀佛不同於佛陀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中央娑婆世界的教主,在娑婆世界為眾生說法,救度眾生。而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淨土。故而「阿彌陀佛」也被稱為「接引佛」,我們常見到的「阿彌陀佛」形象便是一手持蓮花,一手呈接引狀,寓意救助眾生脫離苦海。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為眾生說法,極樂世界沒有無常諸苦,只有極樂,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極盡殊勝美妙,是修行人的夙願往生之地。
阿彌陀佛在過去無量劫前因地修行的時候就曾發下大願,要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廣度無量無邊眾生,為大乘佛教廣為稱頌。除此之外,阿彌陀佛還是觀世音菩薩的老師,曾經救助指點過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感念阿彌陀佛恩情,認其為老師,並時刻將阿彌陀佛的佛像頂在自己頭頂,以時刻提醒自己精進修行。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共同接引眾生離苦得樂,出離六道輪迴。
阿彌陀佛是佛教淨土宗的專修對象,專修念佛法門。通過淨心念佛,得以往生。在《佛說阿彌陀經》中記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雖然阿彌陀佛所在的西方極樂世界離此娑婆世界有十萬億國土之遠,但是若我們心中有極樂、念念清淨,不生妄念妄想,一念即可到達。「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一念清淨,極樂顯現。一切唯心所現,法在心內、莫向外求。
我們誦經念佛尤其要注意,不要走形式,一定要攝心、入心、修心,就像那句話所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心無掛礙,清淨真誠,才是功德。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功德回向: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