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消息,國內商品期貨大面積下跌,豆粕油脂期貨跌幅明顯,其中菜粕主力合約跌停,豆二跌逾4%,豆粕、豆一豆油期貨紛紛跟跌。
延伸閱讀:
供應偏緊 豆粕將保持偏強走勢
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大部因天氣乾旱,產量面臨下調,加上本年度美豆大幅減產,全球大豆進入去庫存階段。國內進口大豆到港節奏偏慢,庫存較低,油廠開機率持續偏低,豆粕庫存連續下行,已經處於近年來最低水平,豆粕供應持續偏緊。預計4月中旬之前國內豆粕供應偏緊的狀況將持續,豆粕價格有望延續偏強格局。
全球進入去庫存階段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巴西南部和阿根廷中部、北部降雨偏少,乾旱影響到南美大豆的產量。有諮詢機構自1月份以來已經連續三次下調巴西南裡奧格蘭德州的大豆產量,而且預計後期產量可能進一步下調。阿根廷大豆仍處於生長階段,目前優良率僅35%,與之前一周相比下調了15個百分點,落後去年同期18個百分點。
3月份USDA對巴西大豆產量的預估為1.26億噸,阿根廷大豆產量預估為5400萬噸,與上月相比均上調了100萬噸,USDA報告尚未反映巴西南部和阿根廷乾旱造成的產量下降,後期南美大豆產量可能面臨下調。加上美國大豆產量本年度大幅下降,僅有9684萬噸,減產2367萬噸。全球大豆庫存將從1.09億噸下降至9600萬噸左右,全球大豆進入去庫存階段。
根據美國農業部2月論壇預估,新年度美豆產量將有所恢復,但庫存水平仍可能下降,預計從4.25億蒲式耳下降至3.2億蒲式耳,美豆庫存壓力已經大大緩解。在全球大豆去庫存階段,美豆價格重心有望上移,預計將給豆粕價格帶來較大支撐。
國內豆粕供應偏緊
截至3月20日,國內沿海油廠大豆庫存240萬噸,同比下降35%,豆粕庫存32.6萬噸,同比下降47.7%,大豆和豆粕庫存均處於近年來最低水平。3月份國內油廠因缺豆降低開機率,周度壓榨量基本維持在160萬噸以下,預計3月份大豆壓榨總量在660萬噸,遠低於去年同期的702萬噸。未來兩周,會有更多油廠缺豆,壓榨量將繼續保持較低水平,豆粕供應也將持續偏緊。
根據最新調查,4月份國內各港口大豆到港預計688萬噸,5月份到港890萬噸,6月、7月預計均在900萬噸。4月份大豆的到港量尚不構成壓力,5月份之後到港量將大量增加,短期油廠缺豆的局面暫難緩解,預計到4月下旬之前國內油廠開機率依然較低,豆粕供應偏緊的局面難以有效緩解。
疫情影響國外供應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海外蔓延,國外累計確診病例超過64萬。美國累計確診14萬人以上,已經成為全球確診數量最多的國家,巴西累計確診4256人,阿根廷累計確診820人,全球大豆三大主產國均受到疫情影響,目前暫未看到海外疫情減緩的跡象。上周二,馬託格羅索州的農業重鎮出臺封城令,南美大豆出口作業可能因疫情而受到影響。隨著疫情發酵,後期國外大豆運輸和出口裝船的節奏仍有可能延緩,加劇國內大豆和豆粕供應的短缺。
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企業逐漸復工復產,豆粕下遊提貨和成交逐漸增加。加上目前豆粕供應持續偏緊,價格連續上漲,刺激下遊積極採購。油廠也提價惜售,豆粕基差不斷走強。國內外疫情發展的差異,導致大豆和豆粕供需錯配,加劇了國內豆粕供應偏緊的格局。
綜上,南美大豆產量逐漸明朗,後期仍面臨下調,美國大豆大幅減產,全球大豆進入去庫存階段。而國內油廠缺豆開機率偏低,豆粕庫存處於歷年低位,豆粕供應持續偏緊,4月下旬之前難有明顯改善。而海外疫情持續蔓延,全球大豆三大主產國都受到疫情的影響,進口大豆的物流運輸和港口作業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國內外疫情進展的差異造成大豆和豆粕的供需錯配。多重因素影響下,國內豆粕價格有較強支撐,近期有望延續保持偏強走勢。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