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導,美日澳印為首的多國海軍演習目前仍在菲律賓海進行。由於中國對南海主權的態度越發強硬,解放軍在南海的動作越發頻繁,使得這些國家不得不選擇在南海外圍的菲律賓海舉行這樣的軍演。一旦解放軍在南海的動作放緩,它們又可以重新進入南海惹事。不得不說,這股蠢蠢欲動的力量頻頻進入,一旦與解放軍發生摩擦衝突的話,那麼對誰都不會有好處。為了讓它們時刻保持理智和清醒,中國只有增加本國的核武庫,然後才能在關鍵時刻讓這些國家懸崖勒馬。
目前,中國技術性能最強悍的飛彈系統是東風17。這款飛彈雖然射程較近,大約在1500~2000千米之間,但是卻採用了世界首創的"臨近空間飛行"技術,再配備高超音速體制和"打"機動變軌,使得它成為了"不可攔截"的存在。有分析觀點認為,東風17主要針對的對象是航母,驅逐艦,兩棲攻擊艦之類的大型海上平臺,除了常規彈頭之外,還能攜帶核彈頭。如果採用大當量核彈頭做戰鬥部,那麼就能確保沿海半徑2000千米以內的海域不會有敵方艦隊的存在。
除了東風17臨近空間高超音速飛彈之外,東風26B,東風31AG和東風41都是性能先進的飛彈系統,它們各有自己打擊的目標,射程之間的空白銜接也接近完美。配套如此完善的飛彈系統,自然需要相當數量的核彈頭做支撐。眼下,中國核武庫的具體數字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核彈頭數量只能夠滿足當下的需求,若戰事演變成膠著的拉鋸戰,那麼這點數量的核彈頭顯然是不夠的。對此,環球時報的觀點認為,中國現階段的確有必要擴充核武庫,光是東風41就必須生產100枚。按照單枚東風41攜帶10枚核彈頭計算,那就是1000枚的總量。另外,東風31AG和巨浪2/3飛彈系統同樣需要核彈頭,那麼中國核武庫的總量維持在2000枚左右的總量,是更為合理的。
有了如此規模的核武庫,中國對外也就能夠像俄羅斯那樣展示出更為強硬的態度。俄羅斯在本國"巴爾古津"鐵路車載核飛彈列裝之際,就多次在國際上發表力挺中國的言論,尤其是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邀請俄羅斯加入"反華聯盟"這一事上,直接給了"中國是俄羅斯的盟友和夥伴"的回應,令蓬佩奧感到十分尷尬。實際上,這就是核大國在對自身實力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才能展現出的外交魄力。當然,中國的表現也是不錯的,單單是把美日澳印從南海"驅逐"到菲律賓海,就已經證明了美日澳印等國家對中國還是有些忌憚的,如果中國核武庫進一步擴大,這種忌憚的心理將會演變成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