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感動」,可能是因為感同身受,亦或者是看到了人性之美。
這隻名叫「斯納福」的小狗剛被發現的時候,它正蜷縮在一條鄉村小路邊,旁邊有幾戶人家,很顯然有人故意拋棄了它。
僅僅只有一個多月大的斯納福本應該有媽媽陪伴才對,可是它生病了,它的主人選擇放棄幫它,將它丟在路邊讓它自生自滅。
那時斯納福身上已經有幾處潰爛了。可想而知,它在沒生病以前便沒有的得到好的照顧。
在當地,像斯納福這般遭遇的狗狗真的太多了,只不過斯納福要幸運很多。
斯納福蜷縮在路邊,它實在是太小了,加上身體的毛髮幾乎與土的顏色融為一體,放眼望去很難發現它的存在。
珍妮是一位動物救助工作者,她與自己的夥伴在當地剛好在開展救助大猩猩的工作。當她開著車子經過這條鄉村公路時,無意中發現了正躺在地上的斯納福。
那時外面的溫度很高,斯納福周圍沒有一處可以為它遮陰的地方,它的身體正飽受高溫的灼燒。
可斯納福待在原地一動不動,好似已經準備好隨時都可以離開這個世界了。
珍妮以為斯納福已經遭遇不幸,但她還是打算下車確認一下。當她走到斯納福旁邊蹲下來準備查看時,斯納福突然動了起來。
此時的斯納福已經虛弱不堪了,不過它還是有著強烈的求生意志。似乎是感受到有人在身邊,斯納福不想錯過這次被救助的機會。
斯納福努力嘗試著想站起來向珍妮求助,它緩慢地坐了起來,眼睛一直盯著珍妮。
當珍妮打算將斯納福抱起來時,這時住在村莊的人走了出來。
其中一位村民阻止了珍妮將斯納福帶走,他給出的理由竟然說斯納福是他的狗,如果要帶走,需要給錢才行。
這讓珍妮感到很荒謬,她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但對方總是能強詞奪理。面對這種無理取鬧的人,再繼續說下去也無濟於事。
不過珍妮還是沒有答應那位村民的無理要求,她說自己無論如何都不會給錢,說著便假裝要將斯納福放下準備離開。
這位村民見珍妮也不是這麼好欺負的,最後還是任由珍妮帶著斯納福離開了。
當然,他最後之所以同意,也是因為珍妮答應他只要治好了斯納福,便會將其歸還於他。
其實珍妮只是這樣說而已,她自始至終就沒想過要將斯納福歸還給那位村民。
因為她很清楚,斯納福若跟了這種人,以後的生活也不知道要受多少苦。
對於珍妮而言,要救助斯納福並不困難,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專業的動物救助團隊。第二天,斯納福便可以自己走路和吃飯了。
不過要完全治好斯納福還是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在斯納福接受治療的期間,它得到的不僅僅只有珍妮他們的關愛,就連猩猩也在照顧它。
這兩隻猩猩也是珍妮救助的幸運兒,它們在避難所一直被保護著。而自從斯納福來到這裡以後,這兩隻猩猩便處處保護著斯納福。
斯納福下樓梯時很容易摔跤,因此這兩隻猩猩每次都會抱著斯納福下樓,看著它們這麼小心翼翼地保護斯納福,心裡著實被感動到了。
決定生命的可貴之處不是種類的高低卑劣,而是懂的愛的生命都是可貴的。就像這兩隻猩猩,它們雖是動物,卻也是值得被愛護。
一年以後,斯納福要跟著珍妮離開這個猩猩避難所了,而這時陪著它長大的猩猩前來道別。
猩猩似乎是知道斯納福要搬走了,它在斯納福離開之前用自己的頭抵著對方的頭,似乎是在跟斯納福做最後的道別。
擁有愛才是一個生命最偉大的地方,也是生命價值所在,即便是動物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