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2020丨聶紹平解讀TICO結果:ACS/PCI 術後患者替格瑞洛單抗治療...

2020-12-22 騰訊網

近二十年來,急性冠脈症候群(ACS)患者的抗血小板藥物治療理念從單藥抗血小板治療(SAPT)發展到多靶點藥物聯合的雙聯抗血小板治療(DAPT)。近年來,隨著對患者個體化治療認識的加深及對缺血-出血風險平衡的關注,有關抗血小板治療的降階研究逐漸興起。其中,由DAPT轉換至P2Y12受體抑制劑的SADT方案最受矚目。

隨著GLOBAL LEADERS、SMART-CHOICE、STOPDAPT-2及TWILIGHT等研究的發布,ACS患者的P2Y12受體抑制劑單藥治療方案正逐漸被臨床醫生接受,並有望改寫指南。美國當地時間3月30日,在美國心臟病學會2020年會/世界心臟病學大會(ACC2020/WCC)虛擬會議上,韓國學者Yangsoo Jang發布了TICO研究的結果,這是繼2019年TCT大會上發布TWILIGHT研究結果之後,替格瑞洛單藥治療方案新增的強有力證據。

作者:公威 聶紹平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1

TICO設計及重要結果

TICO研究為多中心、開放標籤、優效性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共納入3056例接受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西羅莫司洗脫支架(BP-SES)治療的ACS患者,隨機分入單藥治療組(阿司匹林聯合替格瑞洛治療3個月後接受替格瑞洛單藥治療,1527例),或標準DAPT組(阿司匹林聯合替格瑞洛治療12個月,1529例)。

主要終點設定為1年淨不良臨床事件(NACE),即主要心腦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內血栓形成、卒中或靶血管血運重建)、TIMI 大出血組成的複合終點。

結果顯示,與標準DAPT組相比,單藥治療組的主要終點事件發生率顯著降低(3.9% vs. 5.9%,HR=0.66,P=0.014)。進一步分析表明,單藥治療組的臨床獲益主要由「減少TIMI大出血」驅動(1.7% vs. 3.0%,HR=0.56,P=0.019),而兩組的MACCE發生率無明顯差異(2.3% vs. 3.4%,HR=0.69,P=0.088)。

2

增加淨獲益是降階的目的

TICO研究與TWILIGHT試驗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TICO研究入選了出血風險不高的ACS患者,而TWILIGHT試驗入選了接受PCI 的高缺血或出血風險的患者(STEMI 除外);前者採用的主要終點是包括缺血與出血事件的淨不良臨床事件(NACE)的複合終點,而後者的主要終點是BARC 2型、3型、5型出血。兩項研究都揭示出在3個月DAPT之後使用替格瑞洛單藥治療存在明確的安全性獲益。

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療「降階」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淨獲益。從目前的證據和淨獲益的角度來看,ACS患者在支架置入術後特定時間降階為單用P2Y12受體抑制劑的SAPT方案,可能優於經典的DAPT,為高出血風險患者提供了可行的抗血小板治療方案。從某種意義上說,阿司匹林的基石地位也再次受到挑戰。

3

分析TICO研究局限性

TICO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該研究排除了出血風險增高的患者(包括年齡≥究0、既往1年內卒中、6個月內曾行腦部手術或有腦外傷等)。據估計,在接受支架置入治療的人群中,此類患者可佔到40%左右。而這類患者選擇哪一種P2Y12受體抑制劑以及採取哪一種降階治療方案,如將替格瑞洛更換為氯吡格雷等,還有待明確。

其次,該研究中置入的是Orsiro新一代超薄生物可降解塗層藥物洗脫支架(BP-DES),血栓風險相對較低,因而不一定適用於使用永久聚合物塗層(durable polymer)等藥物洗脫支架的患者。

第三,DAPT降階為SAPT的時機尚未明確,停用阿司匹林的理想時機仍待研究。本次會議期間發布的AUGUSTUS二次分析結果顯示,在合併房顫需要接受抗凝藥的近期ACS或PCI患者,短期(30天內)服用阿司匹林在增加出血的同時減少缺血事件,且嚴重出血/缺血事件的風險收益比相當。30天後服用阿司匹林則增加出血風險,但並不降低缺血風險。

GLASSY亞組研究也顯示,1個月DAPT後改用23個月的替格瑞洛單藥治療不劣於12個月的 DAPT。新近ACS或PCI 術後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最佳時間窗口亟待研究。

4

尚有諸多問題有待回答

TICO研究必將推動SAPT方案的臨床研究與應用,但預言ACS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療進入P2Y12受體抑制劑的單藥治療時代為時尚早。對於ACS或置入DES的患者,在平衡缺血與出血風險後,經過短期DAPT後切換為P2Y12受體抑制劑的單藥方案不失為一種可行策略,但現階段該策略尚不宜推廣至所有人群。

有關ACS或PCI患者單藥抗血小板治療方案還存在諸多有待回答的問題。例如,P2Y12受體抑制劑(特別是新型P2Y12受體抑制劑)單藥維持治療是否優於阿司匹林?P2Y12受體抑制劑單藥維持治療的最佳劑量和適宜人群?高危複雜PCI術後患者使用P2Y12受體抑制劑單藥治療是否仍能獲益?另外,使用其他P2Y12受體抑制劑(尤為氯吡格雷)時採用單藥治療方案是否可行也缺乏證據。

未來仍需要設計樣本量更大、隨訪時間更長並採用硬終點的隨機對照試驗,明確P2Y12受體抑制劑單藥治療的療效,並優化用藥方案。

專家介紹

聶紹平,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貼專家、美國心臟病學院專家會員(FACC)、歐洲心臟病學會專家會員(FESC)、美國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學會專家會員(FSCAI)。

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急診危重症中心主任、北京市醫管局重點學科專業(急性冠脈症候群)學科帶頭人、首都醫科大學心臟病學系副主任。

兼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委員暨肺血管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常委、長城心臟病學國際會議執行主席、中國肺栓塞救治團隊(PERT)聯盟主席、北京心臟學會副會長、北京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委暨心血管急重症學組組長、JACC中文版副主編、CCI中文版榮譽主編、《中國心血管病研究》執行主編等職。主要從事心血管急危重症(尤為急性冠脈症候群)臨床與研究工作。

關注心在線 第一時間獲得

ACC2020/WCC最新進展

相關焦點

  • ACS PCI患者術後使用替格瑞洛單抗治療可行嗎?TICO研究再添新證據
    今年美國心臟病學會2020年會/世界心臟病學大會(ACC2020/WCC)虛擬會議上發布的TICO研究顯示,對於接受支架治療的ACS患者,替格瑞洛單藥治療可能是降低出血風險而不增加動脈阻塞引起不良事件風險的最佳策略。在此基礎上,健康界有幸邀請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劉巍教授,針對該研究ACS PCI患者單藥抗血小板治療的方案進行了解讀和點評。
  • 新探索,心獲益——CSC共話2020 ACC/WCC抗栓治療「心」進展
    GLOBAL LEADERS研究納入近1.6萬例ACS或穩定性冠心病患者,分別在接受1個月DAPT後替格瑞洛單藥治療至2年、在接受1年DAPT後阿司匹林單藥治療至2年。結果證實,替格瑞洛單藥治療組主要複合終點有降低的趨勢,且總體安全性良好。
  • 歷久彌新,從指南出發探討PCI術後抗板治療策略
    2020年3月底即將召開的ACC.20年會上,抗栓治療仍是萬眾矚目的焦點,多項研究將探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後的抗血小板治療策略問題。PCI術後患者長期存在非常高的再發心血管事件風險,需要強化術後管理來減少死亡和心肌梗死的發生,抗血小板治療是改善預後的重要策略。今天我們從指南出發,來探討一下PCI術後雙抗治療的熱點問題。
  • 安貞心語|TICO-STEMI研究:STEMI患者3個月後不再需Aspirin了?
    者中比較替格瑞洛單藥治療或替格瑞洛聯合阿司匹林雙藥治療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其結果顯示在接受藥物洗脫支架(DESs)治療的STEMI患者中,雙聯抗血小板治療(DAPT)3個月後停用阿司匹林僅應用替格瑞洛與常規的DAPT方案(替格瑞洛聯合阿司匹林)相比12個月TIMI大出血的風險下降了68%,而且不會增加主要不良心腦血管缺血事件(MACCE)的風險。
  • PCI 術後抗血小板治療新曆程
    1 TWILIGHT:凝血活性亞組分析 該分析納入51例高危PCI 患者,隨機分入替格瑞洛單藥治療組(23例)或替格瑞洛+阿司匹林DAPT組(28例)(圖1),旨在通過體外檢測全血的凝血活性,比較替格瑞洛或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對接受
  • 替格瑞洛長期應用對心血管事件的二級預防
    研究結果證明在阿司匹林用藥基礎上,聯合替格瑞洛相比安慰劑可顯著降低主要終點事件的風險(7.7%比8.5%,P=0.04)。預設的曾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患者的亞組分析結果也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替格瑞洛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降低了主要終點事件的發生率(7.3%比8.6%,P=0.013)。這些研究數據使得CAD患者DAPT的循證證據更加豐富。
  • 束永前:中國晚期實體瘤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單抗長期治療結果速覽
    研究全體治療人群的最新結果1,展示了替雷利珠單抗針對多種晚期實體瘤具有良好的抗腫瘤活性。剛剛召開的2020年ESMO大會報導了長期接受替雷利珠單抗治療患者亞組(Long-TermExposure,>12個月)的分析數據。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單抗長期治療的耐受性良好,AE均為輕到中度,與既往替雷利珠單抗單藥治療報導一致。LTE亞組中約一半的患者已經是三線及以上治療的情況下,替雷利珠單抗單藥治療的ORR仍達到55.7%,不論PD-L1表達均觀察到患者獲益。
  • 董籲鋼教授:回看ACC.20,探詢TWILIGHT未能回答的問題
    在剛結束的ACC.20年會上,抗栓治療仍是萬眾矚目的焦點,多項研究探討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後的抗血小板治療策略問題。其中TWILIGHT研究是熱點話題之一,但遺憾的是該研究並未回答PCI患者雙抗轉單抗時,選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孰優孰劣的問題。
  • 長期單抗誰更優?TWILIGHT研究價值有限
    該結果提示,接受複雜經皮冠狀動脈介入亞組,與長期DAPT相比,應用替格瑞洛單抗的患者BRAC 2、3或5型出血事件顯著降低(4.2% vs 7.7%),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卒中組成的複合終點風險無顯著差異(3.8% vs 4.9%),明確/可能的支架血栓形成風險也無顯著差異(0.4% vs 0.8%)。
  • 阿替利珠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一線治療晚期肝癌突破十餘年治療瓶頸
    在近期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公布了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聯合抗血管生成藥貝伐珠單抗臨床III期試驗IMbrave150的完整數據:與目前的標準治療索拉非尼相比,阿替利珠單抗聯用貝伐珠單抗能夠顯著延長晚期肝癌患者的總生存期(OS)和無進展生存期(PFS),一年生存率達到67.2%,宣告"阿替利珠單抗+貝伐珠單抗聯合治療成為晚期肝細胞癌一線治療的新標準
  • 跟隨王哲海教授細讀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肺鱗癌的III期...
    乘風破浪,成就非凡 替雷利珠單抗為鱗狀NSCLC患者提供新的免疫治療選擇 1.2020ASCO:RATIONALE 307研究結果首次披露: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兩種化療可顯著延長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
  • PD-1抑制劑替雷利珠單抗助力非小細胞肺癌治療
    PD-1抑制劑替雷利珠單抗助力非小細胞肺癌治療  肺癌作為我國第一大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均居首位,那它的治療必然是腫瘤中的重中之重。說起肺癌的治療,你會想到什麼?  近年來,免疫治療興起,開啟了肺癌治療的新紀元。進口PD-1抑制劑率先出擊,國產PD-1後來居上。
  • EULAR 2020 熱點話題解讀:司庫奇尤單抗治療AS的最新研究進展
    聽專家解讀 EULAR 2020中的重要研究進展…今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原定於6月3~6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2020年歐洲抗風溼病聯盟(EULAR 2020)首次以線上會議的形式舉行。會議中發布了眾多有關脊柱關節炎(SpA)發病機制和治療相關的最新研究進展,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振奮人心的消息。
  • 胃癌新希望-帕博利珠單抗聯合侖伐替尼治療胃癌ORR高達69%
    下面就帕博利珠單抗聯合侖伐替尼在胃癌治療臨床研究初步介紹一下。 侖伐替尼聯合帕博利珠單抗治療胃癌的II期EPOC1706研究在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東醫院進行,入組患者為年齡≥20歲,患有轉移性或復發性胃或胃食管交界性腺癌,ECOG為0或1,並且根據RECIST1.1具有可測量病灶,無論患者曾接受過何種治療。
  • 艾美賽珠單抗治療亞太地區血友病A患者的研究首次亮相ISTH大會
    近幾年血友病領域諸多創新療法的出現給患者和家屬帶來了新的希望,我國血友病治療邁入有藥可選、預防管理的新階段。最新的2020血友病治療中國指南和2020 WFH血友病指南都一致認為預防治療是血友病規範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預防治療的目標是讓我們的血友病患者「沒有自發性出血,擁有積極、高質量的生活」。
  • 羅氏阿替利珠單抗免疫聯合方案在中國獲批一線治療肝癌
    10月28日,羅氏製藥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其腫瘤免疫創新藥物阿替利珠單抗(商品名:泰聖奇®,Tecentriq®)聯合貝伐珠單抗(以下簡稱「T+A」聯合療法)用於治療既往未接受過系統治療的不可切除肝細胞癌(HCC)患者。此次獲批的主要依據是3期臨床試驗IMbrave150的研究結果,其中包括對194名中國亞群患者的分析。
  • 卡博替尼聯合阿替利珠單抗治療晚期腎透明細胞癌顯示出良好的臨床...
    此外,富含T細胞的腫瘤(CD68high和CD8high)有更大幅度的縮小(對比基線水平)和更高的總緩解,13名患者中有10名(77%)對卡博替尼治療有反應。 在數據截止期,40mg組和60mg組分別有14名和18名患者繼續接受卡博替尼聯合阿替利珠單抗治療。
  • 中國之聲丨ASCO 2020:盛錫楠教授報告特瑞普利單抗聯合阿昔替尼...
    或3 mg/kg的特瑞普利單抗,聯合阿昔替尼,每天口服5 mg,進行劑量遞增和隊列擴大研究,直到確認疾病進展、不可接受的毒性或自願停藥。結果:最終入選33例患者,未觀察到劑量限制性毒性。97%的患者經歷了與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TRAEs)。最常見的TRAEs為輕度(1級或2級),包括腹瀉、蛋白尿、手足症候群、疲勞、AST或ALT升高、高血壓、甲減或甲亢以及皮疹。39.4%的患者發生3級或3級以上TRAEs。
  • 高全立教授 替雷利珠單抗 中國人群Ⅰ/Ⅱ期研究NSCLC數據更新
    大會在摘要專欄披露了替雷利珠單抗Ⅰ/Ⅱ期臨床研究(RATIONALE102)非小細胞肺癌的更新數據,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解讀一下此研究。 研究背景 替雷利珠單抗是由國內創新企業百濟神州獨立研發的人源化IgG4單克隆抗體。
  • 特瑞普利單抗三線治療胰腺腺泡細胞癌(PACC)患者獲療效突破|患者|...
    治療期間患者未出現任何嚴重不良事件,證明AG + 特瑞普利單抗為轉移性PDAC患者提供了一種反應良好、毒性可控的新聯合治療方法。考慮到患者情況有利於免疫治療開展,2019年8月患者接受特瑞普利單抗注射(240mg d1,Q3W)+SOX方案(奧沙利鉑 150mg d1,S-1 50mg 2次/日 d1-14,Q3W)的聯合治療。兩個療程後,患者胰頭、雙肺、腹腔和腹膜後淋巴結的腫瘤大小均有所縮小。四個療程後,影像學結果顯示患者出現PR(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