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走路最怕啥,一是傳統老三樣教走路,二是摔倒後腦勺著地

2021-01-09 墨仔媽媽育兒

這兩天在小區溜娃,看到一些爺爺奶奶教寶寶學走路,還是那些老辦法:彎腰扶著寶寶腋下、拽著寶寶一隻胳膊、綁個圍巾拎著寶寶,每個寶寶在大人的外力協助下踉踉蹌蹌的學習走路。

雖然一代又一代的絕多大數孩子都是這樣學會走路的,但是並不代表這些方法就是正確的,這種教走路的方式其實是在拔苗助長。

為什麼不提倡這種教走路的方式呢

1、違背寶寶的大運動發展規律

寶寶的大運動發展是有一套循序漸進的規律,與生長發育的需求相匹配,每一個大運動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上一個大運動為基礎,環環相扣。

寶寶出生以後開始學習俯趴抬頭,俯趴到一定程度以後,脖頸力量、脊柱、背部肌肉群得以增強,只有這些部位的力量增強,才能完成翻身的動作,靈活掌握翻身以後,大腦對軀體及四肢的控制越來越熟練,為學習爬行、坐立做好準備。

當寶寶學會匍匐爬行、手膝爬行以後,每天不斷重複的爬行,開始學習坐立、扶站、扶走、最後學會走路。

這一切發展都是自然而然的過渡出來的,其實不需要人為的去提前某個環節。

但現實情況是,很多家長迫不及待得想讓孩子學會走路,繞過孩子爬行這個階段,或者沒有充分讓孩子爬行,直接進行人為幹預教走路。

事實證明,只要寶寶爬行的強度和時間充足了,根本不用家長那些協助方式,自己就能學會走路。

2、不利於寶寶發展平衡能力、走不穩易摔跤

不論是扶著寶寶還是用圍巾或者學步帶拎著寶寶,我們都能看到寶寶走路的時候整個身體向前傾,家長不得不向後拽,這中間有著力量的對抗,實際上,是家長在幫助寶寶掌握平衡,而非寶寶自己掌握。

而平衡能力是走路的關鍵,即使寶寶最後被教會了學習走路,但是在初期也很容易摔跤,並且摔跤的時候很容易摔個屁股蹲後仰著地。

但是如果寶寶是經歷過充足爬行自己學會走路的,平衡能力非常強,在走路的時候能夠看到他會通過調整胳膊的姿勢來幫助自己保持平衡。

我家墨仔就是自己學會走路的,從頭到尾我沒有扶過一次,第一次走就穩穩噹噹得走了五步,一周左右就學會了走路,摔倒的時候也能啟動身體本能保護機制,向前摔手撐地,而不是失去平衡後仰著地。

3、家人累得腰酸背痛

其實傳統的教走路的辦法特別累,不管什麼姿勢,大人都得彎腰駝背,不論是年輕人還是老人,這個姿勢堅持十來分鐘都會腰酸背痛,最後寶寶終於學會了走路,但是自己卻腰肌勞損了,得不償失。

4、耗時長見效慢

同樣是學習走路,被大人扶著教走路可能需要個把月才能讓寶寶初步掌握走路技巧,再花個把月走穩當。

但是經過充足爬行的寶寶學習走路只需要一兩周而已,不出一個月已經走得非常穩當。

就拿我兒子和小區裡另一個小女孩來比較,兩個孩子就只差幾天,墨仔是爬行後自然學會走路的,那個小女孩是姥姥扶著教走路的,兩個不同的帶養方式的區別是:

墨仔已經走穩當的時候,那個小女孩還在圍巾的牽引下踉踉蹌蹌走路,姥姥看到墨仔走得又快又穩,非常著急,說自己孫女太笨了,都教了3個月了還沒學會。

所以說,學走路這個事情其實有事半功倍的辦法,完全不需要這麼費時費力。

如何不扶不拉不拎著,讓寶寶自己學會走路

其實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在爬行期的時候讓寶寶充足爬行,爬行是寶寶自己學會走路的最有效的方法,其意義在於:

爬行的時候,寶寶需要抬起頭部,背部與地面平行,這個姿勢能夠幫助寶寶形成人體的四個生理彎曲:頸曲、胸曲、腰曲、骶曲。生理彎曲擴大了軀幹重心在基底的面積,從而加強了人體在直立姿勢下的穩定性,保護我們的大腦和內臟器官。爬行能夠鍛鍊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手腳協調能力,這兩個能力正是走路所需要的功能,眼睛看到哪,腿就能走到哪,邁出左腿甩出的是右臂,邁出右腿甩出的是左臂。爬行能夠發展寶寶的空間意識,被教走路的寶寶可能會出現走路撞到障礙物、無法繞過障礙等和空間有關的問題,但是爬行過的寶寶因為得到了充分的探索鍛鍊,所以前後左右等空間意識是非常強的,基本不會出現那些情況。所以,當寶寶5-6個月的時候就需要有意識的幫助寶寶學習、練習爬行,那我們該如何做呢?

1、從寶寶5-6個月開始推爬

大部分寶寶會在5-6個月期間出現爬行意識,比如拱起小屁股,如果沒有出現這個姿勢也沒有關係,我們依舊可以給寶寶進行推爬。

很多寶寶沒有經歷匍匐爬行就直接進入了手膝爬行,雖然都是爬行,但是漏掉匍匐爬行會白白丟失一段爬行時間,尤為可惜,畢竟爬行期只有短短的7、8個月而已。

2、8個月左右開始手膝爬

當寶寶嘗試著把自己撐起來前後搖晃的時候,就是要進入手膝爬行了,大部分寶寶爬到13-14個月左右就會開始學習走路了。

3、提供充足的空間讓寶寶爬

爬行開始以後,寶寶會滿屋子亂爬開啟探索之旅,我們需要做的是將多餘的、危險的家具移開,騰出足夠大的空間讓寶寶穿梭,儘量不要用圍欄把寶寶圍住,經常在圍欄裡的寶寶會失去對爬行的興趣,更加糟糕的是會很快學會扶站扶走,徹底不再爬行。

家裡的環境往往只滿足於匍匐爬行或者手膝爬行初期的寶寶,等到寶寶爬熟練以後,就需要帶到戶外更廣闊的地方爬行了,比較理想的地方是商場、公園。家長可以帶著寶寶進行戶外爬,爬完及時給寶寶洗手消毒即可。

4、保證足夠的爬行時間

紐諾育兒的國際嬰幼兒睡眠顧問王榮輝老師建議寶寶應該爬夠500小時,有些感統專家也提出了這個數字目標,個人覺得這個目標實現起來頗有難度,但是如果每天能夠保證寶寶累計爬行的時間達到1.5小時左右,爬夠300個小時是沒問題的。

這300個小時足以讓寶寶獨立學會走路。

寶寶學習走路時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雖然說寶寶走路不需要家人額外幹預,要敢於放手讓寶寶爬行,但是大膽之餘還需心細,必要的安全問題還是要注意,防患於未然。

1、衛生問題

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寶寶爬行是因為覺得地上髒,有各種細菌病毒,寶寶會爬著爬著把手放進嘴裡。

我的做法是,如果在家裡爬行,每天拖地(不需要用消毒水之類的拖地,清水即可),保證地面乾淨,如果在戶外爬行,我會挑選環境相對比較好的,比如乾淨的公園跑道、商場大理石地面,並且會在寶寶爬行路線上觀察是否有玻璃等危險物品,給寶寶帶好護膝保護膝蓋,防止寶寶吃手,隨身攜帶酒精噴霧和溼紙巾,爬完立刻擦手。

2、安全問題

寶寶在爬行的時候會爬著爬著坐起來,有時候坐不穩會後仰頭著地,摔到後腦勺,走路初期也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問題,那些被教走路的寶寶的平衡能力不強,更容易摔個四腳朝天,現在家裡的地面大多都是瓷磚、如果寶寶後仰著地是非常危險的。

但是家長們又不能眼睛一動不動的盯著寶寶,即便看到寶寶摔倒了可能也來不及扶,尤其是一個人帶孩子的時候,大人還需要做家務,難以全面兼顧,所以寶寶摔倒是防不勝防。

我家墨仔在爬行初期就因為沒有坐穩直接躺倒,後腦勺咚的一聲磕在了爬行墊上,萬幸是摔倒在2cm厚度的墊子上,沒有受傷。

但是從那以後,我覺得不能存在僥倖心理,覺得寶寶爬得好走得穩一次都不會摔倒,所以我決定買一個防摔枕頭給他背上。

墨仔坐著玩玩具的時候戴著,防止後仰躺倒。

初期走路的時候戴著,避免一不小心的摔跤。

在家裡推著扭扭車跑得飛快的時候戴著,以防被快速滑行的車子帶倒。

這個枕頭上的圓環部分不軟不硬,剛好墊在墨仔的後腦勺部位,但不會緊貼著頭,所以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我扶著墨仔模擬摔倒的姿勢測試了一下枕頭,墨仔摔倒的時候,後腦勺恰好就枕在了圓環上,如果是向側面摔倒了,最後都會變為仰躺的姿勢,還是能夠護住後腦勺。

後來墨仔還真就摔倒了幾次,幸好有枕頭的保護,沒有受傷,直到他徹底走穩當了才讓防摔枕退休,退休以後又送給了閨蜜,剛好她娃也開始爬行了。

墨仔的防摔枕是個紫色的王冠,背著特別可愛,之前照了不少照片凹造型,當時買的時候花了我89大洋,實在是貴,但是為了保護寶寶的腦袋不受傷,咬咬牙就拿下了,剛才猛然發現百度小店竟然有貝恩施的防摔嬰兒枕頭,這個牌子也是家喻戶曉的品牌,質量過關,現在做活動只需要69元,省錢秘笈就是哪最優惠就在哪買,省下來的錢還能給娃多買個玩具。

我估摸著馬上又要一批寶寶即將進入爬行和學步期,爸爸媽媽們在實踐爬完自然走路的育兒理念的時候,還需要做好充足的安全防護哦,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要膽大也要心細。如果喜歡這款枕頭,可以直接在文末下單哦。

相關焦點

  • 寶寶摔到後腦勺著地,出現什麼症狀時,需要及時就醫?
    尤其是在寶寶學走路時,磕碰是在所難免的,由於寶媽媽的粗心大意,寶寶就很容易摔倒的。再就是大一些的孩子,相互之間的玩耍打鬧,當被摔倒的孩子後腦勺著地時,寶媽媽知道後是很擔心的,這樣對寶寶的大腦會不會造成影響呢?
  • 寶寶一歲了還不會走路怎麼辦?掌握這3個順序,4點事項,快速學會走路
    一般大部分寶寶到一歲左右就已經會自己走路了,但有一些寶寶走路比較晚,可能到1歲幾個月才慢慢開始會走路。 我家兩個寶寶,大寶(兒子)是一歲快4個月才能獨立走路,而我家二寶(女兒)11個月的時候就已經走路走得比較穩了。
  • 1歲寶寶學走路摔成腦損傷,孩子的磕磕碰碰千萬別不當回事!
    孩子學走路,踉踉蹌蹌,摔個幾跤再正常不過了。可河南一名1歲4個月的孩子竟因走路時多次摔倒,導致顱腦損傷,至今昏迷不醒,目前仍未脫離危險……7月20日,南陽1歲4個月的樂樂,正處於學步階段。因為剛剛學會走路,還站不穩,樂樂當天一共摔倒4次,而每次都摔在頭部。
  • 寶寶摔倒後後腦勺著地要緊嗎,要看這兩個信號
    寶寶磕到別處還好,就怕寶寶磕住後腦勺,真能讓家長擔心壞。其實孩子摔倒後後腦勺著地到底要不要緊,看這兩個信號便知。一、寶寶摔倒後有沒有哭寶寶摔倒後,第一反應往往是哇哇大哭,家長也跟著心疼的不行。其實摔倒後哭反而是好事,證明寶寶是有意識的,腦部受傷的可能性很小。相反,如果寶寶磕到後沒有哭,家長可別以為沒事了,要嚴密觀察寶寶的變化,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去醫院就醫。
  • 養育小知識|教寶寶學走路的3大誤區和4大竅門!
    2020.12.15 【象大大親子今日分享】 教寶寶學走路的 3大誤區 誤區1、依賴學步車 很多父母認為,把寶寶放進學步車,不用特別照顧,寶寶不會摔倒,沒有危險,還可以練習走路。既省事,又省心。
  • 哆啦a夢走路不著地,它有沒有手指?官方給出了答案
    哆啦a夢可以說是大部分人的童年了,作為最經典的動漫之一,曾經獲得的好評不計其數,同時斬獲了無數獎項。而哆啦a夢在其中又是一個十分神秘的存在,那麼大忙人要問了,哆啦a夢有沒有手指呢?想必大家都很難給出答案,而現在就讓大忙人告訴大家官方的解釋!
  • 醫學專家教您走路如何「防摔」
    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怕摔倒。在此,哈醫大一院耿碩醫生再次提醒大家:告訴家中老人,沒啥事兒就別出來瞎溜達啦!不小心滑倒事兒小,要是骨折就麻煩啦!
  • 一男子下樓梯摔倒後腦著地,身體像斷線木偶抽搐,路人迅速施救!
    尤其是在下樓梯或者下坡的時候,穿拖鞋走路更容易出意外,有時甚至還有可能會帶來生命危險。這不近日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名男子穿著拖鞋下樓梯的過程中,一腳踏空直接摔在了樓梯上,後腦勺著地頭部大出血。所幸被人發現及時並進行急救措施,目前該男子已經脫離生命危險。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女子走路平地摔倒,左臉著地血肉模糊,怒找路政索賠
    ,而張女士的男性朋友並沒有察覺,張女士已經摔倒,因為這件事情發生的太過突然了,張女士的臉直接硬生生的靠在了地面上,張女士也沒有反應過來就摔倒在了地上,並沒有採取用手撐地的安全措施,現如今張女士的左臉上有非常明顯的傷痕,作為一名女性來說,臉上出現這種傷痕是非常難看的影響自己的形象,然後直接跑到了整形醫院進行治療。
  • 兩歲寶寶學熊大走路走紅,家長的評論卻讓國漫寒心
    兩歲寶寶學熊大走路走紅,家長的評論卻讓國漫寒心文/天師近日在某知名短視頻平臺上流行著這樣一個有趣的視頻,視頻內容大概是一個兩歲左右、還穿著尿不溼的小寶寶在走廊裡「張牙舞爪」地飛奔著。小寶寶人小鬼大,竟然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本以為是寶寶天馬行空的「設計」,卻沒料到這居然是一段模仿秀。
  • 8個月寶寶學爬行頭朝下摔倒,媽媽的第一反應,決定寶寶的狀態
    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一舉頭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立周會走」,代替每個月份的寶寶發育軌跡。尤其是6~8個月寶寶學習爬行的過程中,少不了磕磕碰碰和摔跤。如果8個月寶寶學習爬行頭朝下摔倒,應該怎麼辦?前段時間,同事小王分享了她的親身經歷:她有一個8個月大的寶寶正是學習爬行的階段,小王下班回家之後,寶寶看見媽媽興奮不已,一不留神寶寶突然從床上頭朝地下摔倒了。當時小王嚇得臉色發白、心跳加速,第一時間把寶寶抱起來確診他是否安然無恙。
  • 孩子準備學走路前有3個信號,為了避免「踩坑」,父母要早做準備
    生活中,經常有些新手父母糾結於孩子什麼時候學走路好,究竟是早點學會走路的寶寶聰明呢,還是讓孩子順其自然更好,成為這些爸媽關注的問題。其實,寶寶在準備學習走路之前,大人是可以窺見端倪的。父母在了解了孩子這些特徵之後,再做準備,往往會事半功倍。
  • 倒立走路很難嗎?憑藉這4個動作,我一個月就學會了倒立走路
    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我肯開動腦筋,我找到了倒立走路的重點,並且找到了最好的學習動作。那麼接下來我會從兩個方面來幫助大家學習倒立走路。一方面是倒立走路的動作,這個你只需要模仿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是倒立走路的重點,這樣你可以更好把握動作。倒立走路的重點在哪?
  • 骨盆歪看走路就知道?矯正骨盆、瘦腿先練正確「走路姿勢」
    每天走路、卻都走錯了!很多人走路姿勢不正確,不僅一直在對錯誤部位的肌肉施力,讓大小腿越來越粗壯,還可能讓腿部錯誤的施力而骨盆代償、讓骨盆越來越寬導致歪斜,一起看看骨盆歪斜自我檢測及模特兒親授「走路姿勢矯正」運動,練出正確的走路姿勢,光走路就可以瘦。
  • 寶寶摔倒後腦著地,這幾個地方要第一時間檢查!
    很多時候,寶寶不小心磕碰著了,媽媽們抱起來哄哄,孩子不哭不鬧了,多數情況下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如果寶寶摔倒後是後腦勺著地,就需要格外注意了,家長一定要及時觀察寶寶的情況,其中以下幾個地方媽媽們要第一時間進行檢查,如果有異常就一定要立即送去醫院就醫。
  • 防滑秘籍:雪天裡正確的走路姿勢
    今天,為大家介紹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大夫們推出的一份「冰雪天走路寶典」。其實,醫生們要告訴大家的就一句話:請向呆萌的企鵝君學習走路!為啥學企鵝走路能在雪地不摔跤?技巧關鍵是:走路搖擺這麼做的目的是控制身體平衡。還有,要雙腳不停地小步向前走路,外八字是最好的,保證自身重心在腳下,步伐短,曳步走。
  • 一個人壽命,能從「走路」判斷出來?2個走路要點,把握住更長壽
    我們從出生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學會如何走路,從會爬到會搖搖晃晃的走,到昂首闊步的走,到步履蹣跚,最後寸步難行......從一個個有關走路的成語,我們看到了人的一生,可以說,你的腳步就是你的人生!直觀的反應了你走路的速度,你走路的狀態,也從側面反應了你的精神風貌,反應你的健康狀態!
  • 寶寶學走路,這些家居品快拿開,很危險!
    寶寶開始學走路了!進入到人生新的裡程碑,你是不是超激動!!!不過呢,話說回來,從現在開始,你就必須打起精神,警惕起來了,因為你的崽可能前一秒還在客廳,後一秒就在廚房咯。畢竟,學會新技能的他也是很興奮的呀~~~but,家中並不是完全安全的,有些家居品會給寶寶的健康帶來威脅,我們一起來看看,抓緊收拾起來:
  • 「健康」走路和不走路的人,居然有這麼大的差別!3個技巧,讓你喜歡...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打開正確的走路方式吧~堅持走路讓你受益頗多1利心臟臨床經驗表明,堅持走路有利於慢性病的穩定與康復,它能提高心率,促進血液循環,強化心臟。尤其是對病情穩定的冠心病、心絞痛等患者,有利於建立側支循環,促進血液的流通。
  • 你的走路姿勢,暗藏健康信號
    走路是我們每天都有的行為,也是最簡單的一種運動方式。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每個人的走路習慣、姿勢、速度,多少都有點差異~正常步態是用自我感覺最自然、最舒坦的姿態行進時的步態,應該是身體直立,兩眼平視前方,雙臂放鬆在身體兩側自然擺動。步子穩、全身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