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宋蕊 黨璽)近年來,我省通過開展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突破了大熊貓生殖激素測定、人工授精等技術,有效提高了大熊貓的受孕率。今年,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6隻成年大熊貓配種成功,熊貓家族有望繼續添丁壯大。
在位於西安周至縣的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熊貓寶寶在工作人員的照料下,正享受著盛夏清晨的悠閒時光。從今年年初開始,這裡陸續有六隻成年大熊貓進行了配種,其中,四隻都是自然交配,兩隻為人工授精,熊貓家族有望添丁壯大。
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大熊貓管理部工程師沈潔娜:「從大熊貓發情前期一直到它產崽之後整個生殖周期,我們都在對它尿液中的激素做一個實時監測。就是看什麼時候產崽,方便我們提前做好接產的準備。」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受到繁殖能力退化、相互擇偶等影響,大熊貓自然交配並不容易。
沈潔娜:「先看一下兩個熊貓有沒有好感,有沒有互相吸引,試著放對。」
近年來,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加大科技攻關,有效提高了大熊貓人工授精的受孕率。去年7月,大熊貓「佳佳」就是通過人工授精順利出生的。已有6隻「大熊貓準媽媽」進入待產階段,工作人員變成了「產科醫生」和「新生兒科醫生」,守護國寶新生命的到來。
目前,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人工飼養的大熊貓從起初的1隻增加到現在的28隻,研究中心通過開展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突破了大熊貓生育的多項技術難關,建立了大熊貓飼養管理、人工繁育和疫病防控等技術體系,大熊貓種群的數量和質量都在提升。
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大熊貓管理部獸醫師張丹輝:「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大熊貓跟人能夠和諧共生,希望我們秦嶺大熊貓種群能夠繁衍長大,也讓更多的人認識這一古老的物種。」
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大熊貓管理部部長趙鵬鵬:「通過人工種群的建設,來進一步建立我們純系的秦嶺大熊貓亞種的圈養種群,通過這個種群的發展,再開展野化放歸工作,最終實現對野外種群的補充和復壯。」
編輯:田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