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2月7日發表了題為《地區軍事化將持續:美日「山櫻」演習目的何在?》的報導稱,日本與美國12月7日在日本熊本縣啟動了「山櫻79」聯合軍事演習。根據計劃,演習將持續到本月15日,目標是檢驗「藉助作戰、模擬訓練裝置和理論準備構想」對分散部署的部隊進行指揮的能力。
演習組織者稱,「山櫻79」演習是美國駐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區陸軍與日本陸上自衛隊舉行的規模最大的雙邊聯合司令部演習。專家指出,演習主要將「在統一的信息平臺上」舉行。
報導稱,與此同時,分析人士認為,根據美日的遏制政策,演習方案中可能用到有關俄羅斯與中國的偵察情報。
根據社交媒體網站「山櫻」演習頁面發布的消息,美國陸軍和日本陸上自衛隊參加了7日在健軍基地舉行的「山櫻79」演習開幕式。
報導還稱,由於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山櫻79」演習今年將在日美兩國多地舉行。日方參加共約4000人,美方共約1000人。
值得指出的是,美日兩國從1982年開始舉行旨在「提升美軍與日本陸上自衛隊之間行動兼容性」的「山櫻」演習。日美輪流舉辦,此次為第79次。
演習主要針對中國
俄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在接受「今日俄羅斯」電視臺採訪時指出,美日在熊本縣舉行的是以兩國信息協作為目標的軍隊司令部演習。
列昂科夫解釋說:「司令部演習會演練無需直接調用軍隊的軍事行動——大部分行動以電子方式在統一的信息平臺上實時進行,因此演習日期不止一天。」
報導援引列昂科夫的話指出:「為此,美日軍隊會使用包括用於數據傳輸的軍用網際網路在內的電子協作系統。美國的這類系統能整合衛星和空軍偵察所獲得的信息。」
列昂科夫認為,演習方案可能基於有關俄羅斯與中國的偵察情報。不排除美日軍人「根據杜撰的俄中攻擊日本行動而進行訓練」的可能。
這位專家說,儘管演習主要以電子形式進行,但這一演習仍會對俄中構成危險。原因在於,演習方案中可能包括徹底摧毀具體目標——如遠東的俄羅斯軍事基地以及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本網注)上和中國境內的軍事目標——的提議。
報導稱,列昂科夫還表示,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把俄中稱為美國的主要威脅。他說:「這種提法表明,俄中是美國及其盟國的潛在敵人。美國也正是依照這一想定開展軍事演習的。但在亞太地區,美國的頭號敵人是中國。」
俄軍事專家瓦西裡·卡申指出,美日「山櫻79」聯合演習「主要旨在為與中國發生衝突做準備,但演習中也可能存在與俄羅斯有關的方案」。卡申在接受「今日俄羅斯」電視臺採訪時說:「美國和日本的主要目標是遏制中國。對俄羅斯而言,這場演習不會引發類似於中國所感受到的擔憂。
多場軍演持續施壓
報導稱,值得指出的是,「山櫻79」不是日本和美國今年同時參加的唯一演習。10月26日,美日等國軍人在日本衝繩及附近海域開啟了「利劍-21」演習。演習動用了多艘軍艦、數百架飛機和4.6萬名軍人。
而日本、美國、印度和澳大利亞共同參加的「馬拉巴爾2020」海軍演習第二階段於11月17日啟動。演習中動用飛機和軍艦。演習的計劃內容包括對假想目標進行射擊、開展反潛和其他各種海軍戰術演練。
報導稱,卡申認為,美國在與中國的軍備競賽中追不上對手,它現在為了遏制中國而把賭注壓在日本身上。卡申說:「中國正在快速積累力量,美國很難快速調整力量並將其投入太平洋西部。因此,美國近期試圖在這個方向上積極與日本合作。此外,美國還想逼迫日本同行向軍事建設和現代化改造投入更多資金。」
卡申預測,美國「將繼續推行亞太地區軍事化並加強針對中國的演習的強度」。
資料圖片:美日「山櫻79」聯合軍演指揮部現場圖。(美國防部官網)
【延伸閱讀】日媒:英航母明年初將赴日本海域參加美日聯演
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導 據共同社東京12月5日報導,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當地時間周六表示,英國海軍明年初將派遣「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前往日本附近水域。
消息人士說,以「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為首的這一航母戰鬥群在停留該海域期間預計將與美軍和日本自衛隊進行聯合演習。除本地區以及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在西太平洋部署航母戰鬥群是非同尋常的行為。
報導稱,此舉出現在人們對中國在東海和南海力量日益增強感到擔憂。這可能會引發北京的抗議。
消息人士說,英國海軍還計劃在此次部署期間讓艦載的英軍F-35B隱身短垂戰機飛往三菱重工公司位於日本中部愛知縣的工廠進行維護。
消息人士稱,英國2019年已宣布將把航母戰鬥群部署到太平洋地區,此後便一直與日本和相關國家進行談判。
資料圖片:滿載F-35B隱身短垂戰機的英軍「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英海軍官網)
(2020-12-06 11:39:53)
【延伸閱讀】外媒:「馬拉巴爾」軍演啟動 美日印澳派艦參加
參考消息網11月5日報導 據美國《星條旗報》網站11月3日報導,來自美國、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的軍艦周二在孟加拉灣啟動了「馬拉巴爾2020」海上演習。
海軍的一份聲明說,「約翰·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代表美國參加這次年度軍演,演習旨在「推進參演國之間先進戰術的策劃、整合和運用」。
「約翰·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的指揮官賴恩·伊斯特迪說:「『馬拉巴爾』演習為志同道合的海軍一起行動和訓練提供了機會,這些海軍有著促進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穩定、開放和繁榮的共同願景。」
報導稱,此次演習正值中國與印度因兩國邊界爭端產生矛盾之際。
印度國防部10月19日發表聲明說,「馬拉巴爾2020」標誌著澳大利亞海軍艦艇13年來首次參加該演習。
報導介紹,「馬拉巴爾」軍演是印度和美國1992年發起的,日本2015年成為參加該演習的永久夥伴。根據國防部的聲明,「由於與澳大利亞的防務合作加強」,印度邀請澳大利亞今年參與「加強與其他國家在海上安全領域的合作」。
根據海軍的聲明,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巴拉臘特」號護衛艦的艦長安東尼·皮薩尼說,他的船員期待此次演習能夠「促進地區的安全、穩定和繁榮」。
印度海軍參加演習的有「沙克蒂」號補給艦、「蘭維賈伊」號驅逐艦、「希瓦利克」號多用途護衛艦、「辛杜拉傑」號潛艇和各種飛機。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聲明說,他們派出了驅逐艦「大波」號。
聲明沒有說明此次演習將持續多長時間。「馬拉巴爾2019」軍演持續了9天。
另據《印度快報》網站11月3日報導,「馬拉巴爾」海上聯合軍演第一階段於周二拉開帷幕,這是印度、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10年來規模最大的聯合軍演。
印度國防部稱,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的演習擬採取「零接觸-海上」模式。也就是說,四個國家的軍事人員之間不會有接觸。
報導稱,「馬拉巴爾」演習是多邊海上軍演,包括模擬作戰和實戰演習。今年的演習將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周二開始在維沙卡帕特南港附近海域舉行,第二階段將於11月中旬在阿拉伯海舉行。
據印度報業託拉斯報導,針對「馬拉巴爾」軍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周二在北京的例行記者會上說,「我們希望,有關國家的軍事行動能夠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而不是相反」。
又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1月4日報導,美國、印度、日本三個國家常年舉辦的多國聯合軍演「馬拉巴爾」今年納入澳大利亞,這四國周二在孟加拉灣展開聯合演習。
報導稱,美國最近聯合盟友抵抗中國的意圖濃厚,除了「馬拉巴爾」軍演外,美國在10月26日到11月5日之間也聯合加拿大、日本舉行了「利劍-21」軍演。
(2020-11-05 08:38:13)
【延伸閱讀】日本智庫建議美日同盟加強「混合戰爭」準備
參考消息網10月10日報導 (記者 劉華)近期,日本中曾根世界和平研究所發布海洋安全保障研究會報告,建議美日同盟加強「混合戰爭」準備。
該報告題為《複雜巧妙的「混合戰爭」自平時開始——日本的綜合應對與日美協同應對》。報告認為,「混合戰爭」已成為當代戰爭重要形態。在「混合戰爭」中,各國將不僅在太空、網絡和電磁等新領域發起信息戰、輿論戰,還將運用先進信息科技技術貫徹自身意志。天、網、電領域的衝突與戰爭並非單獨進行,而將形成相互交織的複雜戰爭形式。今後,橫跨陸、海、空、天、網、電甚至「認知」領域的「混合戰爭」將成為國家或非國家行為體實施戰爭的常態。
報告認為,今後大國之間衝突很可能不再是從和平時期快速轉為大規模戰爭的傳統形態,而是模糊和平與傳統戰爭之間界限、自平時即已啟動的「混合戰爭」。報告就此特別指出,應擺脫傳統上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為界限劃分「平時」與「戰時」的二元論安全觀。
報告認為,為準備「混合戰爭」,日本應採取如下措施:第一,加強偵察和情報體制建設;第二,專門針對「認知」領域戰爭創設新的指揮機構,使用社交媒體、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技術,在傳統輿論戰、法律戰和心理戰延長線上衍生更加複雜、多樣和精巧的作戰形式,並使信息收集、信息評估和國際傳播全流程成為國家總體力量的組成部分。第三,設立統籌網絡安全領域的應對機構;第四,加強衛星航跡數據一元化管理;第五,加強自衛隊與警察、海上保安廳部門合作;第六,實施其他省廳參與同盟協調機制的早期準備。
報告認為,在美日同盟層面,應為「混合戰爭」採取如下準備措施:第一,在同盟內設立關於「混合戰爭」的專門應對機制;第二,進一步明確美日同盟關於「武力攻擊未滿」(即未達到因外部武力攻擊啟動美日同盟聯合作戰條件)情況下如何應對的標準;第三,在同盟內明確網、天、電領域的分工;第四,美日合作推動形成網、天、電領域的國際規範。
該報告為海洋安全保障研究會相關研究項目的中期報告,該研究會現任委員長為日本自衛隊原統合幕僚長(相當於參聯會主席)齋藤隆。
(2020-10-10 18:35:00)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