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別鬧了,費曼先生》,推薦9本集樂趣和知識於一身的科普書

2021-01-08 精讀君

世界為何而存在?

人類無時無刻不在尋找它的答案,而科學的使命與發展動力之一就是探索萬物起源。我們只有先了解世界,才能了解我們本身。

不推開這扇科學之門,就永遠了解不了這個世界,感受不到宇宙無言之大美。

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晦澀難懂的理論、公式, 讓了解科學知識有了難度,畢竟我們都不是專業的。

這時候,科普就很重要了——我們迫切希望有人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給我們講述科學的奧義。

今天推薦的這9本科普書,將科學道理講得深入淺出,它們不僅可以讓你了解科學的乾貨,還能讓你感受科學的詩意。

發現物理

本書看點:

◎本書語言風格幽默八卦,講解邏輯絲絲入扣。是一本非常有趣、有料、準確性高的理論物理基礎讀物。

◎跟隨作者,你可以進入愛因斯坦的夢境,坐在牛頓老師的課堂,來到星光實驗的現場……最近距離接觸科學的真相。

◎很久沒有這麼廢寢忘食地想把一本書讀完了,比看小說還給力,關鍵是還有震撼的感覺。的確如作者所言,文科生寫的科普才能明白文科生會問出什麼樣的問題。——讀友劇旁

本書看點:

◎這本書是關於量子論的故事。它將帶你做一次量子之旅,從神話時代出發,沿著量子發展的道路,親身去經歷科學史上的烏雲和暴雨,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們並肩作戰。

◎雖然講的是量子的故事,但是作者曹天元化繁為簡的功力一流,愣是把深奧的量子物理學術大混戰寫成了一部瀟灑寫意的歐羅巴江湖史。

◎雖然書中作者已經把艱深的物理學文學化、生動化,但精讀君友情提示,本書必須在有中學基本物理概念的人的陪伴下閱讀。

本書看點:

◎《生活大爆炸》《萬物理論》《星際穿越》的靈感源頭,關於引力波、相對論、黑洞、宇宙的結構、時間的真相……7堂優美短課,帶你領略物理之美,宇宙之奇妙。

◎《紐約時報》暢銷書,《衛報》、《經濟學人》、《獨立報》、《新科學家》與《每日電訊報》2015年度好書。

◎卡洛羅韋利,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圈量子引力理論的開創者之一。

發現數學

本書看點:

◎數學美是自然美的客觀反映,是科學美的核心。簡言之數學美就是數學中奇妙的有規律的讓人愉悅的美的東西。

◎作者吳軍將書中高深的數學原理講得通俗易懂,讓非專業讀者也能領略數學的魅力。

◎讀者說,讀了「數學之美」,才發現大學時學的數學知識,比如馬爾可夫鏈、矩陣計算,甚至餘弦函數原來都如此親切,並且栩栩如生,才發現自然語言和信息處理這麼有趣。

本書看點:

◎著名數學家愛德華弗倫克爾在本書向我們展示了數學不為人知的一面,其中充滿了如同藝術般的美和優雅。

◎費曼說,在物理學領域,沒有數學素養的人是無法完全理解這個世界的。很多科學家也說,如果存在上帝,那麼上帝一定是數學家。

◎作者告訴我們,數學不是精英的玩具,它可以像愛一樣超越文化、超越地域、超越時空,將世間萬物聯繫在一起。

本書看點:

◎這是一本 「數學史話」,一部關於數學公式的史詩性著作:從1+1=2,到愛因斯坦質能公式E=mc,是值得數學迷和文科生期待的數學科普書。

◎看24個公式是如何令人驚訝地影響了人類歷史和我們的日常生活。

◎用詩意文字講述公式之美,科普性、知識性和故事性完美結合。

發現宇宙

本書看點:

◎霍金親傳弟子、物理學博士克里斯多福·加爾法德帶領我們踏上一場關於宇宙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驚奇之旅。

◎不需要圖表和方程式,只需憑著奇詭的想像,我們就可走向衰亡的太陽表面,飛越遙遠的星系,感受來自黑洞的死亡魅力……

◎你可以輕鬆讀懂時至今日的宇宙神奇,繼續探究關於上帝的存在、時間的起源以及人類的未來。

本書看點:

◎作者史蒂芬·威廉·霍金,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是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該書圍繞主題是宇宙學,涉及廣義相對論、量子論、黑洞、暴脹、時間旅行等諸多前沿概念。作者利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制約著宇宙的原理。

◎獲得安萬特科學圖書獎。這本書,也讓你有一種仿佛可以連接宇宙的感覺 。

本書看點:

◎從地球到宇宙邊緣的旅行,寫給每個人的天文學通俗指南。

◎這是一本極具收藏價值的天文視覺圖冊,全書近200張精美圖像全部由尖端技術拍攝,細緻的後期處理更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帶領我們踏入茫茫的宇宙。

◎簡明、清晰的科學解讀向讀者傳遞了眾多有趣的天文資訊,同時,作者極具人文精神的語言向讀者展現了人類探索宇宙的不易,以及我們在拓展知識疆域時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作者簡介:何似,在人間。你就是我平凡生活中的一枚彩蛋。

相關焦點

  • 好書推薦:《別鬧了,費曼先生!》
    他提出了費曼圖、費曼規則和重正化的計算方法,這是研究量子電動力學和粒子物理學不可缺少的工具。 他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費曼的家庭教育:費曼出生於美國紐約皇后區小鎮的一個俄羅斯移民猶太裔家庭。費曼的父親是麥爾維爾·阿瑟·費曼,母親是露茜爾·菲利浦。他有一個比他小9歲的妹妹瓊,兩個人的關係非常親密,瓊後來也成了一名物理學家。
  • 別喝了,費曼先生!
    別喝了,費曼先生!著有《那顆星星不在星圖上:尋找太陽系的疆界》《太陽的故事》和《黎曼猜想漫談》《從奇點到蟲洞:廣義相對論專題選講》等。本文是盧昌海撰寫的「理科書話」系列文章之一。費曼物理學家的全套講義或教程出版成書的並不多,其中讀者面最廣、可讀性最強的當屬《費曼物理學講義》。
  • 如果費曼先生來香港\顏純鉤
    圖:《別鬧了,費曼先生》是中外圖書中的經典之作\資料圖片  費曼先生有一段時間到巴西教書,他班上的學生都是準備畢業後做物理教師的,實際上,在當年巴西,受過高深科學訓練的大學畢業生,除了教書,沒有作專業科學研究的機會
  • 神奇的費曼先生
    讓我們看看這個神奇的費曼先生,到底有哪些神奇之處:1.追隨好奇心的學習,充滿樂趣而且毫無限制費曼深諳這種樂趣,他有一個顯然對科學充滿偏見的的藝術家朋友,某天拿著一朵花說:我是一個藝術家,可以看懂這花的美麗。但是你,作為一個科學家,把它研究透了,就索然無味了。費曼說:我認為他的想法有點怪。
  • 費曼技巧追根尋底
    來源分兩種:價值程度源頭知識價值程度的探尋決定這個術語是否值得我們花時間去學習,源頭知識則幫我們探尋到最原始的知識點,防止被誤導。1價值程度費曼技巧用了「費曼」這個人的名字,那麼:費曼是誰?他所取得的成就到底如何?他值得我們花時間去學習嗎?
  • 《發現的樂趣》:聽有史以來最有趣的物理學家費曼講述傳奇人生
    費曼總是說,他研究物理既不是為了榮譽,也不是為了獲獎和拿獎金,純粹只是因為樂在其中——發現大自然的運行規律,其中自有一番樂趣。那種「發現的震撼」,像攫住了一個美妙的新想法,感到這個世界多了一點新鮮的東西,並意識到自己正在見證一個重大的物理事件。
  • 別鬧了,費曼先生,我們知道你並不像你表現的那麼不在乎
    矽谷天才們的偶像、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界神一般存在的物理大師理察·費曼先生,曾經有過三段婚姻,多個情人,是眾人口中物理學界有名的情場浪子。但其實在他心目中,用情最深且至死念念不忘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艾琳·格林鮑姆。
  • 諾貝爾物理學獎理察·費曼 最精華的13篇訪談演講盡在《發現的...
    費曼傾力探索自然的規律,也喜歡跟朋友們娛樂消遣,喜歡打鼓,喜歡搞惡作劇。關於費曼的逸聞趣事,最為暢銷的一本書是《別鬧了,費曼先生》,而《發現的樂趣》可以與之互為補充。《發現的樂趣》收入了費曼的13篇訪談和演講文章,有童年的故事、原子彈研究的傳奇以及對未來計算機的預言,體現了一個自由而且有趣的人,誠實獨立、勇於質疑、探索真理。費曼為什麼能成為費曼?
  • 諾貝爾獎得主理察·費曼的生活、學習和思考方式
    編者按: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是20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他以其獨特的觀察世界和科學問題的方式而聞名。根據費曼的說法,天才的真正標誌是,能夠把事情解釋得足夠簡單,簡單到連一個8歲的孩子都能理解。我們能從費曼身上學到很多,比如用不同的方式做事的價值,保持好奇的樂趣,發現事物的樂趣以及快速學習的方法——「費曼技巧」。
  • 天才何以卓越:理察·費曼獨特的生活、學習和思考方法
    終生學習的樂趣費曼擅長自學,15歲時就自學了三角學、高等代數、解析幾何和微積分,其動機只是出於理解事物工作原理的樂趣。他以其觀察世界和科學問題的獨特方式而聞名。費曼在成年並已經在其職業生涯中站穩腳跟後才自學繪畫。對費曼來說,科學的極大樂趣就在這第一步——通俗易懂地闡明他的理解程度。發現事物的樂趣不要假設,而要質疑一切。費曼堅信,我們「必須留出質疑的空間,否則就沒有進步和學習。」
  • 科學頑童費曼:愛因斯坦之後最「好玩」的理論物理學家
    二戰期間,費曼參與了美國原子彈的研發,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並於1965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費曼不僅是一名物理學家,他還是熱情奔放的鼓手,實用的惡作劇者,出色的教育家和不懈的樂觀主義者,成為這樣的「多面手」,費曼父親對他的言傳身教功不可沒。費曼的父親很早就設法引導兒子用「科學的方式」去思考,並讓他懂得僅僅知道事物的名稱和充分了解事物的本質有著根本的區別。
  • 愛因斯坦和費曼的「快速學習秘訣」
    Thomas Oppong 整理了愛因斯坦和費曼兩位偉人的學習方法,發布在 Medium 上,文章標題為「2 Secrets to Learning Anything Faster: Lessons From Albert Einstein and Richard Feynman」。活到老,學到老。
  • 費曼的愛:愛得如此刻骨銘心
    朋友發來個微信段子,內容說做人要做「有趣的人」,還特別舉了一個大名鼎鼎的人作為「有趣的」典範:費曼。不由得想起我「認識的」費曼。「初識」費曼,是在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那座原子能博物館裡。大廳裡正面牆上的照片上是所有參加過「曼哈頓計劃」的物理學家的頭像。
  • 星二代「毀容式」成長,除了林志穎兒子,還有「破了相」的費曼
    但是,在錄製節目時,發生了事故,費曼的眼睛受了傷,在眼角處也留下了一道不小的疤痕。 吳鎮宇還曾開玩笑的說費曼「破了相」。[費曼體重增加,顏值暴跌]費曼隨著年齡的增長,網民們發現費曼和之前在《爸爸去哪兒》的時候變了不少。費曼他長大了,今年只有11歲。他看起來像個大男孩。令人驚訝的是現在的費曼比起以前的他胖了不少,身材也變得強壯了起來。
  • 不用術語,才能讓人理解知識的本質!——《費曼講物理》評鑑
    費曼給了我們一個「證明真正理解一個知識」的方法,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費曼技巧」(又稱「費曼學習法」)按照費曼的說法,證明我們「真正」掌握知識的本質的方法,就是不要使用專業術語費曼的這一觀點,和大多數老師截然不同!老師們往往會覺得:不用專業術語,那怎麼可以?
  • 費曼:我寧願要無法回答的問題,也不要不能質疑的答案
    小時候,費曼常常坐在他父親的腿上,聽他的父親讀《大英百科全書》,父親從不苛求費曼記住那些抽象的名詞,而是用現實中存在的東西為費曼解釋書本上的知識。這樣輕鬆、有趣的交流,使費曼產生了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欲。  10歲時,費曼就有了自己的家庭科學實驗室,用來改裝收音機和實驗物理原理。他有一個「得力助手」,是他年僅1歲的妹妹,薪資是每周4美分。
  • 這套科普書,讓人陷入沉思
    提到科普書,有人會認為科普書應該是嚴肅的,因為解釋科學現象要一絲不苟;有人會覺得科普書也可以帶一點幽默色彩,因為枯燥的科學知識需要一點幽默來調色;也有人希望科普書趣味性更多一些,讓孩子能歡笑聲中學習知識。
  • 費曼學習法,比爾蓋茨,賈伯斯,谷歌推崇的學習心法
    他人的提問和反饋可以讓你查漏補缺,傳授過程中,你也許會遇到很多尚不可解的問題,這個就是你的盲區,它會促使你對知識進行迭代升級。費曼就是把知識從複雜回歸簡單,費曼學習不是降低思維,而是升維思維,只有對一個知識點有更高維的理解,才能為他人傳道受業解惑。
  • 有乃父之風 費曼因推薦《我的英雄學院》道歉而被誇三觀正
    費曼微博費曼網上衝浪除了偶爾幫爸爸宣傳之外,會曬日常分享美食,還會推薦番劇,這不,費曼曾經在社交平臺上推薦了自己的動漫清單,其中有部動漫叫《我的英雄學院》,但是在費曼的推薦博下面有了些不一樣的聲音,後來費曼還特意發博道歉,表達自己的憤怒,不過並不是針對網友,而是針對這部動漫的作者。
  • 佛山名師為你推薦假期書單
    由於中小學和幼兒園延期開學,不少學校啟動在線教學安排,上起「空中課堂」。除了學習功課之外,閱讀課外讀物也不失為增長知識,開拓視野的好方式。近日,南方+記者採訪了幾位佛山名師,一起看看他們都為大家推薦了哪些優質書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