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裡有一個可憐的女子,她就是康姨母的庶女康兆兒。她是嫡母手中的一顆棋子,是康姨母和小秦氏為了設計顧廷燁和盛明蘭夫婦的一顆棋子。
康姨母安排她做妾,根本就是為了害明蘭。她知道,但是她不敢拒絕,因為自己的生母和弟弟的命都握在康姨母手中。她是劇裡安排給顧廷燁做妾的女人裡,唯一一個不願意做妾的女人了。
康兆兒立刻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她哭喊著說:「表姐,我不願做妾!我死都不願意做妾!」
康兆兒知道,自己是康姨媽的籌碼,就是為了讓顧家不得安寧、讓明蘭流產而安排的,康家的女兒,作為當家主母的明蘭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庶女的日子難熬。」所以明蘭給了兆兒面子出席鴻門宴一樣的酒席,但是堅決回絕了把兆兒給顧廷燁做妾的要求。所以兆兒只好用自己的性命要挾,讓明蘭留下自己。
但是在劇中,明蘭原本可以不管她,由她自生自滅,但明蘭還是給了她兩個選擇——
是留下做妾,還是去宥陽給她說門親事。
康兆兒結局是被明蘭送回宥陽老家嫁人了,雖然不是什麼高門大戶,但是兆兒卻成為了當家主母,日子過得安逸,也算是幸福的了。
康兆兒為什麼不願意做妾?
這要從她的家世說起。
康姨母嫁給了康家的康海豐為妻,本來康家也是高門大戶,但是偌大的家族沒有能扛起來的人,康海豐除了納妾生孩子,別的不會。而且軟飯硬吃,心安理得的花著康姨母的嫁妝。
康兆兒只是其中一個庶女,她和她的母親弟弟都做不到林小娘那樣,面對康姨母的手段,除了屈服沒有別的辦法。
康兆兒知道做妾是什麼樣的日子,康家的生活,讓她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沒有尊嚴。而她的生母,也從來沒有教育她把榮華富貴放在第一位。
所以,在明蘭給了自己兩個選擇之後嚎啕大哭,說她選擇下嫁做正妻,死也不給人做妾。
兩個選擇,兩種命運。
康兆兒選擇了最正確的一種。
她是整部劇裡的一個小透明配角,也就那麼幾個鏡頭而已,但是她無疑是所有配角中,活的最通透的一個女人。
除了她之外,所有想給顧廷燁做妾的女人都看錯了三點:
第一,她們認為嫁到了侯府就有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從此成為人上人;
第二,認為自己的美色可以迷惑顧廷燁對自己專房之寵,讓顧侯爺寵妾滅妻;
第三,明蘭在他們眼裡是一個柔柔弱弱見不得世面的小家子氣的女子,她們自信可以鬥得過盛明蘭,更何況身後有小秦氏撐腰。
這些女人就是活的不明白、不通透,把自己當成了聰明的女人,把別人都當成了傻子,卻不知道,自己只是別人手中一顆隨時可以拋棄的棋子,要她們一條命,在那個年代,比碾死一隻臭蟲還要簡單。
盛明蘭雖然很善良,但並不是任人擺弄的小可憐。她只是不屑於把手腕用在勾心鬥角上!
她被祖母教導的心胸開闊,格局遠大,知道女子即使嫁為人妻,也還可以別有一番天地。張大娘子就是在她的影響下,讓自己的人生過得精彩。
無論是朱曼娘,還是其他被安排到顧廷燁身邊的女人,面對明蘭根本就不是對手,明蘭的善良阻止她輕易取人性命,但不代表她軟弱到可以任人欺負。
這一點,那些想給顧廷燁為妾的女子都看不透看不懂,但是康兆兒卻明白了。
為什麼?
因為在康兆兒的認知裡,嫁的人可以窮,但一定要嫁給他做正妻,而不是被人納了去做小妾,死都不做妾,是這個女子對自己尊嚴的堅持。如果不是生母和弟弟的生命捏在康姨母手裡,面對抗議母的逼迫,她是真的可以以死相抗的。
還因為康兆兒從來沒有小瞧明蘭。通過與明蘭的幾次相對,她已經知道了明蘭的善良,但是也知道明蘭不會讓善良成為她自己的枷鎖、束縛她自己的翅膀。康兆兒清楚的明白:如果真要進入侯府,自己絕不是明蘭的對手,所以當明蘭表示可以免除她後顧之憂的時候,她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聽從明蘭的安排,回宥陽老家去嫁人,即使嫁一個小門小戶,也好過給侯府做妾。
明蘭的善良,讓她在為康兆兒選擇人家的時候,還是挑選了一個靠的住的人家,雖不是大富大貴,卻也可以小富即安。
除了知道庶女的日子難熬,明蘭更清楚:「女子就像鄉間貧家,就這麼一棒米,丟了一粒都是要命。可是你們男子,就像豪門大戶,就算是百兩銀子,也耗得起。」
所以明蘭不願意為難兆兒。
「祖母常說,點滴之恩可活命,舉手之德能再造。」明蘭被盛老太太教育的很好,明蘭也願意做一個這樣的人。所以,她的善良和康兆兒的善良,讓康兆兒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康兆兒的結局無疑是圓滿的,她真的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逃出了康姨母的掌控。
但是如果康兆兒選擇了另外一條路,明蘭會怎麼做呢?
電視劇因為對原著的改編,有些人物和情節被刪除了,兆兒這裡也有刪減。但是在原著裡,對這個地方有過很詳細的描寫。
原著中康姨母有個女兒康允兒嫁給了明蘭的堂兄盛長梧。所以明蘭當時的原話是:「她若指望著一朝入侯門,從此富貴安枕,那便對不住了。我就把她往二堂哥那兒一丟,說句『古有娥皇女英之美談,既姨母有此打算,索性給堂哥做了二房,以後姐妹共侍一夫,豈非佳話一樁』,然後該幹嘛就幹嘛,她再想尋死覓活,一切隨意。」
可見明蘭也並非聖母心泛濫,做起善事來不管不顧、沒有給自己考慮周全,康兆兒的骨氣和善良才是明蘭願意幫助她的原因,而不是明蘭傻的可愛。
可見,康兆兒對於自己根本不是盛明蘭的對手這一點,她認得很清楚。
康兆兒終歸是一個良善的女子,當最後明蘭需要有人為自己做人證的時候,康兆兒義不容辭的從宥陽老家趕了京城,願意為明蘭做一個人證。
明蘭的善良在這一刻得到了回報,但是這更可以看出康兆兒是一個有良心有義氣的女子。她能讓自己活得通透、又清楚自己的實力、更明白不能選擇什麼樣的人做對手、知道什麼樣的路對自己是最好的,在這個基礎上又有自己的良心和義氣,這樣的女子,她的人生,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