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芨芨草
有人說,生活中到處都是坑,一不小心,就被陷進去了。也有人說,生活中的坑,其實都是自己挖的,如果你不去挖它,自己也不會掉進去。
相比之前一句,好像後一句更有哲理性一些。所以,這是值得細細品味的一句話。而細想之下,發現其實還真的有那麼些道理。我們可以細細分解一下。
生活對於每一個都是一樣的,但每一個人對於生活的態度又都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態度對於生活,也能得到不同的回報。比如說,你對生活樂觀,生活就會回贈你微笑;你對生活悲觀,生活就會回給你哭臉。
所以,生活中所挖的「坑」也是同樣的道理。它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憂愁的「坑」
這個世界,憂愁的人總是比快樂的人多。因為,人善於尋找憂愁的本領總是比尋找快樂強,比如,看見下雨,會有大部分人覺得很煩很傷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覺得下雨很好,很興奮和快樂。
又比如,人的年齡越來越增長,大多數的人會覺得憂傷,因為留不住青春。只有少數一些人覺得欣慰,覺得這是正常的人生狀態,代表著自己已經成熟了。
所以說,憂愁的「坑」是自己給自己挖的,因為,那一切本來就都是無可抗拒的。不是嗎?愁也一天,苦也一天,當你總是把這種憂傷的情緒強加給自己的時候,不就是在為自己挖「坑」嗎?
人生苦短,歲月綿長,人熬不過這歷史的長河。但人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至少自己的喜怒哀樂都是自己能夠把握的。給自己多一點自信,就能多一點快樂。把自己拉出那個「坑」,就能走更多更長的路。不信?試試吧。
二,虛榮的「坑」
人在社會上,總免不了交際。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既然有「江湖」,就難免要PK。人總是有好勝之心的,贏了就開心,輸了就懊惱。
這是很多人的正常心態。但這種虛榮的心態正是為自己挖的「坑」,因為,你越虛榮,越想贏,你所要付出的就越多。比如說,有一個朋友,為了和同事攀比,每天穿不同的衣服上班。而這些衣服,還要有檔次的,或者是名牌的。朋友的工資又不是很高,所以她不得不經常使用信用卡,或者東挪挪西借借,拆了那個窟窿補這個窟窿,弄得自己狼狽不堪。
這個「坑」,挖得不淺,足夠讓自己跌得不輕。而這樣的後果,完全是自己找的。如果人可以少一點虛榮心,可以少一點攀比心,就不會把自己搞得這麼難堪。這世上,攀比永遠是沒有度的,因為,永遠會有人走在你的面前,永遠會有人比你更有物質上的資本。所以,凡事該量力而行,才不至於讓自己無法從「坑」裡拔足。
三,自卑的「坑」
自卑的心理並不是天生的,而是由於環境所養成的。在後天培養的過程中,有人會因為前面的虛榮心無法得到滿足而產生自卑感。又或者,有人會因為自身的環境或者條件的不如意而產生自卑感。
當自卑感越在一個人的身上作祟的時候,這個「坑」就挖成了。人越自卑,「坑」就越深,如果不知回頭,最終可能就會把自己給「埋」了。因為有很多人,因為自卑而無法前行。做人不自信,做事不敢向前,往往就能失敗告終。
自卑是自己給的,但同時,自卑也是可以自己治癒的。如果能夠明白這就是一個「坑」,只有邁出這個「坑」,自己的人生才有希望,那麼,一切就還有機會。
從自卑到自信,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就如同你從「坑」裡拔腿出來那樣艱難,甚至時間也會有些長。但是,只要有這個信心,有這個動力,終究是可以跳出這個「坑」而改變自己的人生的。
所以說,人生有「坑」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知道它是「坑」,還願意往裡頭跳,才是最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