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陳情令》,常看常新,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點讓你為整部劇的用心而感動。
說到等待,看過《陳情令》的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藍湛的「問靈十三載,等一不歸人」。但是今天我想說的是義城篇裡的薛洋「守義城八載,候一不歸魂」。
十惡不赦薛成美,手持降災愛吃糖。薛洋是劇裡一個反派人物,看過的人卻大多都對他恨不起來,恰恰是應了那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記得看過這樣一個文案「薛洋的悲劇在於,在最天真的時候見到了人性的惡,當他成為惡時卻一抬眼看到了最真誠的善。他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他不曾見過光明。」
其實,上天從來未曾眷顧過薛洋,從小顛沛流離,嘗盡世間冷暖,這樣的薛洋,他不懼黑暗,可蒼天偏偏讓他遇見了明月清風般的曉星塵,見過了那一絲光明,然後,又讓他親手毀掉了唯一的那份光明。
七歲斷指斷善,死前斷臂斷惡。 上天啊, 總是把一切都一併帶來 ,無論好的,壞的,無法抗拒亦無路可退。善是什麼 ?就如同薛洋臨死前手裡還緊緊攥著的那顆已經發了黑的糖。
越是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之中的人越渴望光和溫暖。曉星塵就是帶給薛洋光和溫暖的人,他即想擁有他,又畏懼這種靠近,想要毀滅他。所以矛盾的個體註定了悲劇。
其實薛洋不知道找魏無羨修復曉星塵的靈識很危險嗎?他知道。魏無羨身邊跟著藍忘機,他從他們進城就發現了。他只是不顧一切只想修復曉星塵的靈識,不管用什麼辦法,不管求誰。
這是我全劇哭得最心疼的地方,義城篇:曉星塵,阿菁,宋嵐,薛洋,每個人都特別可惜,想恨又不知道該恨什麼,恨誰。看完以後,特別揪心,久久的意難平。
有人說「一顆糖就能哄好的孩子能有多壞呢?」是啊!人性本善,薛洋給曉星塵講了小孩和糖果的故事,而曉星塵聽了後每天都會給薛洋兩顆糖。這兩顆糖也就成了薛洋這一生中僅有的一絲溫暖,即使是失去了生命的最後一刻,還貪戀著那顆糖的溫暖。
總覺得劇裡薛洋這個人物有點影射男主魏無羨的另一種人生。
魏無羨也是從小顛沛流離,嘗盡世間冷暖,經常在惡狗口中奪食,成年後還是一個「見狗慫」呢。他的幸運是被江叔叔找到帶回了蓮花塢,給了他一個家,而且還盡心的教育指導他。
不過想想也不盡然,魏無羨和薛洋的不同之處在於,魏無羨時刻記著母親小時候的教育「要多記得別人的好」,而薛洋的觀念卻是「他斷我一指,我就屠他滿門」。
嚴於律己,寬厚待人,有時候放過別人也就是放過自己。
你看過《陳情令》嗎?對薛洋這個人物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嗎?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