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古羅馬建築突出的是框架和拱卷結構,那麼古典建築,則呈現的是柱式風格。但對於拜佔庭建築而言,"集中式建築形制",高大的穹窿頂,才是建築史上的偉大發明。它解決古羅馬建築師沒有解決的問題,在色彩的使用上,更加彰顯宗教信仰。
聖索菲亞大教堂——拜佔庭建築最經典的代表。公元395年,輝煌一時的羅馬帝國遭遇分裂成為東西兩個國家,拜佔庭式的建築,就是誕生於這一時期拜佔庭帝國的建築文化。
拜佔庭帝國
羅馬尼亞的一座東正教教堂裡,有這樣一幅古老而神秘的壁畫:風煙滾滾、戰火連天,人們置身其中好像能聽到炮聲動地喊殺震天。畫面表現的是1453年5月29日那場激烈的戰鬥,那是一場實力相關懸殊的戰鬥。
數百年後,學者們在大量文獻中發現了這段塵封的歷史,拜佔廷帝國輝煌的歲月和燦爛的文化,重新展現在人們面前。
一、查士丁尼一世通過一系列活動建造他的帝國之路
拜佔廷帝國在公元五世紀後期和六世紀初期實力大為增強。518年,在拜佔廷帝國皇帝——阿納斯塔修斯去世後,近衛軍將領查士丁尼開始了他的帝國之路,稱查士丁尼一世,開創了查士丁尼王朝。為了穩固自己的疆土,查士丁尼王朝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最為突出的三項是:
1、驅趕駐守的匈奴遊牧部落對其進行直接統治
在查士丁尼王朝之前,沒有人對希臘進行直接統治。島上的博斯普魯斯王國保持著很大程度的自主權,拜佔廷帝國的軍隊並沒有在半島上駐紮。在公元六世紀初期,博斯普魯斯王國的實際當權者,他不是當時的國王,而是在其僱傭軍首領、匈奴人酋長戈爾德。
查士丁尼王朝統治階級
拜佔廷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邀請戈爾德前往拜佔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在這裡,查士丁尼一世皇帝熱情的款待戈爾德,並勸說其接受基督教的信仰。戈爾德也誠然的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禮,並做出承諾:回到其部落後將率領他的臣民接受洗禮。克裡米亞半島屬於查士丁尼一世皇帝的統治的時代到來。
2、興建一系列城市與要塞
查士丁尼一世在奪取了希臘的克裡米亞半島之後,查士丁尼王朝的歷任皇帝都十分致力於城市與要塞的建設。拜佔廷軍隊剛剛佔領軍事要地——赫爾松之後,就立馬重建了城牆以及其他防禦建築。
在已經完全被匈奴人破壞的城市附近,拜佔廷帝國建立了新的城市。為了防止遊牧民族的再三入侵,他還命令在該地區的山區興建了長城以阻塞道路。
3、在統計地區推廣基督教
公元一世紀在巴勒斯坦地區起源的基督教,不久就傳入了希臘的克裡米亞半島。公元四世紀時,克裡米亞半島上的基督教團體活動較為頻繁。但是匈奴人的入侵改變了這種局面,大量基督教的教堂建築被毀壞。
基督教教堂
在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出兵克裡米亞半島,對其進行直接統治之後,羅馬柱廳式的基督教教堂建築在克裡米亞半島上大量興建。在查士丁尼王朝推行基督教的政策作用下,克裡米亞居民大量受洗入教。公元六世紀後期被史學家視為絕大多數克裡米亞人接受基督教的時代。
二、查士丁尼一世在希臘大肆開始建築活動
希臘地區對於拜佔庭帝國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這一地區主要建築了許多重要的軍事設施,比如,軍事要塞的建設,城堡加固,防護塔修建,護城河拓寬等防禦設施,以保衛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地區的安全。
1、建立軍事要塞,防範外敵入侵
查士丁尼在戰略要地溫泉關進行了大規模的建築活動,在該地所建的城牆上,有的甚至建了雙倍的城垛,而且他也對那裡的古代要塞進行了同樣的改進,以前人們對該地建造的工事太過於粗糙。因此,他下令將要塞增加到足夠的高度,並建了雙層的城牆。
再者,由於該要塞根本沒有水,他也下令為這個要塞設計建造了一座儲存雨水的蓄水池。此外,他在通往山脈的多條道路上,築起防護牆,以加強防守。
軍事要塞
查士丁尼還在塞薩利的皮裡翁山和佩紐斯河畔進行了大量的建築活動,這個要塞和附近尤裡麥尼要塞的城牆都塌成了一片廢墟,查士丁尼皆對這些城牆進行了重建並增建了要塞的防禦設施。
2、修建護城河,增建防禦措施
希臘的雅典和馬拉松附近的埃維厄島也是查士丁尼重點建築的地區。這個埃維厄島位於雅典東部的大海附近,它看起來仿佛從西部大陸上切下來似的,兩者由一道海峽將其分開。大陸上的卡爾基斯城附近的海灣兩岸收縮成一道很淺的、只有一條小溪寬的海峽,這個水道叫作埃夫裡普海峽。
陸島兩岸之間的橋梁由一根獨木飛架而成,這是兩岸當地人多年如此的過橋方式。另外,兩岸之間還有小船穿行。海峽之間的這根獨木橋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自然也給過往的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另外,查士丁尼還興建了卡爾基斯、埃維厄島以及希臘東部其它地方的眾多要塞,查士丁尼曾經提到過哈爾基季基半島軍事設施薄弱的狀況。查士丁尼下令在這個半島最狹窄的部分建造了一道橫牆,這樣就將塞爾邁灣和帕勒涅海灣的東部連接起來,這道橫牆為帕勒涅提供了很大的安全。
哈爾基季基半島
3、建造城堡,佔領軍事要地
在塞薩利有一座以戴克里先命名的城市,曾經是一座繁榮的城市,但是,由於時間的流逝和蠻族的入侵破壞,它已經衰敗不堪。該城附近有一個叫卡斯託裡阿的湖,湖的中央有一個島嶼;不過,有一條穿過湖面通往島嶼的小道,這是一條不超過五十英尺寬的狹窄道路。
島上矗立著一座山,山的一半沉浸在湖水裡,而另一半則坐落在島嶼之上。查士丁尼認為該島居高臨下,地勢險要,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不過,該島原有的防禦設施早已坍塌,因此他在島上建了一座非常堅固的城市,該城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將這裡諸多的城市防禦設施修建的很堅固。
總之,在整個伊庇魯斯和埃託利亞以及阿卡納尼亞的南方,查士丁尼修建了數量驚人的、帶有護城牆的城市,並派兵防守。治理這些地區彰顯了查士丁尼的遠見卓識,對於拱衛帝國的政治中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至今有的地方仍存有這位皇帝當年建築的痕跡,這些建築有的成為拜佔庭建築的精品。
戴克里先宮
三、為什麼查士丁尼一世要在希臘大規模的開展建設活動?
1、修建防禦工事對鞏固疆土來說必不可少
海洋文明是人類歷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經濟發展、社會制度、思想、精神和藝術領域等方面領先於人類發展的社會文化。海洋文明的存在有它獨特的魅力,一是它要位於人類社會發展前列,二是這種領先主要得益於海洋文化,兩者缺一不可。古希臘山多、地少、三面環海、港灣眾多。
拜佔庭帝國想要守住自己的疆土,就得打造一個易守難攻的。查士丁尼利用當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大肆修建城堡、護城河以及圍牆等。一方面是戰爭的後遺症使得使君士坦丁堡強大的城防工事不敵數千西歐十字軍騎士的攻擊,必須要加大防禦工程的建設,另一方面也是戰爭後的城市重建。
拜佔庭時期的君士坦丁堡
2、希臘承載著拜佔庭的政治、經濟
深厚的古希臘文化底蘊,羅馬帝國的政治傳統和地中海地區多樣性的文化環境,成為拜佔廷文化發展的基礎。拜佔廷帝國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它佔有國際商業的優勢地位,工商活動極為活躍。君士坦丁堡地跨歐、亞兩洲,成為中古東西方貿易的各類商品集散地和地中海世界最大的商業中心、歐洲的首富。
一直以來拜佔廷的對外交流十分活躍,因為在地中海這一地區,拜佔廷文化、經濟、政治一直在中世紀期間是處於中心位置上。查士丁尼一世在希臘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建築活動是將該地視為自己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中心,方便對外交流。
3、修建教堂,借用上帝來彰顯帝王統治的權威性
這座現存的聖約翰教堂極其神聖, 是為聖徒約翰這位早期基督教理論家而建造的。和查士丁尼修建的很多其它教堂一樣, 普羅柯比在《建築》中將它原來的樣子描述為佔地狹小, 因年久失修而坍塌查士丁尼下令將原來的教堂徹底拆除, 按照新的建築風格, 在原基址上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大、十分豪華的教堂。
紐約聖約翰大教堂
牆上壁畫的題詞顯示, 這是耶穌正在為查士丁尼和塞奧多拉加冕。查士丁尼和塞奧多拉在一起的圖像, 對一性論者有很強大的宣傳攻勢, 它表明帝國對該城的守護神的恩惠應該受到充分的尊重。
查士丁尼希望建造大量的樣式統一、豪華壯觀的教堂, 以此獻給那些能夠給庇護羅馬帝國和他本人的神居住, 簡言之, 該神就是上帝之母。而他是上帝欽點來進行統治的帝王,進一步為自己的統治蒙上神的色彩。
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 在希臘等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建築活動, 其中當屬宗教建築規模最大,他的建築活動既對疆土的鞏固起到強大的作用。
對當時的文化也是一種承載,同時也極力彰顯了帝王統治的權威性。查士丁尼一世的建築活動基本上符合他統治的實際情況, 有效地配合了其總體治國戰略方針的實施, 有利於維護帝國的統治。
查士丁尼一世
四、結語
古希臘文化在拜佔庭帝國基本特徵的形成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查士丁尼一世在希臘的建築活動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當時文化的影響,這一系列建築活動不僅對固守疆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人類的建築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拜佔庭建築水平極高,對周邊各民族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一直延續至今,成為各國遊客爭相參觀的寶地。歷史終究會成為過去,但是歷史遺留下的精品則成為人類永遠的財富。
參考文獻:
《建築》、《拜佔庭一千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