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歷史悠久而又漫長,得益於中國人喜愛記載歷史的民族習慣,有幸的是絕大部分歷史記載,都能得以保存下來,但是,史書記載雖然是有了,觀點還真是有很多的不一樣!歷代文人對部分歷史有爭論也並不鮮見!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一個核心問題: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到底是伏羲還是軒轅黃帝?
要解決上面的疑問,首先需要了解伏羲和軒轅黃帝二人的歷史背景和人生經歷!
伏羲生活的時代比軒轅黃帝時代要早很久,這是幾乎沒有爭議的!由於都是處於原始社會,人類的科技水平和生活條件差的原因,記載資料和出土文物都非常的稀少,想要像近代史、現代史那樣素材資料豐富,到目前為止還是不太可能的,不光中國如此,世界其它文明古國的上古時期歷史,都有這類現象存在……
提及到伏羲的文史典籍,最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理由有這些:《尚書》和《史記》上面有提到伏羲(伏犧)的名字,孔子作為春秋時代人物曾經提到過《書》,後來經過充分理由推測就是《尚書》(《論語》裡面有引用,否則,孔子的學問裡面就缺少歷史了!)。
也有不喜歡儒家的朋友善意挑刺說:《尚書》是孔子的後世子孫在漢朝編寫的不可信,其實這是不對的,當時的情況是便宜的紙張還沒有被發明!一般都是寫在竹簡、布帛一類的費工而又昂貴材質上,比現代人的買房子還要難,怎麼可能花費巨大的人工、物力、財力,去編寫傳播困難的竹簡書籍呢?
退一步,還有《史記》,這可是讚譽比較高的史書,裡面也提到了伏羲(伏犧)名字,看來伏羲真有此人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不放心的話,我們還可以從反面來論證!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成熟於漢朝的《山海經》上,沒有伏羲;原創於戰國時代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裡面,也沒有伏羲,《山海經》一般歸屬於志怪書,《離騷》一般歸屬於文學書,反證了《尚書》、《史記》的可信度和嚴肅性。
但是《山海經》和《離騷》裡面有「太昊」、「青帝」(合併上帝)等說法,有人硬說是伏羲,坦白說我也是將信將疑的,咱們先不去管志怪和文學方面的「伏羲」了……
伏羲的人生經歷是這樣的:伏羲誕生的部落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誕生於燧人氏部落,另一種說法是誕生於華胥氏母系部落,但是後面這種說法出現得比較晚且不夠正式,所以我不信。
燧人氏部落是指最擅長製造火種或者鑽木取火的部落,說明這個部落的人們在當時是最先進的!懂得用火可以吃熟食、取暖、驅獸、照明、冶鍊金屬(後來出現的)了!我認為伏羲一定誕生於燧人氏部落的理由有這些:符合一句口頭語「人文之化,始於用火」的說法;伏羲還有「庖犧」、「包犧」一類的寫法,其中的「犧」字明顯是指動物的,「庖」和「包」(古代通假字)可以理解成「廚房事務」的意思(庖丁解牛的典故和寓意是證明之一),加起來就是:擅長用火來處理動物肉食的人,這樣就把燧人氏和伏羲(庖犧、包犧)聯繫得非常可信了。
另外,生物進化論和西方古人類學也認為:原始社會人類部落(類人猿),最早是靠狩獵動物野獸等,生存下來的,也認為原始人對火的掌握,和把狩獵到的動物用火處理熟了吃,標誌著人類文明的開始,所以可信度是非常高的。
伏羲(庖犧、包犧)出生在當時最先進的,解決了取暖和熟食的燧人氏部落,接下來就是他有眾多的發明和創造了!伏羲教會了人們:織網捕魚、馴養野獸(即是後來的:家禽家畜)、異族通婚等等。
為了便於記事、理解事物和信息交流,伏羲又創造了圖畫文字、發明了陶壎和琴瑟等樂器、創立了八卦、按部分地域設置官員進行社會管理……等等,所以就會有很多人認為伏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黃帝的出現就比伏羲晚了許多了!與燧人氏和伏羲氏同時並存或者稍後的還有:有巢氏,神農氏、有熊氏、軒轅氏……等等,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當時的原始部落中,有巢氏部落擅長建造房屋,「有巢」就是有巢穴(房屋)的意思;神農氏部落擅長農業和中草藥醫療;有熊氏部落是指擅長圈養馴養獵物的部落;軒轅氏部落是指擅長製造車輛的部落……
黃帝就是出生在有熊氏的原始部落!後來他發明了車輛,開創了軒轅氏部落的先河,所以被稱為軒轅黃帝。
又因為「軒轅」最早是指車輛的意思,「軒」是指有圍欄、帷幕的土木長廊;「轅」是指一根或者兩根用於圍擋牛馬的大木棍,「軒」、「轅」兩字加起來,就是古代的牛車、馬車之類的東西。
拉車的牛馬,是有熊部落(擅長圈養獵物的部落)裡面的優勢資源!軒轅黃帝發明了牛馬拉的「軒轅車」之後,使得交通運輸方便起來了!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了!這就把他的部落,從費力而又低效的肩挑背扛中解放了出來!
由於正史上有黃帝的專篇,所以黃帝的事跡比伏羲的事跡要清楚明確了許多!公元前2717年,他出生於有熊部落,從小就比較聰明和敏捷,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天生就是一位搞發明創新的料!
他長大後,發現當時的神農氏共主(部落聯盟首領)已經衰微了,氏族部落間諸侯們互相攻伐,於是開始帶領人民練兵習武,一來可以防止遭受戰亂損失,二來可以維護公共秩序,創造和平和發展的社會環境。
更為突出的是他簡直就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往往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通過發明創新,就把問題給解決了!炎帝是神農氏中最強大的一支,常常攻伐周邊不服管教的部落和諸侯,這些部落和諸侯於是都紛紛倒向了軍事強大的軒轅黃帝這一邊,使得軒轅黃帝這一方的勢力迅速崛起!成為了可以和當時最強大的炎帝和蚩尤兩股強大勢力相提並論的第三股勢力!
接著,黃帝和炎帝兩股勢力之間發生了阪泉之戰,炎帝一方敵不過先進創新、擁有戰車的黃帝軍事勢力,於是心服口服,經過和平協商,決定同黃帝一方深度結盟和聯姻,這就是中華民族稱為「炎黃子孫」的由來!
蚩尤勢力當時還是非常的先進和強大的,不願意服從黃帝勢力的統一調度,於是雙方發生了多場戰爭,炎帝和黃帝的聯合軍隊還是無法戰勝蚩尤一方,後來黃帝發明了指南車,解決了蚩尤軍隊方向難辨的問題,經涿鹿一戰擒殺了蚩尤,威震中華,取代神農氏成為了天下共主!
黃帝在位期間,大力發展生產力,發明創新不斷湧現!其中文化方面的成就更是絢麗多彩了,例如:曆法、幹支、文字、樂器、醫學、數學、鑄鼎……,所以就會有很多人認為黃帝是中華人文始祖的。
黃帝老死後,由於他比較長壽,所以他的帝位只能由他的孫子高陽氏來繼承,也就是五帝之一的顓頊(zhuān xū),再後面就是帝嚳(kù)、堯、舜,還後面就是禹(大禹治水的那位)建立夏朝!後面朝代更迭順序為:夏、商、周(後期東周包含:春秋、戰國)、秦、漢……
到此,伏羲和軒轅黃帝的歷史事跡就都弄清楚了,到底誰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比較合適呢?
我認為還是軒轅黃帝比較穩妥一些,理由就是軒轅黃帝時期的史料比較正式、文化相對成熟一些,但是也認為伏羲是中華文明的起源。
謹以此文希望能夠幫助中國人理解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而不是外來文化為了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所宣傳的僅3000多年的文明史。
參考書目:
《尚書》、《史記》、《山海經》、《離騷》、《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