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即1909年12月14日,美國遺傳學家愛德華·塔特姆(愛德華·勞裡·塔特姆Edward Lawrie Tatum,1909.12.14-1975.11.5)出生在科羅拉多州博爾德。
塔特姆的父親是威斯康星大學醫學院藥理學教授,家庭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塔特姆先後在芝加哥和威斯康星大學接受教育,1931年獲得化學學士學位,1932年獲得微生物學碩士學位,1934年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畢業論文由埃德溫·布倫·弗雷德和威廉·哈羅德·彼得森指導,研究細菌的營養和代謝問題。這項工作無疑為他以後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在取得博士學位後,塔特姆又在威斯康星大學學習了一年,然後在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獲得了普通教育獎學金。隨後,他加入了加州史丹福大學的生物科學系,1937年-1941年擔任研究助理員,1941年-1945年任助理教授。1945年-1948年,他又先後擔任耶魯大學植物學助理教授和微生物學教授。1948年,他以生物學教授的身份回到史丹福大學,成為生物化學教授。正是在他在史丹福大學生活和工作的這段時間裡,他開始了與該校生物學(遺傳學)教授喬治·威爾斯·比德爾(George Wells Beadle,1958年共同獲得諾獎)的合作。
塔圖姆的研究主要涉及微生物和果蠅果蠅的生物化學、營養和遺傳學。在與喬治威爾斯·比德爾卓有成效的合作期間,他負責了合作中對果蠅眼睛顏色遺傳學方面的研究。當他們打算放棄對果蠅的研究轉而研究真菌神經孢菌時,正是塔圖姆發現了在簡單無機介質上成功培養這種真菌所必需的生物素,從而為二人提供了他們工作所需的遺傳物質,並最終使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獎。
「因為發現基因通過調節一定的化學過程而起作用」評委會將195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塔特姆和比德爾。同期獲獎的還有約書亞·萊德伯格,因為他在「在基因重組和細菌遺傳物質組織方面的發現」。
1953年,塔圖姆獲得了美國化學學會的倫森獎,他還是美國國家基金會諮詢委員會的成員,曾在美國國家成長研究理事會委員會的研究諮詢小組任職。他還在《生物化學雜誌》的編輯部工作了10年,曾經擔任《科學》和《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