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城建比不上大陸一二線城市,不過人家這方面建設卻是很先進

2021-01-07 海峽導報

炎炎夏日,何處消暑?已經退休在家的臺北市民黃先生通常是這樣做的:上午在家看電視或看書,下午搭捷運(即地鐵)到臺北車站逛地下街,晚上若還有精力,再乘捷運去淡水或新店散心。他笑著說,「臺北有一點比較好,如果遇到酷暑或下雨,可以一整天都呆在地下,吃喝以及休閒娛樂都能解決」。 黃先生所說並不誇張,不少臺北市民都在過著這種「地下生活」。大臺北地區四通八達的捷運捷運系統,可以輕鬆將你帶至100多個站點;數量眾多的地下街,更是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休閒需求。 臺北也許城建比不上大陸一二線城市,但若比拼地下設施的發達程度,恐怕大陸很少有城市拼得過臺北。也正因如此,臺北的地下竟成為深受遊客青睞的一道風景線。

捷運站:一座地下的生活驛站

黃先生目前和老伴住在臺北EAT時尚館,一棟和捷運站共構的住宅樓。走出一樓大堂,左拐再走10多米就是捷運永春站的1號入口。即便是烈日當空也不怕,因為這棟大樓是騎樓構造,大門與捷運入口有走廊相連。進入捷運站,中央空調送出冷氣,讓你片刻忘記站外是35°的酷暑。

據黃先生介紹,EAT時尚館是與捷運站同時蓋的,他十幾年前買的時候,就是看中這裡交通便利,雖然價格比周邊住宅要高,但交房後升值很快,容易出租也容易售賣。導報駐臺記者查了一下,目前EAT時尚館一平方米的報價相當於人民幣8.5萬元,在臺北可排中上水平。

事實上,臺北市面積不大,大部分居民區離捷運站都不太遠,捷運已成市民最喜愛的出行工具。「我最愛去的地方有兩個,淡水和新店,一個在最北一個最南」,黃先生說,雖然從地圖上看上去很遠,但坐上捷運從永春站出發,不管去淡水還是新店,全程也都不過40分鐘左右。

在黃先生看來,捷運一定要形成網絡才會很便利。他家以前住在木柵線沿線,這是臺北首條捷運線,其實一開始並沒覺得搭捷運很方便,大部分時間仍依賴公車(即公交車)。

自1996年至今,臺北捷運系統已從最初的一條線路,發展到五條主線、兩條支線,像是中正紀念堂、西門町、龍山寺、臺北101、士林夜市等知名景點,都在捷運站旁。

更讓黃先生高興地是,去年大臺北地區出售定期票,每月只要出1280元新臺幣,便可不限次數乘坐檯北和新北的捷運和公車,他現在每天花更多時間在地下穿梭。

除了出行的功能,各個捷運站還像是一座地下生活驛站。一般的捷運站都會擁有公廁、取款機、飲水機等設施,部分人流量較多的站點則有各類商店,在中正紀念堂站、臺北車站等地甚至設有藝文廊,定期舉辦藝文活動。

地下連通道:把公共設施串起來

由於採訪關係,導報駐臺記者經常搭捷運前往新北市政府,雖說已經跨市了,其實從臺北永春到新北市政府所在的板橋站,僅需要20多分鐘。

板橋站擁有龐大的地下空間,除了捷運站,通過地下通道可以直達高鐵站、臺鐵站、板橋汽車站。在通道部分區域的牆壁上還掛著有公車站牌,搭乘一旁的電梯來到地面,這裡就是公車站點。

捷運板橋站跟新北市政府也是相連的,按照指示牌,大約在地下通道內走十多分鐘,就可以來到市政府門口。沿途有便利店、飲料店、小吃店、藥妝店等。前來新北市政府辦事,都可以順便把街給逛了。

讓導報駐臺記者印象深刻的,是靠近市政府的那段地下通道,被設置成「新北市行動博物館」。市內各地的元素,像是坪林茶博物館、滬尾炮臺、林本源府邸等知名景觀,都被濃縮到通道兩旁的櫥窗裡,遊客可以通過這座微型的博物館,一睹新北市風採。

跟板橋站類似,捷運市政府站也通過地下通道與臺北市政府站相連。不過該站的最大特色,是跟統一時代百貨大樓、微風信義廣場、信義新天地、信義誠品等知名商業地標相連通,成為臺北市民乃至海內外遊客必逛的商圈。

臺北車站,則是集交通樞紐、商場、地下街於一體的超級綜合體。走出捷運臺北車站,通過地下通道可以達到臺鐵站、高鐵站、臺北轉運站(巴士)、桃園機場捷運站、四條地下街、京站時尚廣場、君品酒店等。有大陸朋友來到臺北車站,直言這裡就像一座地下迷宮,幸好指示牌做得好,否則很容易迷路。

各類交通站點、政府機構、商場大廈在地下相連,讓出行、逛街變得很方便,即使在惡劣天氣下也可以輕鬆應對。

地下街:吃喝玩樂一次搞定

來臺北,不能不逛地下街。

「臺北車站周邊的地下幾乎都是空的」,臺北市商圈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周勝祥告訴導報駐臺記者,這一帶光地下街就有四個,即臺北地下街、中山地下街、站前地下街、誠品地下街,其中誠品、中山以書街為特色,手創市集、高端飲食也是一大賣點。臺北地下街、站前地下街的定位則更「生活化」、「庶民化」,平價商品、特色美食、遊戲娛樂應有盡有,如果你想一次把生活用品買齊,預算又不多,這裡是不錯選擇。

周勝祥表示,臺北土地資源稀缺,為了產業發展只能向地下要空間。20多年前,臺北市政府拆除中華商場,就把數百名租戶安置到臺北地下街,類似的情況還有東區地下街。

東區地下街位於捷運忠孝敦化站和忠孝復興站之間,你如果不想搭捷運,就可以步行在兩站之間往返。導報駐臺記者在一個周末的下午來到這裡,發現這裡有便利店、小吃店、服裝店、百貨店等,部分區域還貼心地放置長椅,供市民休息之用,有人甚至在這裡靜靜地看書。有受訪的市民民眾表示,天氣炎熱,地下街是個理想的去處,搭捷運過來,完全不用曬到太陽,在地下就能逛街了。

此外,臺北還有龍山寺、行天宮商場、西門等地下街。西門地下街因為招商不佳,僅有臺北市立圖書館西門智慧圖書館使用其部分店面,還有部分區域作為捷運公司辦公室。

據周勝祥表示,臺北地下街大多與捷運站相連,行天宮商場則是唯一的例外,這裡與龍山寺地下街為臺北市兩大命理商區。行天宮商場其實是一條地下過街通道,其「命理街」的名聲尤其在日本打的很響。

至於龍山寺地下街,導報駐臺記者注意到,這裡除有卜卦、算命、八字、測字、看手面相等攤位,另有服裝店、佛具店等,有周邊的民眾前來納涼、看電視。據臺媒之前的報導,該地下街一度淪為遊民棲身甚至私娼拉客的場所,不過經整治情況已好轉。

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薛洋

相關焦點

  • 臺灣最大城市臺北,城市建設放在大陸是什麼水平,二線還是三線
    臺灣是中國的省級行政區,位於中國大陸的東南部,70年代以後,經濟迅速發展,與新加坡、香港、韓國一起被稱為「亞洲四小龍」,臺北是臺灣最大、發展最好的城市。很多大陸人覺得臺北不是大城市,深得無法與北上相比,有些二線城市也比不上,臺北的城市建設有點晚了,因為這裡的發展很快,所以大多數的大樓都是80、90年代建造的,很多看起來很舊,高層建築不多,按國內城市水平劃分。
  • 臺灣「最大」城市臺北,城建放在大陸是什麼水平,二線還是三線
    曾幾何時,很多人知道的臺北都來自歌詞中「冬天來臺北看雨」的歌詞,當時臺北對人民很有吸引力,都有想去臺灣看看的心,現在兩岸開放多年了,去臺灣是件容易的事,源源不斷的大陸遊客給臺灣城市帶來了很多活力,這些城市將會發生多大的變化?
  • 臺灣「最大城市」臺北,城市建設在大陸是什麼水平,二線還是三線
    曾經在很多人眼裡,臺北非常神秘,又有吸引力,內地人都想去臺灣看看,現在兩岸開放多年,去臺灣已經不再困難了,源源不斷的大陸遊客給臺灣城市增添了很多活力,這些城市又有什麼變化呢?臺北位於臺灣島北部的臺北盆地,面積271平方公裡,人口270萬,是臺灣的經濟文化中心,是臺灣知名集團、企業、銀行的總部所在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臺灣一直名列第一。
  • 作為臺灣最大的城市,臺北的城建和大陸一比怎麼樣,二線還是三線
    之前,除了媒體之外,臺北也曾聽過流行歌曲《冬天來臺北看雨》,那時候臺北對人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每個人都想看看臺灣是什麼樣子,據說,現在我們中國的改革開放到臺灣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所以近幾年很多大陸遊客來到臺灣,有些人去臺灣,有些人去臺灣探親,總之,這些人的到來給這個城市帶來了許多活力,也讓人們看到了這個城市的變化。
  • 臺灣最發達的一座城市,這樣的城建能跟你家鄉城市相比嗎
    曾經有很多人知道的臺北都在歌詞中說「冬天來臺北看服務」,當時臺北很受人民歡迎,很想去臺灣,現在兩岸開放多年了,去臺灣很容易,不斷的大陸遊客給臺灣城市帶來了活力,這些城市會有多大變化?在大陸人眼裡,臺北不是一個大城市,而是一個無法與北上光心相比較的二線城市,臺北的城市建設給人一種稍落後的感覺,由於臺灣發展較早,大廈大多建於80、90年代,古舊多,大廈也不多,按國內城市等級劃分,臺北是三線城市。
  • 柯文哲:有人覺得臺北市容比不上大陸一線城市
    臺北市首件招商型公辦都更案宣告啟動,臺北市長柯文哲21日出席捷運科技大樓站瑞安段公辦都更案上梁典禮,在致辭中卻提到,有些人認為臺北市容難看,還覺得市容比不上大陸的一線城市。臺北市容鳥瞰柯文哲表示,今年是臺北市設市百年,當大家在欣喜臺北市有文化、有歷史時,市內40年以上的老房子仍有30萬戶,「很多人抱怨說臺北長得難看」,甚至抱怨臺北市比起大陸的一線城市
  • 「臺北『難看』,不如大陸一線城市」,柯文哲又扎心了
    有人表示,「不要說一線,二三線也比不上」。臺灣市容市貌曾一度成為熱門話題。臺北市長柯文哲21日出席一項建築工程典禮時稱,臺北的市容已經比不上大陸一線城市,「很多人抱怨臺北市『長得很難看』」。他說,很多人抱怨,臺北市「長得很難看」,甚至跟大陸一線城市無法相比,尤其是市容的更新速度實在太慢。柯文哲表示,也因為這樣,市政府正在研究如何讓臺北市的建設更快,更用力推動公共區域的建設,當天的典禮就是案例。柯文哲這番話也讓島內網友「炸鍋」。
  • 柯文哲:臺北「難看」,不如大陸一線城市
    有人表示,「不要說一線,二三線也比不上」。臺北市長柯文哲21日出席一項建築工程典禮時稱,臺北的市容已經比不上大陸一線城市,「很多人抱怨臺北市『長得很難看』」。柯文哲(資料圖)據臺灣「今日新聞網」21日報導,柯文哲在致詞時表示,今年是臺北設市100周年,臺北有歷史有文化,但40年以上的老房子也高達30萬戶,沒有變動。在1999年的「9·21」臺灣大地震之前,島內的房子都沒有防震係數的概念與要求。
  • 柯文哲:臺北市容「難看」,比不上大陸一線城市
    【環球時報報導記者 林悅】臺北市長柯文哲21日出席一項建築工程典禮時稱,臺北的市容已經比不上大陸一線城市,「很多人抱怨臺北市『長得很難看』」。據臺灣「今日新聞網」21日報導,柯文哲在致詞時表示,今年是臺北設市100周年,臺北有歷史有文化,但40年以上的老房子也高達30萬戶,沒有變動。在1999年的「9·21」臺灣大地震之前,島內的房子都沒有防震係數的概念與要求。他說,很多人抱怨,臺北市「長得很難看」,甚至跟大陸一線城市無法相比,尤其是市容的更新速度實在太慢。
  • 臺灣的省會城市臺北,GDP總量5412億,卻是世界一線城市?
    今天我又來跟大家說說國內的城市,現在國內的城市發展很快,資源好一點的城市經濟實力很強,發展不起來的城市是極少數,平時我們總是在談論內陸的一些城市,今天我們來說一說臺灣的省會臺北,臺灣有很多人都有過去臺灣旅行的夢想,大陸也曾經掀起過去臺灣旅行的熱潮。
  • 臺灣「最發達」城市「臺北市」,放大陸算幾線城市,現實很扎心
    臺灣,這座歷史上脫離祖國懷抱的城堡,現在和香港、新加坡、韓國一起,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現在隨著時代的變化,不在輝煌的臺灣,而是在「亞洲四小龍」的光環下慢慢沒落,臺北作為臺灣最大、最發達的城市見證著這一進程,很多去臺灣旅遊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一點,因為最好的臺北也已經落後於我們內陸的很多城市
  • 臺北市容跟大陸一線城市無法相比?柯文哲這話又扎心了
    最近,臺北市長柯文哲在出席一項建築工程典禮時表示,臺北的市容已經比不上大陸一線城市,「很多人抱怨臺北市『長得很難看』」。  柯文哲說,臺北設市100周年,但40年以上的老房子也高達30萬戶,沒有變動。他說,很多人抱怨,臺北市甚至跟大陸一線城市無法相比,尤其是市容的更新速度實在太慢。  柯文哲這番話也讓島內網友「炸鍋」。
  • 臺灣這座城市城建很不錯,跟臺北高雄相比毫不遜色,你知道是哪嗎
    臺灣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很多人喜歡去臺灣看看,但大都是去臺北、高雄這些大城市,其他臺中、臺南、新北就比較少去了。臺中是臺灣第三大城市,又有人說是第二大城市,因為它的人口超過高雄了,不管怎麼樣,我認為城市大小是按城市建成區來算的,臺中還是不如高雄大。
  • 和南京蘇州杭州成都武漢天津重慶一對照,臺北的城市實力就暴露了
    1.從醫療、教育資源上來說,大陸城市能和臺北相比的城市恐怕只有北京,醫療資源可能還不及臺北。2.經濟上,如果是說gdp規模,臺北遠不如北上廣深,不在一個量級上,基本差著一位數。但奇妙的是,臺灣人均gdp三萬美金,臺北能達到三萬五,所以落到人均上,臺灣可能僅比香港澳門少。
  • 臺北的經濟發達,當地的城建如何?遊客:只適合旅遊,不適合定居
    據2017年的統計,臺北的地區生產總值為5412.65億元,人均GDP在19.68萬元,這樣的成績國內也就深圳這類城市能夠堪比,由此可見這個城市的發達程度。而臺北的經濟發達,就有人疑惑臺北當地的城市建設是怎麼樣的呢?對於這個問題,就有不少遊客回答:只適合旅遊,並不適合定居。當地的城建如何?
  • 臺北入選世界一線,備受質疑,發展差距明顯
    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是最溫暖的棉被——《背包十年》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832,閱讀約2分鐘過去一提到臺灣省,相信很多人都很嚮往。當時臺灣經濟很強,比大陸好很多,號稱"亞洲四小龍之一"。但後來大陸各省的經濟逐漸起飛,趕上了臺灣省。不過,臺北在18年的全球評估中入選世界一線城市,與廣州處於同一水平。有朋友質疑這個結果,認為不合格。讓我們通過對比兩地的建設現狀,來看看臺灣最發達的城市。當然,臺灣省最發達的城市是聖母院。它曾經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城市,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但那只是以前。
  • 我國臺灣最發達的一座城市,只能相當於大陸的二線城市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們國家的一部分,特別是70年代以後到現在,發展速度非常快,曾經在整個亞洲名列前茅, 實力至今仍很強, 說到整個臺灣省最發達的城市,一定是臺北,曾經很輝煌,但一個地方的發展一直不向上。這個地方曾經也有輝煌的,也有失落的,但現在去過臺北的朋友們會注意到,這裡對那麼多城市,已經晚了一點,雖然已經不是當年輝煌的樣子了,但是很有魅力, 幾十年前,人們對這個地方還不太了解, 一直有去看的魅力,現在兩岸的相互交流也已經很多年了, 我想去臺灣也只是手續的問題。
  • 臺灣這方面竟超過北京和上海,城建並不繁華,看優勢在哪裡
    臺灣是我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也是我們不可分割的固有領土,這是毋庸置疑的。臺灣是和我們福建省隔海相望的,臺灣以臺灣島和周圍的屬島以及澎湖列島為首等共80餘個島嶼所組成,其中臺灣島是我國第一大島。這麼多島嶼組成的臺灣和福建1500多個島嶼相比還顯得有些太少。
  • 臺灣第三大城市臺中,這城市建設看起來不錯,有一種很發達的樣子
    臺灣第三大城市臺中,這城市建設看起來不錯,有一種很發達的樣子,臺灣曾經是亞洲的四小龍之一,很多人喜歡去臺灣,但大多去臺北、高雄這些大城市,其他臺中、臺南、新北變少了, 有人說臺中是臺灣第三大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 因為人口超過了高雄, 無論如何,我認為城市的大小是在城市建設區計算的
  • 臺灣最發達的城市臺北,相當於大陸幾線城市?遊客:意料之外
    自古以來,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國佔有重要地位,臺灣以前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充分了解它的經濟水平,臺灣發展最好的城市是臺北,臺灣政治、經濟、文化的核心城市,在臺灣就像「大哥」一樣存在。以前臺灣對大陸人有一定的吸引力,大部分是因為臺灣的娛樂產業發展得很好,就編制自己來說,以前喜歡看流行的臺灣電視劇,聽臺灣的流行歌曲,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對臺灣的好奇感很深,放假時,編輯去了臺灣最大的城市臺北,從建築上看,可能是因為臺灣發展得早,高層建築基本上建於80、90年代,到目前為止看起來都很舊,如果要和我們大陸一線城市的整個城市相貌相比,肯定是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