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新建和改造提升30家便民市場。
完成情況
全部完成建設,部分市場開門迎客,部分市場陸續招商。
新鮮的時令果蔬、整潔的賣場環境、熙攘的客流人群……每天早上8時,裕華區國大全城便民市場便開始了一天的熱鬧與生氣。住在附近社區的退休老人郭大媽正在挑選水果,「現在來農貿市場就像逛超市,菜品分類分區擺放一目了然,要買的菜一眼就能找到,電子秤都是統一的,不用擔心缺斤少兩,購物小票上還有二維碼,可以追溯產地信息和農殘檢測,我們買菜很放心!」
小小「菜籃子」裝著百姓關切的大民生。我市將便民市場建設列入十件民生實事之一,今年共新建和改造提升了30家這樣的便民市場,不但購物環境整潔明亮,而且經營業態增多,服務水平大大提升,讓市民「菜籃子」拎得更舒心、更安全。
自今年11月20日開業以來,國大全城便民市場便成為周邊社區的「打卡潮流地」。記者在市場看到,每家經營戶都配置了溯源智能秤,每筆交易都有電子小票,系統將農產品信息與溯源信息進行關聯,實現食品來源可追溯。便民市場服務臺還有觸摸信息屏,攤位前有信息發布屏,能隨時查看商品實時價格、商戶營業執照以及從業人員健康證等信息。
「有了智慧系統,就不用滿市場找東西、比價格了,想買啥直接去最便宜的那家。」一位顧客說,家裡老人愛吃韭菜餡餃子,以前總擔心韭菜的農殘超標,現在每筆購物小票上都有二維碼,食品安全檢測合格不合格,一掃便知。
快速檢測室、食用農產品溯源二維碼成為新便民市場的「標配」。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為打造放心『菜籃子』,新建和改造提升便民市場特別加強了追溯體系建設,做到了食品源頭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市場可監管。」
這些面貌煥然一新的便民市場中,還不乏高端市場,那就是市民生活服務中心。不僅市場體量大,還增加了餐飲、縫紉、理髮、家政服務、便民維修等服務。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市共謀劃建設了10家市民生活服務中心,這些中心融合了農貿市場、社區便民、社區文化、社區交流等多種功能,讓便民市場的環境和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坐落在新華區上城浩林園小區底商的菜管家市民生活服務中心便是其中一家,今年10月31日開始試營業,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我們住在這西北二環,以前買菜不方便,去最近的連鎖超市也有三四公裡,要不就是在農貿大集買菜,食品安全難以保障。」正在買菜的附近居民胡林英說,如今,她從家裡步行5分鐘就可以到達菜管家市民生活服務中心,日常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一站式滿足。
「我們給130多家商戶統一配備、管理的電子秤直接自動取重,精準度很高。」菜管家市民生活服務中心的運營經理李鋒說,各個攤位還開通了多種智慧支付方式,處處彰顯標準化、清潔化、智能化。除了建設肉菜追溯體系,該中心還正在搭建智慧平臺,明年周邊市民買菜就可以在線上下訂單了,市場將提供免費配送服務。
目前,包括10家市民生活服務中心在內的30家新便民市場已經全部完成建設並陸續投入運營。在便民市場建設過程中,我市大力簡化規劃、土地、施工許可等辦理手續,經各縣(市、區)政府核准並在轄區相關部門備案後,即可施工建設,並加大資金獎補力度,今年累計安排了1000多萬元資金對便民市場建設工程項目進行獎補。為完善便民市場運營管理長效機制,我市在積極探索智慧市場新業態的基礎上,下一步將制定出臺「星級農貿市場標準」,定期組織召開運營招商對接會,幫助市場提高運營管理水平,為市民提供更加全面、舒適、便捷的體驗服務。
記者│焦莉莉
編輯│閆豔麗
審核│李彥水 馮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