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是冒充公檢法詐騙高發的時期
今天,帶大家重溫這一類經典詐騙
希望大家接到類似電話
及時醒悟,切勿上當受騙
詐騙手法
01騙取信任
騙子為了獲得受害人信任,通常以當地公、檢、法等機關工作人員身份自詡,與受害人通話過程中準確說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甚至是家庭住址來獲取受害人的信任。
為了進一步增強信任,通話過程中騙子還會主動提出讓受害人撥打114對來電號碼進行查詢驗證。其實受害人不知道他所看到的「來電號碼」早已經是騙子經過改號器將虛擬電話號碼改為受害人號碼歸屬地公、檢、法等機關辦公電話, 而這種電話號碼114是無法進行核實的。
02震懾恐嚇
騙子在獲取受害人的信任後,使用嚴厲的語氣震懾受害人,利用「凍結銀行卡」「手機號碼停機處理」「勒令到指定地區接受調查」等藉口恐嚇受害人,讓受害人陷入恐慌自亂陣腳。
為了做足戲碼,騙子還會利用微信、QQ、蘋果手機自帶通訊功能等系統與受害人取得聯繫,向受害人發送假警官證照片、假逮捕令、假拘留證,擊垮受害人心理防線,讓受害人認定對方身份。
更有甚者會為受害人「量身定製」一段視頻錄像,錄像內容大概是兩名「警察」在審訊室訊問「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清楚說出受害人的身份信息並稱其參與違法犯罪活動。
03操控轉帳
受害人徹底陷入恐慌心理後,騙子緩和語氣,誘騙受害人步步入局。
要求受害人在騙子的語音指示下,到達附近銀行新開一個帳戶(密碼需要按照騙子指定設置)將所有資金轉入此帳戶,再以查驗資金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驗證碼,通過網絡銀行或綁定消費刷走卡內存款。
冒充公檢法類詐騙的三個特點
一、詐騙對象精準化
騙子既然敢冒充公、檢、法部門,就必然會有強大的個人隱私數據作為支撐,能夠準確說出受害人的姓名以及身份證號碼是最基本的詐騙環節,也是能讓受害人陷入恐慌。
二、詐騙手法隱蔽化
騙子為了自己的詐騙過程不被打擾,通常利用各種藉口和理由,讓受害人保持通話,不接聽其他電話,並詢問受害人是否具有其他手機,或告知受害人獨身前往賓館、網吧包廂等隱蔽性較強的空間,隔絕受害人與外界的聯繫,加大受害人的恐懼心理。
三、詐騙伎倆系列化
為了虛構出完整的詐騙背景和詐騙故事,騙子通常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冒充銀行客服:「請問你是XXX嗎?這裡是XX銀行,你於x年x月x日在x地區辦理的我行信用卡,現該信用卡已惡意欠款200萬元,你已觸犯相關法律,我行已進行報警處理,希望你主動聯繫警方。」
冒充醫院:「你好,是XXX女士嗎?我們在工作中發現你用身份證在我院為一名兒童辦理住院手續,現該兒童經核實為拐賣兒童,我院已經報警,現正式通知你接受調查。」
冒充公安局:「是XXX嗎?我是XX公安局某警官,XX市公安局發來協作函,你現在涉嫌一起黑社會性質的暴力事件,請你配合該地區公安機關調查取證。」
警方提示
凡是接到自稱公檢法人員的電話,提到安全帳戶、清查資金、轉帳匯款的,都是詐騙!
凡是自稱某部門工作人員,主動「幫你」轉接電話至公檢法的,都是詐騙!
凡是要求通電話內容絕對保密,或通過網絡出示「通緝令」「警官證」「通緝令」的,都是詐騙!
凡是自稱公安人員要求通過電話、QQ、微信做筆錄的,都是詐騙!
凡是要求前往酒店、家裡、網吧等隱蔽的環境接受調查或自證清白的,都是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