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籃球的發展史上,從一開始的學歐洲,到最近十幾年的學美國,但在整體上並沒有給中國籃球帶來多大的進步,反而給人一種四不像的感覺,而"中國籃球如何才能進步",則依舊是一個最大也是最難的課題,其實與其將目光放的太高太遠,倒不如先設定一個小目標來的划算。
中國籃球最大的問題是什麼?青少年球員青訓系統不夠完善,人才發掘系統缺失,CUBA和CBA接軌尚在磨合階段,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CBA聯賽整體水平不高,而這些,並不是說誰掌管中國籃協,誰成為CBA聯賽的當家,短時間內就能做出立竿見影的成效,而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去摸索,去逐漸完善,這個過程也許需要五年,也許需要十年,也許時間更長,但這段時間中,中國籃球該如何去做呢?其實在世界籃壇中,有一個國家則可以成為中國籃球的最佳模板。
而這個國家就是歐洲籃球強國立陶宛,作為一個人口、財力都不算強的歐洲國家,從90年獨立之後至今,立陶宛男籃3次奧運會獲得銅牌,03年摘得歐錦賽金牌,雖然最近幾年整體開始沒落,缺少國際巨星坐鎮,但依舊是歐洲的一支勁旅,那為什麼說立陶宛會是中國籃球的最佳模板呢?
因為在歐洲各國的職業聯賽中,早期立陶宛的職業聯賽是最差的,整體水平和CBA差距不大,但是立陶宛做的最出色一點,就是將國內有天賦的球員從小就送到土耳其、西班牙或者是希臘這些高等級聯賽中,用他們的手幫助自己培養年輕球員,比如目前效力於NBA步行者隊的小薩博尼斯,出身於西班牙馬拉加俱樂部青訓體系,核心後衛塞布提斯則在希臘奧林匹亞科斯隊成長,而中國球迷非常熟悉的莫泰尤納斯,則成長於意甲豪門貝納通隊。就連曾經的歐洲之王賈斯科維休斯,也是在美國的高中和大學開始了自己的籃球之路。
而這些天才球員在外面的世界徵戰時,立陶宛則開始致力於發展國內聯賽和人才發掘以及青訓系統,而且最近幾年進步明顯,而這些恰恰是中國籃球最應該學習的,為什麼?其實打籃球就和下棋一樣,不是有句話叫"和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嗎?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想變強,要和高手過招才行,而籃球也是如此,但是在CBA聯賽中有高手嗎?
相比來說的確有,比如如今的後衛線上,郭艾倫、吳前和孫銘徽就算是高手,其他球員想要進步和他們過招就行,可他們想要進步去哪找高手呢?被禁錮在一個很小的範圍是永遠不可能看到外面的天有多大,CBA畢竟水平不行,即便他們在聯賽中是頂級球員,但是和歐美那些同位置優秀球員相比,依舊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說句不好聽的,現如今的CBA聯賽對於國內頂級球員來說,根本在提升實力方面起不到一點幫助,甚至會起到反作用,比如郭昊文和李賢重,比如胡金秋和八村壘,他們之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還有阿聯,在進入NBA之前,阿聯的實力和莫科、薛玉洋等人的差距並不大,但是從NBA回來之後呢?這就是高級別聯賽給球員帶來的本質變化,就連坐了一個賽季冷板凳的孫悅,回來之後不僅明顯壯了不少,技術也得到了提升,只有切身體會到了和高手的差距,才有了變強得動力,只有經常和高手過招,才能從對方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
就像上文說的那樣,不管是CBA也好,青訓也好,短時間都不能有明顯的提升,那與其放在國內耽誤這些年輕球員寶貴的成長時間,倒不如送到國外接受更加專業的籃球訓練,在更強的環境中讓這些優秀球員提升自己,即便是之後打不了NBA,歐洲聯賽的水平也遠在CBA之上,一邊讓這些球員在更高等級的聯賽中磨練自己,一邊對CBA聯賽等不足方面進行改革,可以說是兩全其美的一個辦法。
而最後還是想要對國內的一些球員說上幾句話,希望他們有機會走出國門的時候一定要勇敢的走出去,畢竟即便是在雞窩裡稱王稱霸也永遠成為不了翱翔天際的雄鷹,在一個舒適的環境待久了也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強者,拋開CBA能夠給你們帶來的利益不談,仔細想想你們當初打籃球的初衷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