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君說
七上歷史第二課整理:
微課講解+知識梳理+同步測試
各課持續更新中……
微課
視頻來源:騰訊視頻,歷史好教師尊重原創,視頻在這裡僅供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知識梳理
本文包括
【課標要求】+【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教材解讀】+【拓展延伸】+【課堂小結】+【教材問答】+【同步測試】
可以根據具體需要,快速查詢相關內容
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
第2課 原始農耕生活
【課標要求】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農業的產生。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
【學習目標】
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農業的產生。
2.比較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認識中國南北方原始農耕文化的異同。
3.初步掌握對具體歷史資料進行歸納、概括、分析、比較,得出歷史結論的歷史思維方法。
【學習重難點】
重點: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難點: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異同點
教材解讀
一、半坡原始居民
1、時間:距今約6000年
2、地點:黃河流域陝西西安的半坡村
3、生產生活情況:
普遍使用磨製石器(新石器時代)。
種植粟,飼養豬狗;進行漁獵。
居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屋內有灶坑。
生活用具:陶器,能製造彩陶(人面魚紋彩陶盆)。
已會紡織、製衣。
二 、河姆渡原始居民
4、時間:距今約7000年
5、地點:長江流域浙江餘姚市
6、生產生活情況:
種植水稻,飼養家畜。
農業工具:用骨耜耕地 。
使用天然漆。
居住幹欄式房屋(中國最早木構建築,對中國古典建築產生了重要影響),最早木構水井。
製造陶器、玉器等樂器骨哨。
河姆渡人還運用雕刻技術,是世界上最早進行象牙雕刻和使用天然漆的人群。
三、原始農業的發展
7、考古發現:
黃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發現最早的栽培粟類遺存距今約9000—7000年。
8、歷史影響:
原始農業由最初的「刀耕火種」,發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進行耕作,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
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製工具的發展,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誌。
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四、知識整合
9、我國古代關於農耕的傳說:
伏羲氏:結網捕魚,創立八卦;
神農氏:教民播種,嘗遍百草。
10、半坡居民與河姆渡居民
11、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
12、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幹欄式房屋的原因:
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因為南方地區潮溼溫熱,既能通風防潮,又可防蛇蟲之害。
13、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因:
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氣候乾旱寒冷,風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風擋雨,又可以保暖。
14、兩種房屋結構的不同:
是由不同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決定的。
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能夠與自然協調發展,已經能夠適應自然環境。
15、啟示:人類的生產生活必須要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做到因地適宜、科學
合理。
拓展延伸
1、歸納比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異同並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
相同點:生產以農業為主,生活是蓋房定居,磨製石器和陶器。農耕文明的特徵。
不同點:房屋的結構不同,種植農作物不同,幹欄式、水稻。 半地穴式、粟。
原因: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
2、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上有了哪些進步?
從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主要靠採集、漁獵;而河姆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來源,種植水稻,發展原始農業,會挖掘水井,飲水更方便。從居住條件來看,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裡;而河姆渡人已會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房屋的結構和樣式。從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來看: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頂洞人時掌握了磨光和鑽孔技術;河姆渡人則使用磨製石器,並用耒耜耕地,而且會製造陶器、玉器和樂器。
3、比較半坡居民和北京人有哪些不同?
從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來看: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半坡居民已經開始使用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從食物來源看:北京人主要靠採集野生植物果實為生,輔之以漁獵;半坡居民有比較固定的食物來源,即種植粟,發展原始農業。
從居住條件來看:北京人住在天然的洞穴裡;而半坡居民已會建造自己的房屋。
從社會分工的情況來看:北京人正處於最原始的社會發展階段,沒有明顯的社會行業分工,而半坡居民已經有了原始農業、原始畜牧業和原始手工業之分。
4、原始農業的快速發展由最初的「刀耕火種」,發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進行耕種。什麼是刀耕火種?耒耜的發明有什麼好處?
刀耕火種指砍伐地面上的雜草樹木,在草木乾燥後用火焚燒,經火燒過的地方變得鬆軟,即可進行播種,種植農作物。耒耜的發明使得以此工具進行耕種。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
5、原始農業的發展標誌及影響?
標誌: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製工具的發展,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誌。
影響: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課堂小結
教材問題
1、問題思考:想想看,當今世界上普遍採用什麼進位制?
當今世界上普遍採用的是十進位制。
2.課後活動:讀材料,想問題。
《漢謨拉比法典》規定:倘奴隸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則此主人應證實其為自己的奴隸,而後其主人得割其耳。
倘理髮師未告知奴隸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隸的奴隸標識者,則此理髮師應斷指。
倘自由民購買奴婢,未滿月而該奴即患癲癇,則買者得將其退還賣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銀。
問題:奴隸處於什麼樣的社會地位?
答:被壓迫的地位,沒有任何自由。
你認為《漢謨拉比法典》維護的是哪個階級的利益?答:奴隸主階級。
同步測試
1、黔東南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進行課題研究,列出的關鍵詞是「黃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 粟」,請你判斷他們研究的是哪一原始人群
A.元謀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頂洞人
2、河姆渡原始居民所處的長江流域氣候溼潤,草木茂盛,蟲獸較多。因此,最適合他們居住的房屋樣式是
A.洞穴
B.幹欄式房屋
C.搭上草棚的水井
D.半地穴式房屋
3、考古挖掘的遺址實物是研宄歷史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對半坡遺址的考古,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哪種農作物的國家
A.粟
B.水稻
C.白菜
D.芥菜
4、央視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從最平凡的一鍋米飯,到一個饅頭,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餚,主食,永遠都是中國人餐桌上最後的主角。以下古人類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飯的是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5、通過抓關鍵詞了解和掌握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與「黃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三個關鍵詞都有關的原始居民是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元謀人
D.北京人
6、下所示為我國雲南某少數民族的幹欄式建築。相似建築曾發現於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半坡遺址
D.河姆渡遺址
CBADD
來源 | 網絡
覺得有用別忘點擊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