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顆「螺絲釘」,在各類刑事案件的現場總能看他在一線忙碌的身影;他是一個工作狂,為了取證,不舍晝夜,廢寢忘食;他是打擊犯罪的幕後精英,用智慧和汗水,用刑事技術讓犯罪分子原形畢露,還受害人公道,用忠誠和信念,鑄就金色盾牌……他就是濰坊市公安局奎文分局刑警大隊刑事科學技術室主任兼技術一室主任張立國。
現場勘查和檢驗鑑定的水平直接影響到刑事案件的偵破。張立國主要負責涉及刑事技術的管理和大要案現場勘查、疑難案件的勘驗、分析、偵破,以及後期痕跡物證的檢驗鑑定和認定工作。作為一名刑事科學技術工作者,25年來張立國默默堅守在特殊工作崗位上,在刑事科學技術應用方面積極探索,將刑事科學技術與偵查破案有機結合,先後勘驗各類重特大案件現場15000餘起,出具鑑定書、檢驗報告5000餘份,直接利用技術破案2000多起,均無一差錯。先後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榮獲2008年度全省基層標兵稱號,市、分局先進個人十餘次。
警情就是命令。從2003年擔任刑事技術的負責人開始,他就像一座擰緊發條的時鐘,時刻準備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期間,他曾經一人堅持值班一年,勘查現場整整1100多起,由於經常晚上出警,造成了嚴重的神經衰弱,導致睡眠障礙。自2008年查出患有嚴重的糖尿病至今,他沒有因為自己身體的嚴重不適而耽誤工作。特別是2018年的省質監局資質認定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張立國帶領奎文刑事技術人員連續加班加點3個月時間,準備各種材料2米多高,用壞了二臺印表機,最終成功通過省廳、省質監局專家組的審查,成為城區第一家通過資質認定的刑事科學技術室。
在加強刑事技術基礎工作的同時,張立國更加重視刑事技術為偵查破案服務,特別是命案要案。在1998年10月的一起重大案件中,張立國作為主辦此案的刑事技術員,三赴東北,在數萬份的指紋檔案中確定了犯罪嫌疑人,成功的偵破了此案,並帶破六省一市十餘起入室搶劫殺人案,被省公安廳榮記個人二等功。
現場物證是偵破案件的必要條件,特別是歷年來的命案積案,沒有了現場的物證支持,可以說偵破無望、訴訟無門。為此,張立國把精心保存的1994年以來的現場物證進行了梳理,分門別類整理完善,利用發展起來的新技術,把當年未破命案現場提取的痕跡物證繼續進行檢驗,從而破獲了一系列重大命案積案。2008年12月4日,城區發生一起命案,由於相關物證已被汙染,受當年技術條件的限制,一直無法認定嫌疑人。漫漫十二年,無數次的檢驗,無數次的無果,都沒有打消張立國對該案的繼續追蹤。近年來,隨著新技術的逐步發展完善,在偵破命案積案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經過對現場物證的重新檢驗,最終確定了重要嫌疑線索。今年5月4日,張立國會同分局、市局刑警支隊一行四人冒著疫情的風險,驅車前往重慶和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行程5000多公裡,在當地公安機關大力配合下,於當日將嫌疑人於某力抓獲。最終為受害人沉冤昭雪。
百鍊成鋼,他把自己淬鍊成一把利劍;忠誠為民,用滿腔熱血澆築閃光警徽。在全力偵破命案積案的同時,張立國不斷學習、刻苦鑽研,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積極科研攻關,以自己不懈的努力,一次次實現「讓鐵證如山」,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忠誠、責任與擔當,踐行著人民警察為人民的錚錚誓言。(於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