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e 系列的動畫中, 我最喜歡的就是Fate zero. 可能是因為虛淵玄主筆的緣故吧. 因為他的作品總是能帶來一些奇妙的背德感與厚重感. 本文嘗試梳理一些筆者作為觀眾觀看過程中, 關於一些劇情的思考點, 夾雜著一些自己的腦洞>_<. 歡迎探討.
第一季: 為何起源彈不能做成狙擊彈.
第五話中, Lancer 的御主肯尼斯第一次現身戰場, Saber 面臨兩個英靈的攻擊情況危急. 但是衛宮切嗣面臨的一個非常糾結的問題是, 到底能不能開槍.
當時的情況是, 助手舞彌開槍是最穩妥的做法, 即能試探虛實, 同時不會暴露自己. 而問題在於舞彌的角度打不到肯尼斯. 只有切嗣可以打到, 但如果一擊不中, 自己會同時暴露給Assassin 和肯尼斯. 這樣得不償失.
而切嗣之所以會擔心一擊不中, 是因為不確定肯尼斯是否有防禦結界. 考慮到起源彈在後來作戰中的能力, 如果當時自己的起源彈一部分是做成狙擊彈, 這個兩難問題在當時就會迎刃而解. 起源彈打破結界, 而彈頭入腦, 那麼這次聖杯戰爭會很快結束.
可能也是作者考慮到起源彈這個東西本身就很破壞平衡, 所以設定上做了間接的削弱吧, 或者老虛壓根就沒想這種開腦洞的搭配 >_<.
2. Lancer 陣營的戰鬥計劃.
第六話中, 聖堂教會提出所有其他陣營合力擊殺Caster 陣營, 獎勵令咒. 動畫裡只表現了Saber陣營這一條明線: 騎士王和御主衛宮切嗣就戰略目標發生矛盾, 切嗣堅持以擊殺其他御主為核心目標, 而Saber則基於騎士榮譽堅持擊殺Caster 為第一優先目標.
而暗線則是lancer陣營和 遠坂-綺禮陣營的謀劃. 這裡其實有個疑問, lancer陣營的戰略布局是有問題的. 我們看到的, 是從者在幫Saber, 而Master 在殺切嗣.
這個對待Saber陣營的矛盾決策其實才是導致lancer陣營Master初次失敗的起因. 如果目標明確, lancer和肯尼斯一起行動, 無論是一起攻擊Caster, 還是一起攻擊切嗣, 其實都不會是後續那樣的劇情.
原著是這麼解釋的, 肯尼斯想要獨佔令咒獎勵, 所以決定自己殺切嗣, 但是從者幫Saber. 然而還是有一些邏輯點理不通:
1. 肯尼斯你不是還有擊殺言峰璃正這個選項嗎?
2. 如果還要考慮未婚妻的看法而影響自己決策的話, 只能說這個人真的不夠尊重這場戰爭.
3. 如果肯尼斯真的覺得切嗣不如自己, 那麼和自己同樣得到令咒獎勵的切嗣其實他還是不用怕. 如果他覺得切嗣還是個比較大的威脅. 那你一開始就不該做出這個其實有內在矛盾的決策.
4. 就算一切按照計劃, 肯尼斯殺掉切嗣, lancer殺掉Caster. 可又怎麼保證其他御主不會也參與討伐Caster的行動, 分享戰果呢?
(對比一下切嗣的手段就明顯了, 與lancer陣營為敵時, 就是從者御主全部當成敵人, 一起殺死.)
肯尼斯單挑失敗的直接原因在於他局限於魔術師的思維模式, (堅持認為自己第一次被起源彈打傷是自己的魔術施放不夠完美所致. )
但是回到出發點, 還是戰略意圖不夠明確, 即想參與討伐Caster, 得到更多令咒; 又想擊殺Saber 陣營的Master. Saber 終究是最強職階, 兩線作戰的計劃一開始就有很大隱患.)
Ps. Saber陣營也沒有完全遵守切嗣的戰略, 最後變成了兩個人各做各的.
從小說也能看出來, 看到了Saber 被Caster 困住後, 言峰綺禮也是做出了趁機擊殺切嗣的決定. 因為團隊方針不統一, 被迫兩線作戰的Saber 陣營也很危險. 切嗣能贏下來或多或少也是因為運氣. 可問題是切嗣是被迫這麼做的, 因為Saber不聽自己的.)
這裡淺談一下Saber和切嗣的衝突, 實際上兩人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價值觀. 騎士王是偏重程序正義的, 在確保程序正義的前提下去追求偉大的結果/理想. 而切嗣則只需要結果正義.
這二者的差別我猜測更多是因為基於實力的差別. 以Saber的能力和寶具是有資格恪守騎士的榮譽一路贏到最後的, 而切嗣要想打敗那些血統純正,天賦異稟的魔術師, 勢必要從戰術/工具上多多花心思才可以. 如果其在行動中也要遵循那些與目標無關的條條框框, 那以他的能力應該一開始就沒資格被艾因茲貝倫家族看上.
考慮到從者和御主的整體水平, 其實整個Fate Zero故事的鬥爭烈度遠遠強過了後來的Fate/Stay night. 而且也並不是只有切嗣一個御主喜歡這種陰暗的計謀. 實際上, 無論是在討伐Caster 的戰役中, 前來謀殺切嗣的言峰綺禮.
還是拿到令咒殺掉言峰璃正的肯尼斯,
亦或者一開始就和作為監督者的聖堂教會串通一氣的遠坂時臣,
大家都差不多.
而切嗣打敗肯尼斯, 綺禮殺掉時辰, 也不是因為後者更加高尚, 前者更加卑鄙. 除了還在成長的少年韋伯, 熱愛哲學的龍之介, 以及為愛而戰的間桐雁夜這三個一開始不可能打贏戰爭的御主, 剩下的四個Master在玩陰謀這件事情上, 彼此心照不宣. 失敗者只是輸在了想像力.
所以在對master的認知上, 切嗣其實更加務實. 至於Saber 和切嗣到底誰對誰錯, 其實支持誰完全取決於觀眾自己更認可哪種價值觀. 聖杯戰爭如同一場比賽, 唯一的評價標準就是誰第一個到達終點. 切嗣只有一個目的, 就是先到達終點. 而Saber對自己的要求更高, 她既要贏, 還要全程保持優雅的姿態. 更嚴苛的要求勢必會讓她面臨更多的困難. 然而也正因為Saber所保持的姿態, 使得她成為一個更讓人仰視的角色.所謂的"十萬月廚,百萬王廚". [1]
筆者的理解是, Saber是一個一開始就超脫FZ世界架構的存在, 即使沒有FZ, 我們仍然仰望著她, 無論她是否能贏下聖杯, 她都是那個美到讓衛宮不敢直視的王.
而切嗣正相反, 他是真正和FZ的世界相輔相成的角色. 切嗣的狠辣與掙扎, 正是在告訴觀眾FZ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沒有了FZ, 我們就不會真的理解這個人物, 而沒有了切嗣, FZ的世界也不再完整.
第二季:
3. 娜塔莉亞的死.
第19話, 正義的所在. 第一次看FZ的時候真的很惋惜娜塔莉婭這個人.
長大以後再看這部番, 只能說, 夏莉也好, 娜塔莉亞也好, 這種角色一出場就是必死的, 差別只是死的是否讓人信服. 而娜塔莉亞這個人是能活著穿過滿是死徒的機艙, 進入駕駛艙在合上門, 然後不被感染的強悍存在. 如果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能活下來, 真的對切嗣後來的事業有巨大幫助.
當年看的時候我是有疑問的: 首先是事發地點距離岸邊有多遠. Fate Zero 第四卷 筆者粗略按照20-10=10 分鐘算, A300客機按照600 km/h 航速. (快到終點降速). 大概是這麼個位置. (以紐約最靠東的JFK國際機場為例).
如果按這個距離, 切嗣的決定沒什什麼毛病, 只要你切嗣確定那個在紐約黑市搞來的所謂"攜帶式地對空飛彈"真管用能一炮炸下來飛機就行.
但是這個跟動畫明顯不符.
如果結合動畫畫面和原著,
事故發生地點目測是距離某一個海岸 4-8km的距離. 那這個位置就比較值得商榷了.
紐約三個最大的國際機場分別是 Newark, LaGuardia, 和John. F. Kennedy [2]
假設一發飛彈就可以打下來A300客機, 那麼你切嗣怎麼就能保證裡面的死徒蜂一定能消滅乾淨呢. (這裡算蜜蜂的最大飛行半徑是13km). 因為但凡有一隻逃上岸. 那麼娜塔莉亞就是白死的. 這裡很明顯, 作者虛淵玄是目的優先的. 也就是要解釋切嗣為何會養成殺少數救多數的行動準則, 為後來的故事主線做鋪墊. 只能說, 技術上, 應該對死徒蜂這麼bug的東西有更多限制吧. 比如和死徒一樣, 害怕陽光 (可話說回來. 害怕陽光的話, 讓娜塔莉亞駕駛飛機, 盤旋到白天在想辦法不行嗎? 因為剛炸完就日出了啊 >_<; 不過死徒怕陽光是月姬的設定, 在FZ裡只能說有些曖昧不清了).
4. 放任聖杯被破壞的英雄王. 來自24話 最後的令咒. 06版的 FSN和FZ這兩部的最後結局, 都是騎士王和英雄王的決鬥. 對比一下FSN的結局, 騎士王和士郎一起靠著寶具加持才能勉強打敗吉爾伽美什. 而FZ的情況就值得思考了. 在這個故事裡, Saber 在遇到吉爾伽美什之前剛剛經歷過一場和Berserker 的惡戰, 身心俱慘. 寶具遺世獨立的幻想鄉還在切嗣身上, 遠離自己. 這種情況下於情於理Saber也不可能打敗滿狀態的英雄王.
(這裡多說一句, 多年以後再刷, 英雄王是我最喜歡, 心目中最強的從者. 拋開具體的屬性能力戰績這些,只因為《吉爾伽美什》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英雄史詩. 我們人類這個物種就是這樣, 在還吃不上飯的年代, 我們就需要英雄史詩. 我們的歷史, 我們的傳說決定了我們是誰, 而英雄史詩一旦失傳, 也就意味著文明的斷裂. )
那麼問題就出現了, 狀態不佳的Saber 加上一個與自己相性極差, 剛剛信仰崩塌的master, 憑什麼能在滿狀態的英雄王眼皮底下毀掉聖杯?
實際上, 以英雄王的狀態, 在切嗣第一次出現在禮堂的時候, 就可以隨便扔個什麼寶具將其擊殺, 按照正常的設想, 如果英雄王真的渴望聖杯的話, 你總是不能放著一個能提供令咒援助的敵方master不管吧.) 而且切嗣足足用了兩次令咒, 給足了英雄王擊殺自己的時間.
這個是三人的位置
Saber 在會場的一側, Archer 離聖杯則最近. 切嗣會稍後出現在禮另一側
再者, 即使放任切嗣下了命令, 即使有兩枚令咒的加持, 英雄王也應該要麼嘗試攻擊Saber, 要麼至少帶著聖杯躲開那一擊. 不管天之鎖能不能困住兩枚令咒加持的Saber, 試一試總是好過什麼都不做.
能想到的解釋是, 英雄王一開始對聖杯戰爭就沒有那麼認真. 對時辰, 切嗣, 綺禮來說, 聖杯戰爭就是提刀見血的戰爭. 而對英雄王來說, 聖杯戰爭只是個遊戲. 所以他不在乎並不御主的更換. 即便時辰能提供更多魔力. 話說綺禮令咒更多, 英雄王你就不怕勝利後他為了愉悅也讓你自殺嗎?
ps. 最後說一下結尾. 因為前作的關係, 所以一開始就知道Saber不可能拯救不列顛. 實際上我還是蠻理解Saber的願望的. 也就是修改歷史. 因為誘惑真的很大.就如同我們讀本三國演義也會對走麥城的關羽扼腕嘆息一樣.
但是這種修改歷史的願望但凡能實現, 就勢必要推導後續的歷史, 這還不是一般的平行時空. 這個真的不相信型月的團隊能夠駕馭. 或者任何人可以.1000年以上的歷史推演是不可能讓人信服的, 因為兩件事很難預測, 一個是戰爭, 一個技術爆炸. 這兩件事會導致的連鎖反應都是非線性的, 也就是人很難用現有的認知去延申.)
最後還是說下整體印象, Fate 系列的動畫中, FZ是我多年以後唯一能夠連開頭曲結尾曲都不願意跳過全部看完的作品了. 雖然第一次看的是 06的FSN, 但是這一部以及後續的 fate stay night unlimited blade works 多年後重溫的時候, 真的很難再激發起內心的激動. 以至於外傳性質的Fate/Apocrypha, 魔法少女伊利亞, 其受眾應該更多是型月圈內的粉絲, 而不是我這種一般的動漫愛好者了. 只有FZ每一次重看都能讓自己激動不已. 無論是梶浦由記的配樂還是戰鬥之外的文戲, 都能看出創作者在這部作品傾注的心血. 也許Fate Zero並不是月廚圈內最頂尖的作品. 然而作為一部單獨的動畫, 不媚宅, 不賣肉, 只是專心講好一個故事的Fate Zero是動漫歷史上難得的佳作.
引用: [1] 【入門科普】新人也能看懂的型月梗 月世界篇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26431/
[2] Google Map.
[3] Fate Zero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