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院線爽片不斷。
先有吳彥祖、王千源警匪動作片《除暴》,拳拳到肉的搏鬥戲外加停不下來的爆破場面不斷刺激觀眾的眼球。
如今又有一部視覺效果震撼的大片登陸國內院線了,戰鬥民族俄羅斯帶著一貫的男兒血性殺向銀幕,這一次,他們帶的可是真傢伙——坦克。
這部電影就是俄羅斯戰爭大片:
《獵殺T34》
片名裡的T34指代二戰時期蘇聯產的T34坦克,該型號坦克在蘇聯衛國戰爭中(1941-1945)發揮了重要作用,甚至一度被稱為二戰中最強坦克。
影片翻拍自1965年俄羅斯電影《鬼戰車T34》,主要故事情節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
影片圍繞坦克兵尼古拉的英勇事跡展開,莫斯科保衛戰中,尼古拉掩護旅部撤退,他開著T34坦克以一挑六,英勇殲滅了對方坦克連。但完成掩護任務尼古拉也被俘虜了,送進了集中營。
幾年之後,集中營的德軍驅使尼古拉與幾名蘇聯俘虜修建一輛廢棄T34坦克,並讓尼古拉和其他蘇聯戰俘重開坦克,以充當德軍坦克新兵的活體練習靶。
心懷祖國的尼古拉決心帶領蘇聯戰士們反抗,修好T34後,他與一眾蘇聯戰俘找準機會駕駛T34逃離集中營,面對著德軍一路的圍追堵截,他們憑藉僅有的6顆炮彈,開著T34突破德軍的重重包圍...
相比50年前的舊版,本片在畫質、道具全方位實現升級,在2019年於俄羅斯國內上映,並成為21億盧布(人民幣:1.88億)的票房成績俄羅斯影史戰爭片票房冠軍。
而在第五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節上,該片更是連續獲得兩項大獎——「最佳剪輯獎」和「組委會特別獎」,組委會主席徐克也對該片給出高度讚譽。
其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之所以能那麼成功剪輯師的功力特別重要,整部片子緊張而讓人揪心,看完非常過癮。更為讓人羨慕的是,這個獎項的頒獎人是備受影迷推崇的陳道明先生,分量感十足。
廣受好評之下,這部《獵殺T34》被國內引進,先是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期間於三亞舉行了首映禮,而隨後,該片將11日登陸國內各大院線。
那麼這部《獵殺T34》究竟為何能收穫如此多的稱讚呢?憑什麼能讓陳道明給它頒獎呢?
在小編看來,該片雜糅了多種類型片的特點,各種元素滿載,這樣的片子不火誰火?
一、商業片元素:一炮接一炮,戰鬥場面很是過癮
本片的預告海報名為「炮彈時間」,這四個字完美詮釋了這部電影的風格。
全片各種炮彈滿天飛、轟隆的戰火聲不絕於耳,導演以此為我們呈現了一種震撼性的戰爭場景,場面看得炸裂過癮,這不就是商業片標配嗎?
震撼點一是少見的坦克大戰,片中主角駕駛著蘇聯T34坦克與無數輛德軍坦克正面對抗,各種坦克隔空開火場景真實而又震撼,帶給觀眾最直觀的視聽體驗。
隔空開火還不過癮,導演還安排了坦克相撞的好戲,片中甚至還有兩輛坦克「貼臉對峙」正面對轟的場景,雙方坦克手死命搶速度幹掉對手,這種正面剛的「玩法」的根本玩的就是心跳啊!
震撼點二在於影片的真實感,包括片方全部啟用實戰坦克而非模型,這些坦克是二戰時期的T34、黑豹坦克的修復版。
演戲做全套,演員們在參演前還被要求練習開坦克三個月,片中呈現的所有關於坦克的動作都是演員自己完成的。
可見為了拍好這部戰爭大戲,戰鬥民族真的是拼了呀!
震撼點三在於CG技術。
硬體條件達成了,技術一樣也跟上了,導演在片中用CG技術慢放還原炮彈出膛的場景。
各種慢鏡頭細化之下,子彈與坦克「親密接觸」的場面頗為真實,在3D技術加成下,這種場面的炸裂感更顯真實。
二、戰爭片元素:是T34戰黑豹,也是蘇聯戰德國
影片除了展現大場面之外,更是還原了二戰期間蘇德對抗的時代背景。
片中蘇德雙方的坦克型號分別為T34和黑豹,它們被公認為二戰期間最好的兩款中型坦克。
在歷史上德國入侵蘇聯時,抵擋德軍黑豹坦克的正是蘇聯T34坦克。在影片裡,主角團開著T34大戰黑豹坦克團,這兩部有點「瑜亮情節」的坦克在電影裡正面對決一爭高下。
(二戰時期的蘇聯T34和德軍黑豹坦克)
坦克大戰的背後則代表蘇聯、德國之間的戰爭對抗,即1941-1945年間的蘇德戰爭,也就是蘇聯方面的衛國戰爭。
影片跨越兩個時間段呈現蘇德的對抗,首先是1941年的莫斯科保衛戰,面對前期氣焰囂張的德國入侵者,蘇聯軍民在莫斯科進行了一場可歌可泣的城市保衛戰,成功挫敗了德軍的陰謀。
而在影片中,主角在莫斯科城外開著T34坦克,以一車之力挑落德軍坦克連,這一開掛般的戰績也體現了蘇聯戰士的英勇。
另一條時間線則在1944年,當時德國為首的法西斯陣營已顯頹勢,雙方攻守之勢易主。
影片主角開著T34成功逃離德營,德軍各種攔截都攔不住,甚至還搭上了幾輛坦克,已漸勢弱的德軍結局似乎在此刻已註定,屬於同盟國的勝利歌聲即將飄揚。
由於這個從德營逃亡的劇情框架,《獵殺T34》也被稱為戰爭版《虎口脫險》。
本質上,T34坦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主角駕駛的T34坦克象徵了蘇聯戰士們二戰期間的頑強、悍勇戰鬥力,也象徵蘇聯軍民團結一心抵抗侵略者的決心。
對於俄羅斯和泛蘇聯繫東歐國家來說,這是一部「抗德爽劇」,也是振奮人心的主旋律電影。
三、主旋律元素:戰爭時代的英雄禮讚
影片圍繞主角尼古拉,歌頌了一群蘇聯衛國英雄形象,尼古拉以及他所帶領的坦克小隊隊員們為我們詮釋了戰爭時代英雄的定義,而這也是片中的主旋律部分。
首先英雄是無畏的。片頭的大規模坦克激戰中,主角尼古拉和隊員們駕駛著一輛坦克直面六輛坦克編制的德軍坦克連,他們並沒有害怕,而是與強大的對手展開死戰,並一挑六挑翻了坦克連。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不服就是幹!
而在被俘之時,面對德軍把自己當成坦克新兵的「活體試驗」,他們也沒有畏縮,而是伺機而動,用一輛T34就敢橫闖人數眾多德軍大營,完成一個外人不敢想的奇蹟。
而用影片中蘇聯兵的臺詞來說就是:你想要奇蹟,那就會有奇蹟!
英雄是悲壯的。影片中,這幫蘇聯坦克兵奉命執行「自殺性質」的守衛任務,無論他們平時怎麼抱怨差事辛苦,在敵軍來到他們面前時,他們馬上轉變出一副堅定的眼神,以死戰之心迎敵。
在坦克車身被對手擊中,一度以為自己必死的蘇聯坦克兵悲涼地對隊友大喊:「兄弟們來世再見了。」這幅豪邁而又悲壯的英雄氣概讓人無比震撼!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就是是屬於英雄的悲壯色彩。
英雄也是溫情的。戰爭是冷冰冰的殺人機器,但顯然人不該是這樣,即便是英雄,心也是肉長的,他們也有感情。
片中還為主角尼古拉安插了感情線,他在德軍集中營中勇救女翻譯官,隨後帶著對方逃離德營,兩人之間也發展出一段感情,兩人的感情線也是慘烈的戰爭場面中難得的溫情一面。
而對於對手,他們也頗有惺惺相惜之感,在幹掉德軍坦克成功逃亡時,主角尼古拉與臨死前的對手的握手之舉,更是產生了一種互相尊重之感。
電影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幫有血有肉的戰爭英雄形象,而在片尾有這樣一段字幕:
謹以此片送給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中的偉大坦克英雄們,他們因在戰爭中犧牲和戰鬥而舉世聞名。
顯然,英雄被記住的不是名字,而是事跡。
總的來說,《獵殺T34》收穫好評的因素很多,各種震撼視聽呈現戰爭場面,場景真實而又震撼。
其次是英雄主義色彩十足的人物形象,「主角光環」之下,他們創造了各種以少勝多的奇蹟,這滿足了人們對於英雄的期待,看得就是一個爽字。
《獵殺T34》表面上是一部大場面戰爭戲,本質上,它更是一曲對戰爭英雄們的頌歌!
影片被引進中國後,筷子兄弟王太利與其女兒王婉辰獻唱搖滾翻唱版《喀秋莎》,這首被稱為「蘇聯第二國歌」的歌曲也將是本片的推廣曲。
全片的基調就像《喀秋莎》歌詞寫的那樣,家國之思予我淡淡憂傷,但守衛家園之心卻無比堅定:
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駐守邊疆年輕的戰士,心中懷念遙遠的姑娘;勇敢戰鬥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
對於那些為了犧牲自我保衛國家的英雄,我們的脫帽致敬無論在何時都不算晚!
青石電影 | 樂樂德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