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這個瞬間露出了馬腳。」
還記得「溺水 High Five」表情包嗎?那個再簡單不過的四格漫畫,被國內外網友接力解讀出多重內涵:
當ex溺水時,一個擊掌助他/她沉淪;
在線求助後,
以為的援手原來只是圍觀者的「擊掌下石」;
更新了一條悲傷的狀態,
收穫一堆點讚並不讓人好受一些,
反倒把人推入更隔絕的水底;
還有看到「溺水」的武漢人用
「武漢加油」來High Five,
卻並不真正行動不幫助他們;
……
這些情緒,用文字寫出來好像顯得太嚴重,用四格漫畫自嘲一下就剛剛好,像是網絡社交中時不時掠過我們心頭的一小片親切的烏雲。
「大城市裡的小上班族」
當下的網絡世界裡,表情包幾乎是以天為單位更新迭代的。誕生於2017年6月份「溺水 High Five」,基本上可以算是文獻級別的中古存在了,不過審視一下我們的線上日常吧,它好像並沒有真的過時。而它的創作者Anton Gudim,更是不斷產出著令人忍不住要來一個「High Five」的新作品。
Anton Gudim,成長和生活於莫斯科這個「巨大而有時相當激進」的城市,本職通訊行業工程師的腦洞插畫藝術家,在Instagram上擁有八十多萬粉絲。五年多前,他畫下了創作生涯的第一個形象——上班時因無聊而無比睏倦的自己。
那以後,畫畫這項愛好就慢慢變得嚴肅起來。2019年,Anton實現了從網絡插畫家到線下藝術家的跨越——在莫斯科舉辦了個展,作品集《人生很好玩,但有時也很喪》也被引進到了中國。
低飽和度的配色、低氣壓的包袱、喪喪的腦洞,Anton的二格到四格漫畫只有圖像和符號,用「既簡單又富含深意」、並且「是他自己」的風格,講述著因網絡而全球聯通的時代,人人都能聽懂、也都有共鳴的生活故事。
「沒有語言的網絡語言」
我們都有「電量」即將耗盡、卻沒有電源的時候,都有鼓起勇氣表白卻被錯付的尷尬,也都有覺得起床就是偉大勝利的一個個工作日早晨……我們常常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和吐槽這些時刻,而Anton Gudim所做的就是用化繁為簡的技藝把這些時刻定格下來,把它們變成沒有語言的網絡通行社交語言。
被社交媒體所成就的Anton也常常吐槽社交媒體,自拍、遊客照、求點讚行為都沒有逃過他的畫筆。
有時候Anton會更冷酷或尖銳一些:
在人潮洶湧的街頭,一個不堪重負的人抱膝躺在地上,身後擺著一個車用警示三腳架,來往人群閉著眼睛繞開他,但沒有停下匆匆的腳步。
如果時針以電風扇葉片對速度旋轉,會發生什麼?會讓面前吹風的人像被滅霸打了響指一樣「灰飛煙滅」。
另一些時候Anton也會展現一些惡趣味的純腦洞——比如他特別鍾愛一個梗:把裸露的雙腿浸到不明液體中,就變成了長筒襪或緊身褲;或者一些溫柔的純腦洞——比如貓地鐵和吃吐司的海神。
是什麼樣的人會畫出擁有這樣無聊又可愛氣質的作品呢,應該就是坐在辦公室裡,時而瑣事纏身、時而百無聊賴,一邊因生活而頭禿,一邊勉為其難活下去的當代青年吧。
從這個角度說,Anton捨棄文字、純用圖像確實是一個深思熟慮的正確決定,因為就像「溺水 High Five」一樣,不同的讀者大可以用用不同的方式解讀和使用這些梗,但最後,這些讀者都會愛上他的畫。
「二維平面的增強現實」
Anton曾在採訪中說,他的許多靈感都來自Instagram上關注的人,以及他們所分享的日常。打開他的關注列表,會發現其中還有不少雖然畫風不同,但同樣用個性的方式表現生活的插畫和漫畫藝術家,比如西班牙的Joan cornellà,美國的Matt Blease和國內的Tango。
Joan cornellà創造的人物辨識度超高,波普風配色、圓豆眼和賤賤的露齒笑容背後,是玩世不恭和懷疑主義的生活哲學。
人人都為生活所困,因此他筆下那種無論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都一成不變的超現實笑容,才如此深入人心,因為同情和殘忍確實無法分開。
Matt Blease擅長的簡潔icon風格源於他做平面設計的經驗,他沒那麼憤世嫉俗,而有一種紐約客自在愜意的幽默。
Tango則喜歡玩視覺上的巧合和雙關,而且創作力驚人,無論社會熱點還是節氣節日,都能看到他隨手用圖像發聲。
毫無疑問,簡單生動的圖像已經是社交媒體上佔據絕對主導的溝通方式,對它們的再創造也成了網絡文化的重要部分。被社交網絡寵愛的插畫家還有很多,Ueli Johner、Agathe Sorlet、Keigo、Landysh Akhmetzyanova等等。
每天刷完他們的更新,就覺得,什麼都不用多說了。是他們把全世界的當代青年們串在了一起,我們才得以把現實鎖進二維平面,稍微做一下生活的旁觀者,而不像畫中人一樣被壓垮。
作者 | LR
漫畫作品來自 | Anton Gud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