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傳說影響下的古以色列,在國家發展方面的具體變化

2020-12-27 每天讀文史

引言

古代的拿細耳人,與古老農民軍時代的另一個現象拿比(nebijim)有著怎樣一種關係,我們也所知有限。這兩者有過緊密接觸。

在傳說裡,撒母耳是被父母親奉獻出去侍奉耶和華的,這和拿細耳人的方式相仿;在另一個有點問題的傳承裡,他被認為是對抗非利士人的戰爭英雄。另一方面,他又被視為一個拿比(nabi'),而且是個拿比宗派的首領。

▲幼年撒母耳

無論人們如何評價此一傳說,拿細耳-戰爭忘我的專家,與拿比-巫術性的職業忘我者,總之是相接近的。拿細耳與拿比的相互交錯相融,也完全相應於其他信仰戰士組織為人所周知的本質。「拿比」並不是以色列或近東特有的現象。在埃及(託勒密王朝之前,即公元前4世紀以前)和美索不達米亞都沒有類似的忘我形式存在的證據,只有在腓尼基發現到。其原因確實只在於狂迷祭典的失去信用,以及佔卜之術早在大王國早期就已受到官僚體系的規制及俸祿化,就像在中國的情形。

在埃及,只有特定幾類的神廟俸祿保有者才被叫做「先知」(Propheten)。然而在以色列,一如在腓尼基與希臘以及在印度,先知的忘我由於官僚體制化之闕如而保持著活躍的勢力,在以色列尤其是當解放戰爭的時期,先知的忘我是作為群眾入神(Massenekstase)而與民族運動相結合。以色列的拿比在本質上和訓練有素的職業忘我專家顯然並沒有什麼差別,後者在全世界各處都可以見到。

拿比成員的補充是根據個人的卡理斯瑪並且多半來自平民,這從後來的傳說以輕蔑的態度待之就可以知道。他們就像印度的託缽僧那樣在前額刺青,並且穿著特殊服式,就中尤其是一種特別的袍子,宗派首領(「父」)似乎是借著袍子加身所產生的巫術作用來指定其弟子或繼承人。他們在特別的居所共同修煉,似乎有時是在山上(例如迦密山),而以色列的各個地方,諸如基遍、拉瑪、吉甲、伯特利、耶利哥,也曾提到「拿比」。沒有傳說他們實行永久的禁慾或獨身生活。

▲以色列迦密山

音樂與舞蹈在此和其他地方一樣也是導向忘我的一種手段。腓尼基的巴力神的拿比,在暗利王朝時進入北以色列,他們以一種舞蹈-在狂迷地自我殘傷當中圍繞著祭壇跳的跛足舞-來作為祈雨魔法。自我和相互殘傷,連同全身痙攣狀態及瘋言譫語的產生,都是耶和華的拿比的修業,只是詳情無法一一得知,其目的不外乎獲得巫術力量。此一宗派的最後一位導師以利沙在傳說中所行的奇蹟,帶有全然是職業魔法的典型印記,如同在印度和其他的巫師傳奇裡所發現到的那樣。

那些魔法故事,包括以利沙的傳說,讓我們認識到,拿比就像所有這些出神忘我的魔法師一樣,部分被要求做看診下藥者,部分擔任祈雨施術者,而部分則像印度的那揭(Nāgā)和最足以與其相提並論的得未使那樣,作為隨軍教士或直接參戰的信仰戰士。耶和華的拿比於民族戰爭開打時在北以色列現身為戰爭預言者,尤其是在對抗未行割禮的非利士人的解放戰爭裡一一十足的宗教戰爭。不過,出神忘我的預言顯然並不是那時才首次出現,而是出現在所有真正的解放戰爭裡-底波拉戰役是第一個。

▲戰士

此種預言首先根本與什麼「預告」都不相干(神諭直到基甸的時代都還純粹是靠籤卜),其作用毋寧是,如「以色列之母」底波拉所做的:鼓動信仰戰爭、應許勝利、藉由忘我以獲取勝利的魔法。我們無法確實證明此種個人的忘我戰爭預言與後來訓練有素的拿比忘我之間有直接的關聯:底波拉之歌和《士師記》即不知後者的存在。然而,兩者確實是有關係的。戰爭忘我絕不僅限於早先時代的卡理斯瑪狂戰士和戰爭先知的個人忘我和後來農民軍時代的得未使集團的群體忘我。種種銜接環節廣見於各處。

所謂的士師時代的卡理斯瑪戰爭領袖絕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話,確實都具有忘我戰士的特質,而且,以色列的第一個王在傳說裡更是如此,特別是與拿比有著種種關聯。根據一則已不再了解古代情形的傳說,就在「耶和華的靈」使其受膏後,馬上就要公開現身為以色列王之前,掃羅據說「偶然地」置身於一個拿比團體當中,並且被拿比的忘我所俘虜。但後來還在與大衛鬥爭的時期,又再度據說偶然地造訪撒母耳的拿比團體時為忘我所擄獲,他因而赤身露體地四處遊走、胡言亂語並暈厥了一整天。

在聽到雅比人投降講和的消息時,他在耶和華所降下的神聖怒氣籠罩下撕裂了一對公牛,在對遲疑不決者發出宗教性的詛咒後,號召全以色列起而進行解放戰爭。他之所以不可遏抑地向大衛發怒,據大衛派傳說的評估,是由於惡靈所造成的,而且同樣是由耶和華所降下的靈。他顯然和穆罕默德同樣,是個戰爭的忘我達人。不過,大衛也和掃羅一樣,流連於撒母耳的拿比團體住處。他在約櫃前舞蹈,當約櫃在戰爭勝利後被移回原處時。從這樣的訊息裡我們無法更進一步確認其間的詳細關係,但關係確實存在。

▲大衛[古以色列國第二代國王]

但是後來的傳說,如同對待掃羅的忘我一般,也稍帶體恤地為大衛的這種忘我行為辯解。對這些傳說而言,這些狀態是不符君王身份的。大衛之妻米甲說得很明白,王不該「像個平民」那樣行止,而俗語說「掃羅也列在拿比中嗎?他們(拿比)的父親是誰?」,表達了完全一致的態度:對這些沒格調的平民的輕賤。一方面,對這點有所影響的是,後來的王制時代的文士階層對於古代的忘我之士的態度已經轉變,這我們後面還會談到。另一方面,得未使僧團的地位在這期間產生了變化,這是由於自大衛定都於城市而所羅門繼之為永制之後,王國的結構徹底改變所造成的結果。在登基為城市君王之前,大衛是個古代意味下的卡理斯瑪戰侯,只因戰功而被正當化為上帝所者。

因此當亞瑪力人強奪了其扈從的牲畜與女人時,他便陷入了必須為此負責而當下被殺的危險。隨著世襲性卡理斯瑪的城市定居的王朝穩固穩定,以及繼之而來的軍事體制的改弦易轍,一切情況也就大不相同了。所羅門自埃及引進駿馬與戰車,並以此建立起騎兵隊。由王室府庫所供養的,至少包括親衛隊及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車戰戰士他們被安置在特別的「戰車城市」(屯車的城邑)裡。傳說的編纂者可能自此之後便直接稱「軍隊」(譬如法老的戰車隊)為其「財產」(chail),而稱王的軍隊最高長官為「sarchailim」(財務總長)。

▲古埃及壁畫

除此之外,還有背負賦役義務的宮室工匠和徭役民工,由他們來修建要塞、宮殿與神殿,並耕種不斷擴大的王室領地;領有俸祿和封土的王的官吏,由他們來擔任軍官和至少是首都裡的法官;王的軍事教官,由他們來訓練軍隊兵員;王室寶庫,用來作為權力手段及賞賜忠臣;為了充實王室府庫,設有國王自己的紅海通商隊,還有來自附屬的外邦地區的貢納,以及為了王的膳食而由分割成十二個行政區的人民依規定每月輪流提供實物貢納;最後,還有埃及那種方式的強制勞動徭役。

結語

為了能夠參與國際政治舞臺,王的正式妻室的納娶多與周邊強權支配者,尤其是埃及與腓尼基,建立起婚姻關係與同盟關係,結果是外國祭典崇拜的引進,部分只是出於為外國嬪妃的宮廷禮拜之便,部分則是由於將外國的神祇融入自己的崇拜裡。這些都是王權立竿見影的各種結果。以此,王國獲得了東方軍事強權的典型特徵。

相關焦點

  • 五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國家輸了五次,他們為什麼沒有獲勝一次?
    阿拉伯國家歷史悠久,但是在近代的社會發展中,阿拉伯國家似乎並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強。在以色列建國後,和阿拉伯國家一共發生五次中東戰爭,其中有兩次是阿拉伯國家主動挑起的,但是在五次戰爭中,阿拉伯國家失敗了五次。這麼多年中他們難道沒有一點進步嗎?曾經強大的阿拉伯帝國再也不復存在了嗎?
  • 新「神祗」觀念的出現:兩種宗教信仰競爭下的古以色列
    引言真正與耶和華競爭的最重要神觀,毋寧是來自迦南且深受腓尼基影響的神觀。這類神祇屬於某種類型,在發展成熟的巴比倫宗教裡業已大為變形,那就是巴力類型(Baal-Typus)。甚至北以色列受到崇奉的英雄都還可以發現到取了巴力的名字,其中特別是耶路巴力(Jerubaal),當他作為耶和華的戰爭英雄時則相當特徵性地獲得了一個新的名字(基甸)。同樣的,優秀的耶和華信仰君王掃羅的兒子們,他們的名字也被後來的傳說做了此種特徵性的改變。
  • 不可思議的戰爭,800萬人的以色列,是如何吊打4億阿拉伯人的?
    眾所周知,海灣戰爭對於整個世界來說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海灣戰爭落下帷幕之後,現代戰爭正式邁入了信息化時代,在如今的戰爭中,幾乎都是各個國家尖端武器在進行對決,信息化戰爭來臨之後,雖然兵力對於戰爭的影響有所削減,但是在現代戰爭中,士兵還是發揮著自己的作用,需要親自上場打仗。
  • 五次中東戰爭,為何22個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過1個以色列?
    兩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總算是意識到了戰爭的恐怖,所以現代國際社會的主題就是和平與發展,不過局部地位依然時常發生戰爭,中東就是著名的火藥桶。在這裡地緣政治複雜,國家、部落、宗教之前矛盾不斷,但整體而言,各勢力之間也有著微妙的平衡,但美國為了自身利益插入其中,這個火藥桶就這樣爆炸了。
  • 戰爭國家以色列,面對數倍敵軍的勝利,梅卡瓦主戰坦克的誕生
    在二戰之後本作為流浪民族的猶太人在美英的幫助下建立了以猶太民族為主的民族國家以色列。 以色列這個國家建立在中東原本屬於阿拉伯人的土地上, 而猶太人信奉的猶太教和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之間有著極深的宗教矛盾, 所以以色列從建國以來就被阿拉伯國家看不順眼。
  • 土耳其一天五變:主動與以色列摩薩德情報局接觸,以國家利益為重
    根據土耳其方面報導稱,隨著土耳其情報局特工秘密與以色列摩薩德情報局秘密接觸。土耳其方面稱,這是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尋求國際和解,防止在美國的經濟、武器制裁下,土耳其會被西方國家孤立。土耳其M60坦克為了糾正嚴峻的國際關係,負責土耳其外交政策的人顯然正在努力改善與以色列,歐盟,俄羅斯和美國等國家和實體的許多方面的關係。
  • 以色列這麼小的國家,到底厲害到了什麼程度?
    上個世紀隨著德國進攻波蘭,二戰正式爆發,在德國納粹的帶領下其它法西斯國家紛紛響應,西歐逐漸落入了德國手中。而希特勒之所以能夠掌控德國發動戰爭,主要就是因為他以民族優等為由製造了德國的民粹主義。德國人民在德國政府的煽動下非常仇視猶太人,他們稱猶太人為「猶太豬」,所以在發動二戰後德國就對猶太人進行了民族清洗。在二戰中德國人殘殺了數百萬猶太人,於是在二戰之後以英美以二戰受害者為由在中東開始為猶太人建國。
  • 伊朗和巴勒斯坦:阿曼會成為下一個與以色列達成正常化協議的國家嗎?
    儘管國際觀察人士稱阿曼是下一個與以色列籤署和平協議的海灣國家,但阿曼的政治分析人士對這一可能性表示懷疑,理由是馬斯喀特與德黑蘭之間的長期關係以及仍未解決的巴勒斯坦問題。阿曼蘇丹國是少數幾個讚揚巴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以色列達成正常化協議的海灣國家之一。周二,預計阿曼代表也將抵達華盛頓,參加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主持的籤字儀式。
  • 中東的石頭戰爭,巴勒斯坦投石戰和以色列的反擊
    這次哈馬斯方面上了機槍、迫擊炮和火箭彈,但群眾投石作為傳統藝能仍保留了下來,其作用仍如前述。實際上全民投石活動一直延續至今,只要巴以問題沒有解決,那麼恐怕還會一直延續下去。接下來我們要說說投石戰爭中的武器。第一當然是手擲。
  • 誰才是以色列真正的奶媽
    第一,建國後困境1948年5月14日,在美蘇的力挺下,以色列成功建國,飄零2000多年的猶太人有了自己的國家。強行建國的以色列,幾乎受到了所有阿拉伯國家的仇視。建國次日,阿拉伯聯盟國家就打上了門,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 六天時間的摧枯拉朽:以色列如何通過六天成為中東「小霸王」?
    ,就在這種條件之下,正處於內部實力整合的阿拉伯世界當然是希望可以慢一些開戰,等到自己的內部整合完畢,阿拉伯世界就可以一擊制敵,自己的實力就會更加強大,而以色列人想的是一定要儘早開戰,趁著阿拉伯世界還沒有完成內部整合,實力還沒有發展到頂峰,在阿拉伯世界立足未穩的時候自己的優勢就可以更好地展現出來,而且當時的世界是冷戰的世界,每天的局勢變幻莫測,每個國家都在迅速地轉變著自己的立場
  • 以色列農業影響世界的12種方式,顛覆了個人的常識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如以色列般又年輕,國土面積又小,卻在農業方面做出了很多突破。 20世紀50年代以來,以色列人不僅發現了奇蹟般的方法綠色自己的沙漠,而且還通過以色列外交部國際發展合作組織MASHAV等渠道向全世界分享了他們的發現。
  • 伊朗:以色列下的黑手
    據多家媒體報導稱,有伊朗「核彈之父」之稱的法赫裡扎德周五在德黑蘭的郊區被亂槍射殺,伊朗外交部稱這是以色列下的黑手,以色列方對此不予置評。摩薩德所為?伊朗指責以色列發動暗殺作為中東地區的兩大國家,伊朗和以色列一直是死對頭。伊朗方面一直宣稱以色列暗殺了多名伊朗核研究科學家。法赫裡扎德是在周五上午前往度假村阿巴薩德的路上被射殺的。他的轎車先是被一輛舊卡車爆炸逼停,然後至少五名兇手出現在他周圍,對他的車進行火力攻擊,最終法赫裡扎德慘遭射殺。
  • 過早慶祝帶來的局勢逆轉: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如何翻轉戰局?
    ▲夜幕下的以色列阿拉伯世界之所以選擇了相互觀望,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阿拉伯世界在經歷了長時間的被動局面之後▲第一次中東戰爭而就在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停戰的這個時間段,第三個外來的國家找到了可以插手到中東事務的著力點,這個國家就是美國
  • 王炎:地名背後有文章——「以色列地名希伯來化」運動
    微信ID:sanlianshutong『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從1948 年以色列建國,國家地圖的希伯來化發展成一場政府推動的浩大運動,目的是以希伯來語命名整個以色列版圖,堪稱現代以色列空間史上的一場革命。
  • 巴以在地圖上的博弈:以色列的「地圖更名運動」
    三、以色列建國後內蓋夫沙漠的希伯來化(1949~1950)從1948年以色列建國,國家地圖的希伯來化發展成一場政府推動的浩大運動,目的是以希伯來語命名整個以色列版圖, 堪稱現代以色列空間史上的一場革命。1949年對內蓋夫沙漠(Negev Desert)的勘察與命名,開啟了一項持久浩繁的工程。
  • 以色列這麼小的一個國家,到底強大到了什麼程度?
    尤其是不少殖民地,在經歷了一戰、二戰以後,其民族意識紛紛覺醒,都以希望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當我們在說到那些由殖民地發展起來的國家時,以色列絕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雖然這個國家的國土面積並不大,其生活環境也較為惡劣,但是它卻是一個十分強大的國家。那麼,以色列這麼小的一個國家,究竟強大到了什麼程度?有多厲害?
  • 解碼以色列生物醫藥行業快速發展之謎
    在全球醫療衛生環境變化的大背景下,醫療支出也在快速增加,更加需要我們尋找到科學的解決方式,去應對疾病的威脅,保障全球人類的健康。雖然以色列國土面積不大,但不論是從滿足醫療還是研發需求的角度來說,它都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以色列在先進生物技術和製藥產品研發方面的實力從其臨床試驗的數量上可見一斑:2013年上半年就有60個公司的產品進入了II期臨床和III期臨床。
  • 第一次中東戰爭:連正規軍都沒有的以色列何以厲兵秣馬,血色開國?
    最初,白宮方面甚至並不清楚這個新生的國家叫什麼名字,當得知其取名「以色列」時,美國總統杜魯門親筆將文告上的「猶太國」字樣划去,改為「以色列」。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埃班表示:美國此舉「給了以色列人新的防衛信心」。
  • 伊朗打得過以色列嗎?他敢打嗎?以色列敢反擊嗎?美國有何反應?
    美國巴不得伊朗和某一個國家開戰,那樣美國只需要負責後勤就行,參考中東戰爭,有美國當後勤全力支持的話以色列這小國真不是好戰勝的。山地國家素來是帝國墳場,伊朗得感謝自己的地勢,即便強大如美國,對伊朗的地形也頭疼,如果伊朗和伊拉克是一樣的平坦沙漠地形,估計美國早動手了。伊朗跟阿富汗的地形有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