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說:「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由此可見,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
然而,時間並不會因人而異,更不會等人。所以,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不浪費一點一滴時間。
01時間不等人,延遲決定是最大的錯誤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那是因為,時間一閃而過,不會因為你的不作為,不主動、不自信而停滯不前。
每個人心裡都有夢想,但有些人總覺得時機不夠成功,總是在等待,遲遲不做決定,結果讓機會白白浪費掉了,成功也與他失之交臂。這種人其實就是失去了做出決定的能力。
一位業務員找到一個房地產開發商,向他推銷一個管理課程。這位商人聽得津津有味,但當業務員問他是否參加課程時,商人卻說:「我也不知道自己應該不應該參加這個課程。」
業務員看到商人的狀態,站起來準備離開。臨走時他對商人說了一些話,讓商人大吃一驚。
業務員毫不客氣地指出商人辦公環境的髒亂,辦公設備的落後,人員素質的低下。最後說:「即使你想參加這個課程,我也不會接受,因為我發現你沒有做出一項決定的能力。」
商人聽了這些話,驚訝得呆坐在椅子上,對業務員的批評無法反駁。因為業務員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他的問題。
在他的一生中,一直養成了一種習慣,逃避責任,無法做出決定,結果到了後來,即便他想去做什麼,也無法辦到了。這是一個令他失敗的習慣,儘管他很有才華,很有能力。他也因此而很是頭疼,事業也始終不溫不火,處於崩潰的邊緣。
業務員的話深深地刺痛了他,最終他選擇參加了這個課程,並徹底改變了延遲決定的最大錯誤。三年後,他的公司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當地一家知名企業。
猶豫不決,決而不斷,是成功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很多人往往由於延遲決定而錯過了發展的最佳時機。
時間是不會等人的,只有那些將時間視為生命的人,才真正懂得時間的寶貴,才會爭取每分每秒,果斷做出決定,而不是在無所事事中、在猶豫不決中耗費生命。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在有限的時間裡,只有珍惜時間的人才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只有敢於向時間挑戰的人才能贏得更多的時間。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果斷決定,用行動去改變自己,去證明自己,才有可能成功。
02隻有做好充足準備,希望才會成為現實
中國有句俗話:「磨刀不誤砍柴工。」可見準備的必要性。成就事業,既要有充分的物質準備,又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兩者相互結合,才能事半功倍。
一位長跑健將在參加一次長跑比賽時,發誓要蟬聯他的冠軍稱號。一開始他便遙遙領先,途經一片沙漠時,他的鞋裡進了一粒砂子,他粗粗一倒便又繼續他的行程。
但後來卻越跑越辛苦,因為他的腳被什麼東西硌著。此時後面的選手已漸漸追上,他只能忍痛繼續跑。終於在離終點不到300米時,他停了下來,再也邁不開步子了。
事後,他才發現原來只是鞋子裡的一粒砂,使他失去了寶貴的冠軍稱號。他後悔不迭,但已無濟於事。
千萬別恥笑這位長跑者的無能。他奪過多次冠軍,難道還不能證明他的實力?但他為什麼又失敗了呢?就是因為他沒有為這次長跑做好準備——未將砂子倒盡。一粒小砂子,使他多年的夢想成了泡影。
事前的精心準備有必要嗎?這位運動員只是犯了一個我們常人都會犯的錯誤。你可曾因著急出門而將鑰匙遺忘在家裡呢?你可曾因心急找不到方向呢?你可曾因忘帶身份證而不能入住酒店……
為什麼要事後才後悔莫及,為什麼不事先做好充分準備?
光有物質準備還不行,更重要的是還要有心理準備。一個從未在公開場合講過話的人,要突然坐進直播間,向全國播送新聞,結果可想而知。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做好正確的心理準備。
如果有正確的心理準備,你便會有責任感,會查漏補缺,彌補不足,這也正是做好充分心理準備的真正體現。
不去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希望永遠都只能是希望,它不會因為你口頭上的堅持而成為現實。
不要給自己的懈怠找任何理由和藉口,要知道,夢想的實現是必須以實際行動上的堅持不懈為依託和保證的。
只有做好了充分準備,希望才會變為現實,夢想才能實現。正所謂「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用心準備,你離成功還遠嗎?
03接受不幸不如接受挑戰,相信命運不如相信自己
當我們遭遇不幸時,是怨天尤人,還是接受不幸、直面挑戰,不同的選擇有著不同的結局。
5歲時,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
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
為了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一萬多人次。
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奉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
張海迪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就看你如何去對待,就看你付出多少努力。
很多事實告訴我們:那些接受不幸,屈服於命運的人,最終只會成為命運的奴隸,而那些雖遭遇不幸,卻能積極地挑戰不幸、不屈服於命運的人,一定能夠戰勝不幸,最終獲得成功。